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实施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研究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李晓园 刘善庆 张明林 ; 陈绵水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16153017
字数:246000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系2012年度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研究”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报告鉴定获,其中基于本研究成果的两篇文章获现任省委书记批示。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从系统组织理论、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学科视角,运用案例、量化、比较等方法,深入分析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实施实践、成效与问题,基于此,借鉴发达地区振兴政策实施的经验,提出了实现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的目标与建议。下编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国土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人才政策、对口支援政策八个政策进行了具体研究。
陈绵水,男,博士、教授。历任江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江西省经贸厅副厅长、九江学院院长、九江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常务委员、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企业协会会长。主持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撰写10部专著教材,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李晓园,女,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治理、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行政管理》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刘善庆,男,博士,研究员,管理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课题14项;在《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新华文摘》(转摘)发表学术论文75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张明林,男,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家基金1项、省级课题10余项;在《中国农村经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不仅仅局限于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平衡中央意志与地方自主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片案例。它所揭示的资源配置机制、政治激励结构以及制度惯性,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他类似发展模式中的复杂动态。虽然全书篇幅不薄,阅读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其提供的思想深度和研究视野是物超所值的。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思考很久,它迫使我跳出现有的思维定式,去审视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运行规则背后的历史根源和权力结构。对于任何一位关注中国区域发展、宏观政策制定或地方治理研究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著作无疑是近期内一篇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强烈推荐给同行和严肃的政策观察者。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些不适应,它不像那种迎合大众读者的畅销书那样文笔流畅、故事性强,而是充满了学术论文特有的那种严谨和克制。句子结构复杂,信息密度极高,初读时需要非常专注地去梳理每一个从句和转折。但正是这种“难啃”,反而保证了内容的可靠性。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官方文件、档案记录和一手调研资料,数据支撑非常扎实,几乎每一论点都有明确的来源佐证。我花了不少时间去对照脚注和参考文献,发现其引用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如同钢筋混凝土一般坚固,几乎没有可供质疑的薄弱环节。对于希望进行深度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结论,更是通往结论的方法论指导。
评分我一直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似乎采用了多维度的分析视角,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政策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在特定地理和政治背景下,政策制定的内在逻辑和权衡取舍。尤其是在论述早期政策的创新性与局限性时,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也显得极为审慎和精确,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政策文本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比较研究方法时的谨慎态度,避免了简单套用其他区域经验的陷阱,而是着重于本土化、情境化的解释。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后发优势”与“资源约束”的互动关系,有了一个更具象、更鲜活的认识,远远超出了教科书上的抽象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厚重、严谨的感觉。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种传统中带着一丝现代感的排版风格。拿到手里,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地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轻飘飘的纸张,而是有一种扎实的触感,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体验。内页的字号选择也相当合理,间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容易疲劳。书脊的工艺处理得也很到位,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会很快松散。总的来说,从包装到内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下的功夫,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肯定。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出版物,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 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去细细品味。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探讨政策实施效果时,非常注重对“地方反应”的刻画。这部分内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它揭示了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时所面临的真实挑战。书中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政策执行者、受益群体乃至未受益群体的多元反应,这种“自下而上”的观察视角,极大地丰富了对政策研究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任何宏大的规划,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和组织去实现,人性的复杂、利益的博弈,往往比预设的模型要复杂得多。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在政策倾斜下的机会差异分析,这种细腻的社会剖析,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政策分析报告,增添了一种人文关怀的底色。它让我们看到,政策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经济指标的提升,更要看社会公平和个体福祉的改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