正版新书--知日 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 中信出版社

正版新书--知日 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茶乌龙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大河剧
  • 历史
  • 茶道
  • 乌龙茶
  • 中信出版社
  • 知日
  • 文化
  • 旅行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6210
商品编码:2969185786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知日 一起看大河剧吧!

定价:49.80元

作者:茶乌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86762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到情与爱,大至义与忠,大河剧所提倡的精神,是坚持,是热血,是勇气,是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是全心全意付出而不自知不自得。这当然是剧情的需要,但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他们也被剧中的人物所激励着。无论笑与泪,生活总要向前。

不如,约个周末,一起看大河剧吧!

内容提要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3弹《知日一起看大河剧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剧自1963年诞生之初,便着眼于以“人”的角度来展现广阔的历史。

*大河剧的由来,历年大河剧一览,大河剧的主人公,带你了解大河剧讲述的“人”与历史;
*NHK大河剧的制作团队与协作过程,为你揭秘大河剧从选题、编剧到播出、宣传的全过程;
*军事考证、历史考证、服装考证……考证的立足点,就是为大家打开历史兴趣的大门;
*音乐人服部隆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品牌「知日 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43弹《知日一起看大河剧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剧自1963年诞生之初,便着眼于以“人”的角度来展现广阔的历史。

*大河剧的由来,历年大河剧一览,大河剧的主人公,带你了解大河剧讲述的“人”与历史;

*NHK大河剧的制作团队与协作过程,为你揭秘大河剧从选题、编剧到播出、宣传的全过程;

*军事考证、历史考证、服装考证……考证的立足点,就是为大家打开历史兴趣的大门;

*音乐人服部隆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

*《真田丸》《笃姬》《新选组!》《坂上之云》《葵德川三代》……一起探索名作的魅力;

*题字、美食、读书文化、绘卷、纪行、主题馆,一览那些不可错过的大河剧风景。

将历史与剧结合,“有用又有趣”,这便是大河剧极受欢迎的迷人特质。一本《一起看大河剧吧!》,带你走进大河剧的台前幕后,感受日本历史与日本人文精神的内核。

目录


特集一起看大河剧吧!

历年大河剧一览

大河剧中的主人公

一起看大河剧吧!

泱泱大河,里外人生

从0到100:大河剧的制作就是团队协作史

为大家打开历史兴趣的大门,就是考证的立足点

铠甲:武将们的金钟罩

NHK交响乐团:音乐是透明的剧情

服部隆之:古典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基础

大河剧的题字:“不严肃”的书道艺术

日渐“晨间剧化”:变革中的大河剧

从奸臣到忠臣:大河剧中的“石田三成”

坂上之云:为日本近代化而奉献一生的热血男儿们

忠诚VS生存:战国中上层武士价值观

关原之战:日本战国史上长的一天

漫谈大河剧之英雄与美食

女子世代的争议与魅力

经典台词×大河剧

读书风景×大河剧

纪行×大河剧

屏风与绘卷×大河剧

主题馆×大河剧

字研:大奥/大名/サカヤキ/藩

【别册日和手帖】柏林骑行者的后花园

【regualrs】

photographer 西郡友典:纯粹的灵魂,自由的照片

book 矢茹多闻的书籍设计 2.5次元的游戏

manga 冈崎京子 《River's edge》

magazine 不一样的美食杂志——《RiCE》

俳句峨眉月当空,朦朦胧胧一片白,满地荞麦花

作者介绍


撰稿人

静电场朔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自由插画师、设计师、模特,大宇宙酿studio 创始人。Cubecat 块猫原创形象作者。在东京《东京流行通讯》中连载“东京视野”专栏,并长期为各类时尚杂志供稿。

萧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锐日本史作家,指文军鉴工作室副主编。热爱日式吐槽,致力于还原不同时代日本人的实际价值观,代表作有《谁说日本没有战国》《第〇次世界大战》。撰稿人

静电场朔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自由插画师、设计师、模特,大宇宙酿studio 创始人。Cubecat 块猫原创形象作者。在东京《东京流行通讯》中连载“东京视野”专栏,并长期为各类时尚杂志供稿。

萧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锐日本史作家,指文军鉴工作室副主编。热爱日式吐槽,致力于还原不同时代日本人的实际价值观,代表作有《谁说日本没有战国》《第〇次世界大战》。

朱武平

旅日学者,译者,言语学博士,2011 ~ 2015 年旅居马来西亚,从事文化交流及教学工作,现为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客座讲师。

鬼君

新闻传播专业出身,戏曲、诗词、影视爱好者,现负笈海外;为“戏知”公众号主编,“尤尼控领域”历史影视板块负责人。

黑骏马

1981 年生,上海人,外企文案、自由撰稿人。日剧爱好者,对大河剧略有研究,平时爱写剧评,品味细腻而真挚的日式情感。

苏枕书

客居京都,喜爱养花种菜,著有《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等作品。

李雨潭

现居东京,职业心理咨询师、催眠师、生命状态优化师、日本文学译者。近年来致力于寻找日本美学文化与心理学的交集,在荔枝电台开设心理学频道“东瀛有礼”。

regulars 撰稿人

李长声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哈,日本》《日下书》《枕日闲谈》《纸上声》等。

彼得猫(彭永坚)

从佛山、东京、广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属于AB 型。《周末画报》全国创意总监,南方电影论坛、广州书墟发起人,于2009年创办“彼得猫古本店”。

受访人

丸岛和洋

1977 年生于大阪,历史学家,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研究部特任助教,研究领域为战国大名论,著有《战国大名武田氏的权力构造》等。2016 年担任大河剧《真田丸》的时证专家,并在每集播放后,通过Twitter 为观众做《真田丸》的相关历史解说。

服部隆之

生于1965 年,日本作曲家、编曲家,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和声科,1988 年学成归国,从《梦起之时》开始活跃于日本乐坛,曾担任森高千里、恰克与飞鸟、中森明菜等知名歌手的编曲。担任了《代表取缔役刑事》《华丽一族》《李香兰》《诱拐》《收音机时间》等几十部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不平凡的勇气》和《HERO》的配乐分别拿下日剧学院奖*配乐奖,也奠定了他在日本乐坛的地位。他担纲制作主题曲的《半泽直树》更是以高42.2% 的收视率和29.07% 的平均收视率,成为平成年代以来单集收视高的电视剧,配乐被认为是该剧广受好评的重要因素之一。祖父为曾担任日本音乐家协会会长的服部良一,父亲为日本音乐人服部克久,17 岁的女儿服部百音也在日本音乐界崭露

头角。

西郡友典

出生于福岛县。大学毕业后,在东京作为音乐人活动。因受到荒木经惟照片的冲击,开始拍摄照片。曾获得第23 届佳能“写真新世纪”摄影大赛奖(荒木经惟选)。

特别鸣谢

名古屋市秀吉清正纪念馆、坂上之云博物馆、松山市立子规纪念博物馆、服部隆之、丸岛和洋、熊谷晃、西郡友典、三谷幸喜、田渊久美子、宫藤官九郎、宫崎葵

文摘













序言



《昭和岁月:日剧中的时代回响》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罗列剧集、介绍剧情的指南,而是试图通过对数部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大河剧的深入解读,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溯昭和年代(1926-1989)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大河剧,作为日本电视台制作的年度历史剧集,以其宏大的叙事、严谨的考证和精良的制作,成为承载民族记忆、展现时代变迁的重要载体。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塑造了现代日本、影响了无数观众的大河剧作品,从政治经济的宏观格局到社会生活的细微之处,从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到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层层剥茧,展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昭和图景。 第一章:大河剧的诞生与昭和初期的脉动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回溯大河剧的缘起。日本电视台于1963年推出首部大河剧《花之生涯》,其历史性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种以宏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传奇人物一生的全新电视剧模式。随后,一系列以明治维新、幕末动乱为题材的大河剧,如《太阁记》(1965)、《龙马传》(2010,虽然年代较晚,但其对幕末英雄龙马的塑造,依然承载了对那个时代的回望)等,不仅重塑了公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也为后来的大河剧树立了标杆。 昭和初期,日本正经历着从明治维新后的快速现代化到战争阴影笼罩的转型。在这个时期,大河剧的作品题材往往集中在那些为国家近代化做出贡献的先驱人物,如渋沢栄一(《青天を衝け》,2021,同样是较晚的作品,但其对近代产业奠基者的描绘,可以看作是对昭和初期创业精神的回顾)等。这些剧集通过讲述他们如何在新时代浪潮中摸索前行,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日本的工业化、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折射出那个时代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国家建设的热情。我们还将探讨,在这些宏大叙事之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如何受到时代变革的影响,他们的希望与困境如何在大河剧的影像中得到体现。 第二章:战争的阴影与国民的精神 昭和年代的下半叶,日本的命运被二战的战火彻底改变。大河剧自然也无法回避这一深刻的时代伤痕。一些作品,如《春日局》(1989,虽然年代稍早,但其对战国乱世的描绘,也间接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等,虽然不直接聚焦二战,但通过描绘战国时期的乱世,可以隐喻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考验。而一些更直接触及战时历史的作品,则以更为沉重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日本社会、家庭以及个体命运带来的巨大冲击。 本章将重点分析那些展现战争前后社会转型的剧集。例如,对于战前日本的军国主义氛围,以及民众在狂热宣传下的盲从;对于战争期间物资的匮乏、人民的牺牲;以及战后日本如何从废墟中重建,如何面对战败的耻辱与反思。这些剧集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国民精神的拷问。它们探讨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国家利益与个体生命的权衡,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作品如何通过角色塑造、情节设计和场景还原,来呈现战争的真实面貌,以及它给日本民族留下的深刻烙印。 第三章:战后复兴与经济腾飞的时代节奏 二战后的日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重建时期,随后又迎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腾飞。大河剧也及时捕捉到这一时代的脉搏。许多剧集开始将视角转向经济领域,展现日本如何在短时间内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例如,聚焦于特定产业或企业家的故事,如《丰臣秀吉》(1996,虽非直接描写经济,但其对权谋与发展的描绘,可以类比后来的商业竞争)等,虽然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但其背后展现的对于事业的执着、对于机遇的把握,以及对于商业运作的理解,都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精神内核息息相关。 本章将重点探讨那些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剧集。我们将分析这些作品如何描绘企业家们的奋斗史,他们的创新精神、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对效率的追求。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到经济腾飞背后的社会变迁,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中产阶级兴起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剧集不仅记录了经济奇迹的发生,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日本社会的活力、机遇以及随之而来的挑战。 第四章:社会变革与文化思潮的激荡 昭和年代,尤其是后期,日本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西方文化的涌入、青年文化的兴起、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都为大河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一些剧集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社会议题,例如女性地位的变化、家庭结构的转型、以及环境问题的凸显。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反映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例如,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的描绘;对城市化过程中人情味缺失的担忧;以及对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些剧集不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旁观者,更成为了社会问题的探讨者和反思者。它们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出时代洪流中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以及社会整体的进步与阵痛。 第五章:大河剧的叙事艺术与文化传承 除了对历史事件和时代精神的展现,大河剧本身在叙事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本章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视觉风格、音乐运用等方面,剖析大河剧为何能够吸引亿万观众,并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大河剧如何运用宏大的历史框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如何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设计,展现人性的多面性;如何通过精美的服装、道具和场景,再现历史的真实感;以及如何通过富有感染力的配乐,烘托剧集的情感氛围。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大河剧在文化传承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它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日本民众的历史认知、民族认同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结语:穿越时空的对话 《昭和岁月:日剧中的时代回响》并非一味地讲述历史,而是邀请读者与昭和年代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些优秀的日本大河剧,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日本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更能够从中看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主题:奋斗与牺牲、变革与适应、希望与失落。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日本国民性、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时也为我们自身反思当下、展望未来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力求提供详实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避免空泛的论调,而是通过对具体剧集元素的深入挖掘,勾勒出昭和年代的时代群像。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荧幕上的历史画卷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温度与质感,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知日》有这样一本关于大河剧的书。我对大河剧的了解,主要停留在一些比较出名的作品,比如《坂上之云》、《笃姬》等等,但对于整个大河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含义,我其实知之甚少。所以,当看到这本《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系统地了解大河剧了!”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能否介绍一些可能我不太熟悉但却同样精彩的大河剧,并且能够深入地分析这些剧集在历史还原、人物刻画、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特点。毕竟,大河剧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承载着日本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我很好奇,在日本人心中,哪些历史时期或人物最能引起共鸣?哪些大河剧又是他们心中不可撼动的经典?“茶乌龙”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可能非常独特,也许会从一个比较轻松、生活化的角度切入,让我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气息,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

评分

这本《知日》的最新特辑,光是书名《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从小就对日本文化,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的读者,大河剧一直是我心中那个充满魅力和历史厚重感的载体。这次《知日》以“大河剧”为切入点,让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历史长廊的窗户。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大河剧本身制作的幕后故事,更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那些被搬上荧幕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日本的历史悠久且复杂,能够被拍成一部部荡气回肠的大河剧,本身就凝聚了无数的智慧和心血。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那些经典的大河剧,它们又如何折射出日本社会的变迁和国民的情感。而“茶乌龙”这个意想不到的组合,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独特性充满期待,或许它会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比如,大河剧和日常的茶歇时间,在某种奇妙的联系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文化风景?这种跨界和融合,正是《知日》一直以来给我带来的独特体验,总能从看似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文化韵味。

评分

我对《知日》这个品牌一直都很有好感,他们出版的书籍,往往能以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去解读日本的文化。这次的《知日 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河剧,我一直觉得是日本电视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承载着日本人对历史的理解、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大河剧的信息,比如,不同时期的大河剧在制作理念、叙事风格上有什么样的差异?它们又如何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和时代背景?“茶乌龙”这个词的出现,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可能会比较独特,也许不会那么严肃死板,而是会带着一种轻松、闲适的调调,让我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将厚重的历史与日常的茶点结合,无疑会为阅读增添不少趣味,让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正版新书--知日 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 中信出版社》时,我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作为《知日》的老读者,我深知这个系列总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们总能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日本文化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又充满魅力的方面。而这一次,《知日》将目光投向了“大河剧”,这简直是正中我的下怀!大河剧,在我心中,一直是日本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它用宏大的视角,讲述着日本民族从古至今的跌宕起伏,那些波澜壮阔的故事,那些鲜活的人物,总能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回顾那些经典的大河剧,不仅仅是简单介绍剧情,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同时,“茶乌龙”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又让我对这本书的多样性充满了期待,或许它会以一种更加贴近日常的方式,解读历史,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这种将宏大叙事与生活趣味巧妙结合的方式,一直是我非常欣赏的。

评分

我对《知日》系列一直抱着很高的期待,它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当下日本文化的某个有趣切面,并将其以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一次的《一起看大河剧吧! 茶乌龙》,更是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和故事的迷恋。大河剧,作为日本电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历史剧,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日本人对民族记忆、英雄主义以及时代变迁的集体情感。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不同时代的大河剧所反映出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演变。比如,那些讲述战国乱世的剧集,与讲述明治维新或昭和时代的剧集,在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上会有何不同?它们又如何与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共鸣?“茶乌龙”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严肃的历史解读,可能还包含着一些轻松、日常的元素,比如,在观看大河剧时,我们可以搭配什么样的茶点?或者,一些历史人物在他们的时代,又有着怎样的饮茶习惯?这种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小的生活细节结合的方式,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阅读体验,让冰冷的历史变得有温度,让遥远的故事变得亲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