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温端政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
  • 汉语
  • 词典
  • 语言学习
  • 工具书
  • 修订版
  • 精选
  • 中华文化
  • 知识普及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湖南教育
ISBN:9787553950105
商品编码:29743347190
开本:64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 作者:编者:温端政
  • 定价:15
  • 出版社:湖南教育
  • ISBN号:9787553950105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3-0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2
  • 开本:64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58
  • 字数:510千字

内容提要

温端政主编的《汉语成语小词典(5次修订)(精) 》收录常用成语4000余条,将成语的褒贬义、释义、 出处、近义、反义、例句和辨析等相关功能有机结合 ;图文并茂,鲜明生动,配有8幅彩图,近100幅插图 ,近100个成语接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多位**专家审核,确保了本书的严谨,准确,科 学。
    

目录

凡例
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0
P
Q
R
S
T
W
X
Y
Z
条目笔画索引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入门指南 作者: 王明轩 出版社: 文华图书有限公司 版次: 2023年第1版 定价: 98.00元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667-0889-1 ---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入门指南》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浅出解读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座坚实的阶梯,同时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提供一个深入探究的广阔平台。它不仅是一部诗词选本,更是一部结合了文学史梳理、艺术手法分析、文化背景阐释的综合性赏析读本。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力求全面覆盖从先秦诗歌到清代格律诗词的演变脉络与核心特征。 第一部分:诗词之源——先秦至魏晋的审美奠基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诗歌的源头活水。首先追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四言体的基本格律,分析其蕴含的周代社会风貌与质朴情感。随后,深入探讨《楚辞》的浪漫主义色彩、骚体结构的独特性,及其对后世辞赋文学的深远影响。过渡至汉乐府的民歌传统与五言诗的成熟,展示了古典诗歌体裁由质朴向精炼过渡的初期探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诗歌自觉的关键阶段。本书详尽介绍了“建安风骨”中曹氏父子三人对慷慨悲凉主题的开拓,以及“正始之音”中玄学思想对诗歌意境的渗透。重点剖析了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如何以平淡冲和的笔调,构建出一个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隐逸世界,并首次系统阐释了“五言古诗”在声律和意境上的突破。此外,还专题研究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及其在描绘自然景物时所体现的观察角度与艺术手法。 第二部分:盛唐气象——格律诗的巅峰与意境的拓展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本部分以“盛唐气象”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初唐至盛唐的诗歌发展轨迹。重点分析了“初唐四杰”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地位,为盛唐的爆发积蓄了哪些能量。 核心内容集中在李白和杜甫的“双璧”之上。对李白的诗歌,本书从浪漫主义的豪迈、想象力的奇诡、对自由的无限向往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尤其关注其七言歌行体的自由奔放。对杜甫的诗歌,则侧重于其“诗史”的定位,分析其如何将深厚的家国情怀、对民间疾苦的关怀融入严谨的格律之中,细致讲解了律诗(五律、七律)的对仗、平仄要求及其在表达复杂情感时的张力。 盛唐的多元化发展亦是重点。本部分详细考察了王维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意山水境界的营造,以及孟浩然清淡恬适的田园诗风。同时,对边塞诗派(如高适、岑参)的雄浑壮阔、盛唐近体诗的成熟与规范化进行了深入解读,展示了唐诗在题材、风格、技巧上的全方位成熟。 第三部分:中晚唐的转向与词的兴起 进入中晚唐,诗歌审美趣味发生微妙变化。本书分析了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探讨其“通俗易懂”的创作理念与社会批判力量。重点研究了韩愈、柳宗元两位“韩柳”在古文运动背景下对诗歌的革新尝试,尤其关注其在议论化和哲理性上的探索。 中晚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晚唐诗风的精美与伤感。晚唐诗人如李商隐和杜牧,其诗歌在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但主题上更倾向于对逝去辉煌的感伤与意象的朦胧美。本书对“香艳”与“典故”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词体的兴起是本部分的高潮。本书详述了词体起源于隋唐燕乐,并介绍了柳永、苏轼等前期词人的贡献。对柳永的“慢词”及其对市井生活和市民情感的细腻描摹进行了专门分析。对苏轼的“豪放词风”的形成原因、突破了传统闺怨题材的意义,以及他如何将诗歌的哲理融入词的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标志着词正式成为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 第四部分:宋词的繁盛与流派纷呈 宋代是“以诗为词”到“以词为词”的深化阶段。本部分全面梳理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重点聚焦于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本书不仅赏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沉的亡国之痛,还结合其生平,阐释了女性视角在古典文学中的独特价值。 对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探讨占据重要篇幅。辛弃疾如何通过铺陈、叙事、议论等手法,在词中融入金戈铁马的壮志和恢复河山的抱负,以及他所面临的“词不容议”的传统限制与创新实践,是本书分析的重点。 此外,本书还系统梳理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派对词体声律的精细化规范,以及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对意境和氛围营造的极致追求,展示了宋词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部分:诗词鉴赏方法与文化背景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指南和理论支撑。它跳脱出断代史的叙事,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鉴赏方法论。 1. 意象解读: 详细讲解了中国诗词中核心意象(如月、柳、酒、鸿雁)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演变,帮助读者理解古人“托物言志”的思维方式。 2. 声律与节奏: 首次以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了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对仗的要求,以及词牌的板眼结构,使读者能“听见”诗词内在的音乐美。 3. 文体辨析: 清晰区分了五言、七言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不同体裁在结构、功能和审美倾向上的本质区别。 4. 历史语境: 强调了文学与政治、哲学(如儒释道)的互动关系。例如,理解盛唐的开放性才能体会边塞诗的辽阔,理解宋代的内敛才能理解理学对词风的影响。 本书特点: 学理扎实,文笔流畅: 结合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采用散文式的叙述笔法,避免了传统鉴赏文本的枯燥。 兼顾入门与深入: 每一篇赏析后附有“关键词解析”和“拓展阅读建议”,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注重跨学科视野: 引入了音乐学、美学、宗教学的概念,帮助读者从多维角度理解诗词的艺术价值。 选篇精当: 所选诗词均为历代公认的经典之作,兼顾名家名篇与被忽视的佳作,力求全面展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入门指南》不仅是学习中国文学的必备工具书,更是一次与古代伟大灵魂的深刻对话,它将引导读者走进那个声韵铿锵、意境深远的古典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实在是一言难尽,简直就像是把一本旧字典强行塞进了一个过时的软件界面。打开扉页我就皱起了眉头,字体大小不一,行距忽宽忽窄,让人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那些例句,排得密密麻麻,完全没有给眼睛留下喘息的空间。我原本是想找一本结构清晰、阅读体验良好的成语词典,但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完全背道而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成语,想看看它的详细解释和用法,结果常常被周围那些零碎的、排版混乱的标注搞得心烦意乱。而且,这本书的装帧也显得非常廉价,纸张薄得一翻就可能撕裂,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简直是不可原谅的。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长期使用的、值得信赖的参考书,而不是一本看了几次就想束之高阁的“电子渣品”。总而言之,从设计和制作工艺上讲,这本书的质量远远低于我对一本正规出版物的预期。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修订”次数表示强烈的质疑。如果这是一本经过了五次精心修订的版本,那么前四次修订者到底在修正什么?内容上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简直随处可见。最让我抓狂的是,某些常用的成语,它的解释和用法描述竟然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对一个强调“快速”的成语,它在A处的例句里体现的是“缓慢而坚定”,而在B处的解释里又被定义为“迅雷不及掩耳”。这种低级的编辑失误,在任何一本正规的工具书中都是无法容忍的,更何况是经过多次打磨的“修订版”。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所谓的“修订”只是换了个封面或者修改了几个不痛不痒的标点符号,而核心内容的质量管控完全失灵。一本词典的生命力在于其准确性和一致性,这本书在这两点上都表现得令人失望透顶。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深入理解那些耳熟能详却又常常被望文生义的成语背后的深层意蕴和历史典故。然而,这本书的解释部分显得过于浅薄和敷衍,简直像是对百度百科的简单复制粘贴。它只是罗列了几个大致的解释,对于成语的演变过程、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以及它在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运用,几乎没有触及。我尤其想知道某些成语典故的具体出处,哪怕是简要的记载,但翻遍了相关条目,得到的都是干巴巴的、缺乏温度的定义。这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买了一本“死记硬背”的工具,而非一本能够引导我探索语言魅力的“活”的词典。对于追求学术严谨性和文化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实在是太低了,缺乏足够的辨析和考证,难以满足深入学习的需求。

评分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检索系统简直是一场噩梦。尽管它声称收录了大量成语,但目录的编排逻辑混乱不堪。当你试图通过首字拼音查找时,会发现有些明明是同一个声母的词条,却被分到了不同的区域;而按笔画查找时,规则又显得非常随意,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符合行业惯例的排序标准。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翻找和确认词条上,而不是在学习和理解上。一本工具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让人在需要时迅速、准确地定位信息。这本书非但没有提供便利,反而成了获取知识的巨大阻碍。我甚至怀疑,设计者是否真正理解一本实用词典应当具备的基础功能,还是仅仅为了凑数而堆砌条目。

评分

这本书的“精装”版本名不副实,我收到货时简直是哭笑不得。外壳松松垮垮,一点都不像“精装”应有的那种厚重感和质感,反而像是一个用塑料薄膜简单包裹的成品。更别提书脊的处理了,拿起来就感觉里面的书页随时可能散架,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设计上的灾难。我尝试翻阅几次,发现书页的粘合处非常脆弱,有些页码甚至已经微微脱胶。我当初选择这个版本,就是图个耐用和体面,结果实物给我的感觉是,它可能连半年的高强度使用都撑不过去。一个如此重要的文化载体,在物理形态上就如此粗糙,实在是对内容本身的一种侮辱。如果只是想要一本用完即弃的廉价读物,我完全可以找更便宜的平装本,何必为这个“精”字支付溢价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