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端政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
  • 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修订版
  • 精选
  • 中华文化
  • 知识普及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教育
ISBN:9787553950105
商品编码:29743283596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 作者:编者:温端政
  • 定价:15
  • 出版社:湖南教育
  • ISBN号:978755395010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3-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64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58
  • 字数:510千字

内容提要

温端政主编的《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收录常用成语4000余条,将成语的褒贬义、释义、 出处、近义、反义、例句和辨析等相关功能有机结合 ;图文并茂,鲜明生动,配有8幅彩图,近100幅插图 ,近100个成语接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多位**专家审核,确保了本书的严谨,准确,科 学。
    

目录

凡例
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0
P
Q
R
S
T
W
X
Y
Z
条目笔画索引


好的,为您撰写一份不包含《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具有文学气息。 --- 《文脉流光: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背景探析》 引言:穿越时空的诗意回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古典诗词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瑰宝。它们如同一条条流淌了千年的文脉,连接着古人的情感、智慧与历史风云。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辞藻汇编,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寻之旅。我们试图跨越时空之隔,重温那些曾经感动无数文人墨客的篇章,解析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意蕴与时代烙印。 第一卷:盛唐气象——恢弘与浪漫的交织 盛唐,一个以磅礴气势和浪漫情怀著称的时代。本卷聚焦于“双子星”——李白与杜甫的创作核心与风格分野。 李白的诗歌,如同天马行空,充满了对自由的极致向往和对宇宙洪荒的浪漫想象。《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仅是个人豪情的宣泄,更是对个体价值的极致肯定。我们将剖析其诗歌中对道家思想的吸收,以及他如何将蜀地的奇山峻岭融入其独特的“谪仙”气质。 杜甫的诗歌,则更显沉郁顿挫,是“诗史”的真实写照。《三吏》《三别》系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展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仁爱胸怀。本书将详细对比研究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如高适、岑参的作品,分析他们如何在边塞的苍凉中,寄托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们对于“大唐气象”的整体构建作用。我们还将探讨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如何以禅入诗,开创了静谧、空灵的审美境界。 第二卷:中晚唐的转折与探索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的国力由盛转衰,诗歌创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注重内省和技巧雕琢的阶段。 中唐的白居易,以其“老妪能解”的通俗易懂风格,开创了新乐府运动的高潮。他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以细腻的情感和流畅的叙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我们将探讨白居易如何平衡文学艺术性与社会教化功能,以及他与元稹等人的“元白唱和”现象。 晚唐诗人,如李商隐与杜牧,则将诗歌推向了唯美与典雅的极致。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含蓄、用典精妙的特点,成为后世解读的难点与热点。本书将尝试梳理其创作脉络,探寻其诗歌中潜藏的政治失意与刻骨深情。杜牧的七言绝句,则以其清峻俊爽的风格著称,尤其对历史兴衰的咏叹,常能发人深思。 第三卷:宋词的兴起与格律的深化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词,作为一种更贴近日常情感与个人心绪的文学体裁,在词牌的限定下,展现了空前的生命力。 本卷首先解析北宋词坛的革新。以柳永为代表的“慢词”开拓者,如何将市井生活与男女情爱融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随后,我们将深入苏轼的豪放词风,分析他如何以诗为词,打破传统婉约词的局限,将哲学思辨和旷达胸襟融入“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中。 李清照的出现,为宋词注入了独特而凄婉的女性视角。她的词作在哀婉中蕴含着坚韧,对格律的把握炉火纯青。本书将对比分析北宋与南宋词风的差异,重点研读辛弃疾如何以“稼轩体”的雄浑与悲壮,寄托恢复失地的壮志,以及姜夔等格律派词人对音乐性和意境的极致追求。 第四卷:元曲与诗词的交融 元曲的兴盛,标志着通俗文学的进一步崛起。散曲与杂剧的语言更趋近口语化,但在其通俗的外表下,依然继承了唐宋诗词的文学精髓。 我们将考察关汉卿、马致远的套曲,分析他们如何继承杜甫的现实关怀,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民间疾苦与爱恨情仇直白地呈现给大众。同时,本书将探讨元曲在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同时,如何发展出其独特的韵味和结构,成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文学高峰。 结语:古典之光,照鉴今朝 古典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生命哲学的思考。本书旨在通过详尽的背景梳理、精妙的文本解读和有力的文学对比,让读者不仅能“读懂”诗词,更能“感受”诗词所承载的时代重量与永恒情感。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与古人心灵的深刻对话。这份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用心去珍藏、去体味,让其光芒,持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 本书特色: 背景立体化: 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思潮,还原诗词创作的真实语境。 对比研究法: 深入分析不同流派、不同体裁之间的异同与继承关系。 审美情趣引导: 不止于释义,更重于引导读者体会古典文学的独特审美旨趣。 注释精炼: 对生僻字词和典故进行精准溯源,确保阅读流畅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购买这本词典,其实也是对我个人文化素养的一种投资和期许。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查词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窗户。很多成语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兴衰、哲学的思辨,甚至是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我衷心希望这本“小词典”在收录词条时,能有意识地兼顾文化背景的介绍。比如,一个涉及军事的成语,是否可以简略提及相关的历史事件?一个涉及道德观念的成语,是否可以触及儒家或道家的思想影响?这样的深度挖掘,能让读者在学习成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果它只是冷冰冰地罗列定义,那它就和任何一本普通的字典没有区别了。我期待的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让我每次翻阅时,都能有所启发,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厚重与智慧。精装的版本更让我觉得,它值得我珍视和反复翻阅,成为我书架上一个有分量的存在。

评分

对我而言,一本好的成语词典,它的价值在于“可操作性”。我不是语言学家,我需要的是一个能快速解决我实际问题的助手。想象一下,我在快速阅读一篇古代文献,遇到一个生僻的四字词,我希望能够立刻翻到,并且在几秒钟内获得核心信息:它是什么意思?它出自哪里?现在是否还通用?如果词条的编排逻辑是按照首字笔画或者拼音排列,并且索引做得非常清晰,那就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在解释时能使用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而不是用晦涩的文言文来解释文言文,那样只会增加我的理解难度。如果能有一个简短的“现代汉语释义”作为提纲挈领的开篇,后面再附带详细的典故出处,那简直是完美的查找体验。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书桌旁那个无需思考、随手可取的“急救包”,而不是一个需要专门花时间研究才能使用的复杂系统。

评分

说实话,我买工具书最怕的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市面上太多号称“权威”、“全面”的词典,结果打开一看,内容零散,解释浮于表面,甚至有些版本还充满了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我更倾向于那种经过时间沉淀和多次修订的版本,因为这说明它的内容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校对。我希望这本词典在“小”和“全”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不能像鸿篇巨制那样过于庞杂,让我查阅时耗费大量时间在不相关的条目上;但也不能过于精简,导致许多常用但微妙的成语被遗漏。我尤其关注它对那些具有多重解释或感情色彩区分的成语的处理方式。比如,有些成语在褒义和贬义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词典如果能清晰地标示出哪种用法是主流,哪种用法是特定情境下的变体,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细致入微的工具。我希望能通过它,真正领会到汉语表达的精微之处,而不是仅仅背诵一堆死板的解释。这种多次修订的版本,往往意味着背后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在持续维护和更新,这是我对它信心的重要来源。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名称中带有“5次修订”的字样,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看来,工具书的价值迭代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是活的,很多旧的用法可能会被淘汰,新的语境和理解方式也会随之产生。因此,每一次修订都是一次对时代变化的适应和对知识体系的修正。我关注的是,这第五次修订主要针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优化?是增补了近年流行的网络新成语,还是对一些传统成语的解释进行了更符合当代语言学研究的细微调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它在保持传统严谨性的基础上,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例如,对于一些古今义发生明显变化的成语,新版本是否给出了更清晰的区分指导?如果它能在保持核心内容稳定的同时,不断吸收最新的语言研究成果,那么它就能持续保持其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和权威性。一本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书,才是我愿意长期信赖和推荐给其他学习者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典雅,那种传统的书法字体配上素雅的底色,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经的工具书。我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用料很实在,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廉价印刷品。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挺不错,字迹清晰锐利,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不过,我更看重的是它实际的内涵。我平时在阅读古籍或者一些偏正式的文章时,常常会被一些不常见的成语卡住,要么是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要么是误解了它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我希望这本“小词典”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不仅告诉我每个成语的字面意思,还能深入剖析它的典故来源和使用语境。毕竟,成语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它能提供足够的例句,最好是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例句对比,那就更完美了。我期待它能帮我快速定位,精准理解,让我在交流和写作中更得心应手,不再为那些“半懂不懂”的成语感到困扰。这本书的装帧和手感,给我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希望内容也能同样扎实可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