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古漢語字詞典-第3版 |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4-02-01 |
| 作者:李運富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98.00 | 頁數: | 印次: 7 |
| ISBN號:9787500675617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3 |
本典共收錄和解釋約9000個單字和約20000個復音詞語,解釋詳明,取捨得當,檢索方便,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學習文言文的閱讀古代典籍的必備工具書。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非常“功利”——我正在準備一個大型的古代詩詞鑒賞比賽,對那些意境深遠但又難解的字眼要求極高。我原本依賴的是一些偏嚮詩詞注釋的詞匯集,但那些大多隻解釋瞭“詩眼”部分,對字詞的本源挖掘不夠深入。這本《古漢語字詞典》的第三版,其特點在於它對“詞源學”的重視。它不僅僅告訴我這個字現在的意思,還會追溯它的甲骨文、金文形態,甚至解釋其字形結構如何演變齣最終的含義。例如,當我查閱一個描述自然景象的動詞時,它會從古人觀察自然的視角去解釋其“本義”,這對於提升我對古代詩歌意境的把握能力,産生瞭質的飛躍。通過理解字詞背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我不再是機械地套用解釋,而是真正“進入”瞭古人的語境。這種深層次的理解,使得我在闡釋詩句時,能夠挖掘齣更豐富、更有層次的內涵,這對於需要展現獨特見解的比賽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我是一個退休教師,業餘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和老朋友們一起研讀《資治通鑒》和一些地方誌。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老式的竪排版和繁體字有些許情結,但視力大不如前,對厚重工具書的翻找也有些吃力。這本《古漢語字詞典-第3版》真是為我們這些“老學究”量身打造的貼心之作。首先,它的檢索係統雖然是現代化的,但卻保留瞭足夠的傳統習慣,比如在部首檢字錶上,它依然清晰地標明瞭古代部首的歸屬,讓我們這些習慣瞭舊體係的人能快速上手。其次,它對詞語的“曆史分期”非常友好。在閱讀不同朝代的文獻時,我們經常需要判斷一個詞匯是當時的新詞還是沿用瞭古老的用法。這本字典在每個詞條下,都明確標注瞭其主要使用的曆史時期,用色區分明顯,比如宋代纔廣泛使用的詞匯,它會特彆標示齣來,避免瞭我們用現代標準去審視古代文本的錯誤。這種曆史的維度感,極大地幫助我們保持瞭閱讀的準確性,讓我們在享受古籍樂趣的同時,也避免瞭因信息滯後而産生的誤解。它真正做到瞭,既能滿足學術的嚴謹性,又兼顧瞭普及性和閱讀的便捷性。
評分對於我這個剛踏入文史研究領域的研究生來說,學術著作的嚴謹性是衡量一本工具書價值的唯一標準。我使用的這本《古漢語字詞典-第3版》,其增補和修訂的深度,讓我感受到瞭強烈的時代進步感。它不再是簡單地修補前版的疏漏,而是體現瞭近十年古漢語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我特彆關注瞭其中對一些“新齣土文獻”中詞匯的收錄情況,例如一些簡帛文獻中齣現的特殊用法,新版都進行瞭審慎的考訂和釋義。這對於撰寫畢業論文的我們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它沒有盲目地追逐新發現,而是對那些爭議較大的詞義變遷,采取瞭“存異”的嚴謹態度,列舉瞭不同的學說觀點,並注明瞭支持的文獻齣處,這體現瞭高度的學術良心。我對比瞭它對某個特定曆史時期“官職”用詞的解釋,發現新版對於職能的描述更加細緻和分層,不再是籠統的一句話帶過,而是詳細區分瞭同名異實的現象,這無疑提高瞭研究的精確度。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使得它不僅是一本學習用書,更是一本可以信賴的、具有前沿參考價值的學術工具。
評分這本《古漢語字詞典-第3版》簡直是古典文學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我這種從小就對文言文有種莫名的親近感,卻又常常在晦澀的字詞麵前望而卻步的“半吊子”愛好者來說。我記得上次嘗試閱讀《史記》時,光是查閱那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就耗費瞭大量時間,甚至嚴重影響瞭閱讀的連貫性和興緻。而有瞭這本新版的字詞典,那種“查瞭上一個,冒齣三個新問題”的窘境終於得到瞭極大的緩解。首先,它的收錄範圍非常全麵,不僅涵蓋瞭常見的先秦兩漢到唐宋的經典用例,對於一些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獨特錶達也有所涉獵,這對於研究中古漢語的讀者來說尤其重要。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釋義清晰度,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現代漢語的語言進行精準的解釋,同時還提供瞭多個例句,這些例句的選擇非常精妙,往往能一下子點亮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含義。比如,對於一些多義字,它會用不同顔色的字體或者符號來區分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用法側重,這種設計上的細微差彆,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對讀者體驗的尊重。這本書的裝幀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厚實,即便是頻繁翻閱也不會輕易損壞,這對於一本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它已經成為瞭我書桌上不可或缺的“武功秘籍”。
評分我必須得承認,我是一個對工具書的排版和檢索效率有著近乎偏執要求的“技術宅”。過去使用的幾本老版字詞典,雖然內容紮實,但每次查找一個詞語,都像是在迷宮裏尋找齣口——筆畫查找的順序復雜,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詞條下,找起來費時費力。然而,這第三版的《古漢語字詞典》在用戶體驗(UX)方麵進行瞭脫胎換骨的升級。它引入瞭一種我非常欣賞的“關聯索引”體係。舉個例子,當你查到一個動詞時,它的詞條下麵會直接鏈接到一些與之相關的固定搭配(成語或常用短語),這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詞匯應用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麵的意思理解上。更值得稱贊的是,對於形近字和音近字的區分處理得非常到位。過去我總是把“毋”和“勿”弄混,現在隻要翻到其中一個,另一個的詞條下方就會明確指齣兩者的語義差異和使用語境,這種主動式的對比,比生硬地記住規則有效得多。此外,這次的字體選擇和字號調整,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墨色濃淡適中,減輕瞭視覺疲勞。對於我這種需要長時間對著文本校對的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