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北京低碳旅遊發展研究
: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高麗敏
齣版社:中國農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65508363
字數:129000
頁碼:21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北京低碳 旅遊發展研究》是針對北京低碳旅遊發展問題的專題 研究,在循環型旅遊研究基礎上,運用多學科知識, 把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旅遊經濟相關理論進行結閤 ,從理論研究上有所突破。結閤北京旅遊業的發展現 狀和發展趨勢,分析北京旅遊業發展中不符閤低碳經 濟的行為。
《北京低碳旅遊發展研究》為北京發展低碳旅遊 提供決策參考,對北京實現低碳旅遊具有重要的現實 意義。
讀完這本研究,我最大的感觸是,它為“北京”這個標簽賦予瞭新的內涵——不再僅僅是曆史的承載者和政治的中心,更可能是中國邁嚮生態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試驗田。這本書的格局非常宏大,它將北京低碳旅遊置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探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城市如何通過精細化的旅遊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公平和環境效益的三重提升。它對於如何構建一個“韌性旅遊城市”的路徑探討,極具啓發性。特彆是它對“文化認同”在推動低碳行為中的作用的分析,我深以為然。隻有當遊客和居民都將保護環境視為維護城市獨特文化魅力的一部分時,低碳旅遊纔能真正內化為一種社會自覺。這本書沒有提供一個終極答案,而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套思考問題的框架和工具箱,引導我們更深入、更負責任地去參與到北京乃至中國未來旅遊業的轉型浪潮之中。
評分作為一個經常關注國內文旅産業動態的人,我發現這本書在數據可視化和案例深度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隻有晦澀的公式和圖錶,而是大量穿插瞭基於實地調研的一手資料,這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比如,書中對北京郊區特定季節性旅遊活動(如采摘、徒步)的環境足跡評估,非常細緻地拆解瞭交通、住宿、餐飲各個環節的能耗和廢棄物産生情況。這種“微觀”的剖析,比宏觀的泛泛而談更有說服力。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沒有迴避現實中的執行睏難。在探討如何推行“綠色住宿認證”時,他坦誠地指齣瞭中小旅店在資金投入和技術升級上遇到的睏境,並提齣瞭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建議,比如引入擔保貸款或稅收減免機製。這錶明作者的視角是全麵且富有同理心的,他理解政策推行是一個漸進且充滿阻力的過程,而不是紙上談兵的理想藍圖。
評分這本關於北京低碳旅遊發展的研究,我剛翻瞭幾天,感覺它簡直是為所有關心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旅遊業未來走嚮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首先,作者對北京旅遊現狀的剖析極其到位,他沒有停留在錶麵上喊口號,而是深入挖掘瞭過去幾十年間,這座古都如何在快速城市化和旅遊熱潮中,無意間加劇瞭碳排放的結構性問題。比如,書中詳細對比瞭傳統觀光模式與生態友好型旅遊模式在資源消耗上的巨大差異,數據詳實得讓人觸目驚心。我特彆欣賞它對“慢行係統”在旅遊體驗中的潛能分析,這不僅僅是關於修幾條自行車道或步行街這麼簡單,而是涉及到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節奏的重新校準。作者提齣的那些政策建議,比如如何通過碳交易市場激勵旅行社和酒店采用綠色能源,或者如何引導遊客選擇公共交通而非自駕遊覽長城等核心景點,都具有極強的實操性和前瞻性。讀完這部分,你對北京旅遊業的“痛點”和“癢點”會有一個立體且深刻的認識,絕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實打實的、基於現狀的理性診斷。它讓你明白,低碳並非是犧牲旅遊體驗,而是一種更高質量、更負責任的體驗升級。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冷靜的學者氣質,但絕不枯燥,相反,它有一種娓娓道來的力量感,讓人沉浸其中。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討論技術應用時,沒有陷入對高科技的盲目崇拜,而是非常務實地評估瞭現有技術的成熟度和適用性。例如,書中對“智能導覽係統”的探討,它不是簡單地推薦使用App,而是分析瞭大數據在遊客流量疏導、能耗監測方麵的潛力,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技術化而疏遠瞭遊客與曆史文化的情感連接。我尤其關注它對“體驗經濟”與“環境成本”之間矛盾的論述。我們都知道遊客追求獨特的體驗,但這種體驗往往會帶來環境壓力。作者巧妙地引入瞭“價值稀釋”的概念,探討如何通過限製特定高碳耗體驗的規模,反嚮提升其餘低碳體驗的價值感和獨特性。這種精妙的權衡藝術,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洞察力,它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尋找一種動態的、可持續的平衡點,讓“稀缺性”成為保護的動力。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非常紮實,它不僅僅是描繪問題,更是試圖建立一個可復製的、適用於其他特大城市的低碳旅遊發展模型。我個人對其中關於“協同治理”的部分非常感興趣,作者提齣瞭一個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的治理結構,包括政府、私營部門、社區居民乃至遊客自身的責任劃分。這不像很多研究隻盯著政府的宏觀調控,而是強調瞭基層社區在生態保護中的核心作用。書中舉例分析瞭幾個具體案例——比如懷柔某個生態村如何通過發展民宿經濟,成功地將村民收入與生態指標掛鈎,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正落地,這中間的利益平衡機製設計得尤為精妙。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和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相結閤的思路,讓人耳目一新。它暗示著,未來的旅遊發展不能再是單嚮度的消費過程,而必須演變成一個復雜的、互相製約又互相成就的生態係統。對於研究城市規劃和環境經濟學的同行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模型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超越瞭簡單的“綠色標簽”,觸及瞭治理的本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