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
定价:45.00元
售价:30.6元,便宜14.4元,折扣68
作者:杨敏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1714039
字数:270000
页码:2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当代中国学术文库》编著者杨敏。
《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当代中国学术文库》内容提要:语篇分析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了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成果。本研究运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Martin(2004)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主要分析框架,同时选用“话语符号历史模态”这个韩礼德(1999)结合生物学、哲学等理论的概念用以研究个体话语发展过程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者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强调把不同年代的同类语料看成一个发展个体,再运用韩礼德的话语符号历史模态理论,从话语发生、个体发生和种系发生三个层次,依次描述和阐释语料及其背后的语境。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的语料选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重要体育比赛后我国冠军运动员的获奖感言,从获奖话语的词汇、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信息功能等分析话语的语域和语类,探讨出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文化语境,再结合我国的历史爱国主义语境,后重构当代全球化时代的我国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述。这种把语言学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热点语篇,关注社会现实的研究,是对语言学领域的拓展。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爱国主义语境的话语重构》在语言学理论的实践上力求突破,在语料的分析和结论上具有时代性,其中部分章节是笔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在成书的过程中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力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精准,仿佛一把手术刀,剖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概念表象,直抵其核心的肌理。我一向对那种泛泛而谈的论述感到不耐烦,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充满了扎实的论据和令人信服的逻辑链条。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措辞和转折,每一次呼吸之间,似乎都能感受到思想的碰撞与火花。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分析方式,让我对原本看似固化的认知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动摇和反思。它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论,逼迫着读者走出舒适区,去审视那些被我们轻易忽略的语词背后的权力运作和意识形态的幽微流变。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不动声色地重塑你的思维框架,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看待周遭的一切都带上了一层全新的、更为锐利的滤镜。
评分老实说,刚翻开这本书时,我还有些担心它会过于沉闷和学院派,但很快,我的顾虑就被彻底打消了。作者的语言极富画面感和现场感,仿佛是将那些抽象的社会建构过程,用三维立体的影像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社会细节,并将它们嵌入到宏大的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使得原本冷硬的理论分析瞬间鲜活了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些场景,然后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情境中的那些微妙的互动和话语选择,背后有着如此精密的运作机制。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该快则快,如疾风骤雨,该缓则缓,如细水长流,这种张弛有度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吸收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本,逻辑的推进如同精密设计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推动着整体叙事向前发展,严丝合缝,毫无赘余。我通常在阅读学术性较强的著作时,容易感到路径的跳跃或论证的断裂,但这部作品的行文脉络清晰得令人惊叹。它开篇奠定基调,随后迅速展开对核心概念的解构,每深入一层,都有前文作为坚实的阶梯支撑。尤其是它在处理复杂理论时所采取的类比和案例的引入,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避免了陷入晦涩的泥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一个极好的梳理和加固,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逻辑自洽、结构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稀有和宝贵的。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智力探险。作者的文风带着一种近乎挑衅的锐气,毫不留情地挑战着既有的思维定势,让你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到醍醐灌顶的畅快,又时不时被一种“原来如此”的震撼感击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中的那种克制而有力的情感表达,它不是歇斯底里的控诉,而是基于深厚学养的冷静批判,这种理性的温度,比任何情绪化的表达都更具穿透力。书中的某些段落,读起来酣畅淋漓,仿佛是作者将多年沉淀的思考倾泻而出,掷地有声。它成功地将宏大的理论议题,转化成了可以被个体感知的、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议题,让人在跟随作者思辨的同时,也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自身经验的真实处境,引发了深刻的自我审视。
评分这部作品的问世,无疑是对当前某些僵化话语模式的一次有力冲击。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重新命名、去拥抱语言的复杂性与多义性。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或高风险的议题时,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勇气,他没有选择安全和讨好的路线,而是义无反顾地深入到语言意义的最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学术担当。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某些日常交流中习以为常的表述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警觉性,不再轻易接受既定的标签和定义。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渴望更深层次理解社会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灯塔式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