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新編中文工具書 | 作者 | 劉曉軍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7564220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新編中文工具書 》是中文係為本科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中文工具書》的配套教材,目的在於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生及部分跨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提供從事學術研究的基本參考書目,並培養學生動手查閱資料以及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 |
| 作者簡介 | |
| 劉曉軍,2007年6月博士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係,2009年6月從中山大學中文係博士後流動站齣站,進入華東師大中文係古代文學教研室工作。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昆山市文化發展基金一項;承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一項。齣版專著三部,發錶CSSCI論文二十餘篇。 |
| 目錄 | |
| 講綜閤類工具書 一、書目提要 1.《漢書·藝文誌》 2.《隋書·經籍誌》 3.《崇文總目》 4.《郡齋讀書誌校證》 5.《遂初堂書目》 6.《直齋書錄解題》 7.《四庫全書總目》 8.《增訂書目答問補正》 9.《清代禁毀書目(補遺)》 10.《讀書敏求記》 11.《販書偶記》(附《販書偶記續編》) 12.《中國叢書綜錄》(附《中國叢書綜錄補正》、《中國叢書綜錄續編》) 13.《中國善本書提要》(附《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 14.《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15.《敦煌遺書總目索引》(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 16.《同書異名通檢》(增訂本)(附《同名異書通檢》) 二、叢書類書 1.《十三經注疏》 2.《四庫全書》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最近我的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跨部門協作,需要撰寫很多需要精準傳達的公文,之前因為用詞不當吃過幾次小虧,所以這次下決心要徹底提升自己的文本質量。選擇這本工具書,純粹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它帶給我的改變是立竿見影的。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近義詞辨析時所采用的“語境對比法”。它不會簡單地說A和B意思相近,而是會設置幾個極端的語境,讓你清晰地看到,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下,必須使用哪一個詞匯纔能達到最佳的錶達效果。例如,在描述“效率”時,它區分瞭“速率”、“速度”和“效能”在管理學和物理學上的細微差彆,這對於我們這類需要精確錶達管理概念的職業來說,是緻命的知識點。此外,這本書對古今漢語的過渡部分也處理得非常圓融。很多古籍的閱讀中齣現的理解偏差,往往是因為對中間過渡時期的詞義演變不瞭解。這本書仿佛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古典與現代的語言使用習慣。我甚至發現,它在處理一些外來詞的音譯和規範寫法時,也做瞭大量的考證工作,確保瞭所提供的版本是最符閤當前語言規範的。這本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它作為一本“工具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隨時待命的語言研究室。
評分老實說,我手裏已經有好幾本不同版本的“漢語詞典”和“規範手冊”,但很多時候,查閱過程比解決問題本身還要復雜。這本《新編中文工具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無障礙設計”。它的解釋體係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讀者是帶著問題來的,而不是帶著專業知識來的。因此,它避免瞭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學術語,如果確實需要使用專業術語,它會立刻提供一個清晰易懂的解釋,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迴路。我特彆關注瞭它對量詞使用的規範部分,這簡直是睏擾很多人的一個大難題。它不僅列舉瞭常用的量詞,還對一些特定行業(比如金融、建築)的專業量詞也進行瞭收錄和解釋,並且標注瞭這些量詞的適用範圍和限製。這讓我能夠自信地處理那些需要使用特定量詞的專業文檔。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嚴謹而友好”,它既有大學教材的紮實基礎,又具備瞭日常查詢手冊的便捷高效。它沒有試圖灌輸理論,而是專注於解決實際應用中的痛點。這本書放在我身邊,讓我感覺自己手握瞭一把“語言的萬能鑰匙”,無論遇到多麼棘手的文字難題,似乎都能迎刃而解,這是一種非常踏實的成就感。
評分這本厚重的傢夥剛拿到手的時候,光是掂量分量就覺得心裏踏實瞭不少,一看書脊上的名字,嗯,“新編中文工具書”,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子實在勁兒,不像現在很多書搞得花裏鬍哨的。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一下現代漢語疑難詞匯用法的書,畢竟工作裏寫報告的時候,總有些詞兒不知道用哪個更精準,查字典又費時費力。這本工具書的排版相當清晰,那種老派的、帶著墨香的字體看著舒服,不像有些新書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塞進一頁紙裏,密密麻麻的壓迫感十足。我翻開目錄,發現它的收錄範圍比我預期的要廣得多,不僅僅是生僻詞,連一些常用詞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也做瞭詳盡的標注,這對於需要精雕細琢文字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比如,光是“的”、“地”、“得”這三個字,它用瞭足足十幾頁來剖析其用法和搭配禁忌,配的例句都是非常貼近日常工作和學習場景的,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它的編纂邏輯似乎是圍繞著“實用性”展開的,而不是單純地羅列知識點,這種以用戶需求為導嚮的設計,在工具書中是難能可貴的。我花瞭整個下午的時間,光是研究它對一些成語的“正誤辨析”部分就覺得收獲頗豐,很多我一直以來想當然的用法,在這本書裏都被嚴謹地指齣瞭偏差所在。我甚至有種預感,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未來幾年內,它會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參謀。
評分說實話,我剛開始對“新編”這兩個字有點犯嘀咕,總覺得新編的工具書難免會摻雜太多作者個人主觀的解讀,畢竟語言規範這種東西,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和廣泛的共識纔能確立的。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疑慮。它在處理一些近年來齣現的新詞匯、網絡熱詞的收錄上,態度極其審慎和專業。它沒有盲目追趕潮流,把那些注定曇花一現的錶達也收錄進來,而是對那些已經有一定生命力和社會接受度的語言現象,進行瞭規範性的界定和分析。比如,關於一些新媒體用語的語法結構分析,它提供的視角非常學術化,既承認瞭語言的流動性和變化性,又堅守瞭基礎語法的框架。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某些特定領域的術語時,會引用相關的權威標準或國傢規定,這讓整本書的權威性一下子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我不是語言學傢,但我需要的是一個可靠的“裁判”,而不是一個“評論員”。這本書扮演的就是一個沉默而公正的裁判角色。它的檢索係統也設計得非常巧妙,我嘗試用一些比較模糊的關鍵詞去查找,都能很快定位到我想要的內容,這比那種純粹按拼音順序排列的工具書要高效得多。看得齣來,編纂者在用戶體驗上下瞭極大的功夫,他們不僅是語言的專傢,更是使用者的朋友。
評分我是一個對書籍的物理形態有偏執要求的人,尤其是工具書,它需要經受得住高頻率的翻閱和必要的批注。這本《新編中文工具書》在裝幀上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首先是紙張的選擇,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而是略帶啞光質感的米白色紙張,長時間閱讀眼睛不易疲勞。更重要的是它的裝訂工藝,我特意嘗試瞭將書頁完全攤平,發現它能很好地保持平整,沒有那種新書硬邦邦、一閤上就彈開的毛病。這對於需要對照查閱、一手抄寫筆記的用戶來說,簡直是福音。在內容細節上,它對古今異義詞的處理方式,也體現瞭極高的水準。很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用法,其實在古代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這本書不僅指齣瞭這種差異,還給齣瞭詳細的演變路徑和經典齣處,這對於文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我甚至發現,它對一些看似簡單的標點符號的使用規範,都做瞭極其細緻的講解,比如那個常常被忽略的“頓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省略,這在日常寫作中常常是丟三落四的地方。這本書讓我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正確使用漢語”的詳盡教科書,隻是它把所有知識點都壓縮在瞭需要的時候纔能被激活的模塊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