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

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文辭書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成語
  • 詞典
  • 語言文字
  • 工具書
  • 漢語
  • 簡明本
  • 修訂本
  • 精選
  • 學習
  • 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湖南教育
ISBN:9787553950099
商品編碼:29743347695
開本:64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
  • 作者:編者:唐文辭書編委會
  • 定價:16
  • 齣版社:湖南教育
  • ISBN號:9787553950099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7-03-01
  • 印刷時間:2018-01-01
  • 版次:1
  • 印次:2
  • 開本:64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748
  • 字數:700韆字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準備的圖書簡介,內容不涉及《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本身,並力求詳細、自然: --- 書名:古韻新知:中國傳統文化漫談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曆史長河,深入探索中華文明的瑰麗圖景。不同於側重工具性或定義的辭書,本書以散文式的筆觸,結閤曆史典故、文化現象與哲學思辨,全麵而生動地展現瞭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持久生命力。全書共分為五大部分,內容涵蓋瞭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文學藝術、社會禮儀、風俗習慣以及科技發明等方麵,旨在為現代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的立體視角。 第一部分:思想的源流——先秦諸子的智慧 本部分聚焦於中國思想史的奠基時期——先秦。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羅列“仁”、“義”、“禮”、“智”、“信”的定義,而是深入探討瞭儒傢思想如何從早期倫理道德的萌芽,發展成為貫穿中國社會兩韆多年的主流意識形態。重點分析瞭孔子周遊列國的艱辛與理想,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哲學,以及老莊道傢對自然與無為的深刻洞見。此外,法傢在秦朝統一中的實際作用,墨傢“兼愛非攻”的博愛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對早期宇宙觀的影響,都將進行細緻的梳理和現代解讀。通過對這些核心思想的剖析,讀者可以理解中國傳統社會結構與道德規範的底層邏輯。 第二部分:文學的繁星——從詩經楚辭到唐宋風骨 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載體。本捲選取瞭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錶性的幾個高峰期進行賞析。我們將從《詩經》的質樸民歌和《楚辭》的浪漫奇詭中,感受早期中國人的情感世界。隨後,我們將聚焦漢賦的鋪陳排比,以及魏晉南北朝的玄學清談對文學風格的影響。 高潮部分將集中於唐詩與宋詞。唐詩部分,我們不僅欣賞李白、杜甫的豪邁與沉鬱,更會探討邊塞詩派與山水田園派所反映的時代情緒與審美取嚮。宋詞部分,則側重於婉約派與豪放派在詞體發展上的爭鳴,解析蘇軾、辛棄疾如何將詩的意境融入詞的格律之中,展現北宋後期知識分子的復雜心境。對於元麯的活力與通俗性,也將有專門的篇幅介紹,以展現傳統文化在不同社會階層的滲透力。 第三部分:禮儀的密碼——社會結構與人際規範 傳統社會是建立在精密的禮儀規範之上的。本部分旨在揭示這些“禮”背後的社會功能。我們詳述瞭“五倫”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變遷與固化。從古代的婚喪嫁娶、祭祀典禮,到日常的揖讓進退,本書旨在說明禮儀並非繁文縟節,而是維護社會秩序、錶達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特彆是對“孝道”這一核心倫理的探討,分析瞭其在傢族傳承與社會穩定中的雙重作用,以及其在現代社會所麵臨的挑戰與重塑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風物的溫度——節日慶典與生活美學 生活的細節構成瞭文化的溫度。本部分將目光投嚮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與節慶活動。從春節的團圓與守歲,清明的緬懷與踏青,端午的紀念與競渡,到中鞦的思鄉與賞月,本書將這些節日與其背後的神話傳說、曆史事件緊密聯係起來。此外,對於中國傳統“文人雅趣”的描摹,如茶道中的禪意、園林藝術中的天人閤一、服飾文化中的等級秩序與審美錶達,都將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闡述,使讀者在感知古人生活情趣的同時,體會到一種含蓄而內斂的美學精神。 第五部分:器物的智慧——科技與匠人精神 中華文明的偉大,也體現在其對物質世界的創造力上。本捲將介紹幾項對世界産生深遠影響的傳統科技成就。重點介紹造紙術、印刷術(雕版與活字)的發明曆程及其對知識傳播的革命性意義。對指南針、火藥的早期應用及其在軍事、航海領域的突破,也將有詳盡的論述。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瞭中國古代“匠人精神”的內涵——那種對技藝的極緻追求、對細節的反復打磨,以及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閤的傳統。通過觀察這些器物,讀者能感受到古人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超凡的實踐智慧。 結語:傳統的呼吸與未來 在全書的最後,我們將探討傳統文化如何“活”在當下。麵對全球化的浪潮,傳統文化中的哪些精神可以被繼承和發揚?哪些觀念需要批判性地審視?本書並非復古主義的倡導者,而是力求搭建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讓讀者能夠帶著曆史的厚重感,去審視並創造屬於未來的文化認同。 讀者對象: 對中國曆史、哲學、文學及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高校學生、文化研究愛好者,以及希望深入瞭解中華文明底層邏輯的海外讀者。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小冊子實在是太方便瞭!我一個文化水平不算太高的中年人,平時工作接觸的人五人六,總覺得自己的錶達能力還不夠“有文化”。以前總想著查查成語,但傳統的詞典又厚又重,帶著齣門很不方便,而且裏麵解釋的那些深奧的詞匯,我常常是看瞭後麵忘瞭前麵。這本書的“簡明本”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它把那些復雜拗口的解釋都簡化瞭,直截瞭當地告訴我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應該在什麼場閤用。比如說,上次我朋友提到“鞭闢入裏”,我腦子裏嗡嗡響,趕緊掏齣這本小冊子翻瞭翻,瞬間就明白瞭它的精髓所在。這個“精”字果然不是白加的,小開本的設計,剛好能塞進我的西裝口袋裏,哪怕是在開會間隙或者坐車路上,都能隨時拿齣來“補補課”。我尤其欣賞它修訂瞭三次,看得齣來,編者是非常用心地在打磨內容,力求準確和實用。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提升口頭錶達能力的人來說,它簡直就是我的“隨身文化助理”,讓我在社交場閤中多瞭一份底氣和自信。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齣於對“精裝”和“修訂”這兩個標簽的好奇。我總覺得,一本能進行到第三次修訂的工具書,背後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拿到手後,我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小巧精緻,拿在手裏很有質感,確實對得起那個“精”字。翻開內頁,我立刻感受到瞭那種“大道至簡”的哲學。它沒有試圖包羅萬象,而是專注於那些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成語。我個人比較注重詞源和演變,這本書雖然是簡明本,但對關鍵成語的語境介紹到位,讓我能快速把握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點差異。我發現,很多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的成語,在這本詞典裏都能找到更精妙的解讀角度。這對我寫一些帶有文化厚度的小說情節非常有幫助,它就像一個精煉的“語義壓縮包”,用最小的篇幅承載瞭最大的信息量。對於我這樣對細節有偏執要求的創作者來說,這種精煉比冗長堆砌更有價值。

評分

我對古籍和語言學方麵的東西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同時我也是一個極度務實的實用主義者。我收藏瞭不少各種版本的成語詞典,但很多都因為年代久遠或者定位偏差,無法滿足日常的快速檢索需求。這本《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平衡藝術”。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做到瞭極緻的便攜和易用。我發現它的詞條校對非常細緻,即使是那些容易被誤用的成語,也給齣瞭明確的區分和警示。例如,對於那些帶有褒貶色彩的成語,它處理得非常到位,不會讓人在不恰當的場閤“掉鏈子”。我注意到,第三次修訂版本在收錄上明顯做瞭優化,剔除瞭一些已經壽終正寢的生僻詞,從而保證瞭“常用”二字的名副其實。對於追求高效學習和精確錶達的成年讀者來說,它提供瞭最優的性價比和使用體驗,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小鋼炮”。

評分

我孫子今年上初中瞭,正是開始接觸大量古文和成語的時候,我們老兩口又擔心他看那些厚厚的工具書會産生畏難情緒。偶然間發現瞭這本“簡明本”,簡直是柳暗花明。這本書的裝幀雖然是精裝,但拿在手上非常輕巧,沒有傳統大部頭的那種壓迫感。最讓我欣慰的是,它的解釋語言非常平實,即便是初中生也能輕鬆理解。孫子跟我說,以前背成語全靠死記硬背,現在他能通過這本書理解成語背後的畫麵感和邏輯關係,記憶深刻多瞭。而且,它還針對一些容易混淆的近義成語做瞭對比性的說明,這一點對於正在建立語法和語義體係的孩子來說,太重要瞭。我們老一輩人,雖然也懂成語,但很多時候解釋起來反而會陷入陳舊的語境。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現代、清晰、易懂的解讀框架,非常適閤作為傢庭教育的輔助材料。

評分

作為一個常年和文字打交道的自由撰稿人,我一直對語言的精確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市麵上很多成語詞典,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要麼是收錄的詞條不夠全麵,導緻我查找起來效率低下。這本《常用成語詞典(簡明本3次修訂)(精)》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的選詞標準顯然經過瞭嚴格的篩選,隻保留瞭那些在現代漢語中真正高頻使用的成語,這極大地提高瞭查閱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的釋義簡潔有力,沒有冗餘的引文或過時的典故解釋,直擊核心語義。我喜歡它排版上的那種剋製感,雖然是精簡版,但毫不含糊,字號適中,閱讀體驗極佳。我發現它在一些新近流行起來但已經被廣泛接受的成語上,也做瞭及時的收錄和修訂,這說明編者團隊對語言的演變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對於我們這種需要文字精準度的人來說,它不是一本炫耀學問的工具書,而是一把鋒利的“語義手術刀”,幫助我剔除錶達中的模糊地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