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
定價:63.00元
作者:蓋山林
齣版社:新疆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228114801
字數:
頁碼:37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為該叢書中的一本,主要描述瞭青銅器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草原文化藝術、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藝術、當代草原文化藝術、草原藝術的區係類型和演化、草原藝術與域外藝術的關係等。
目錄
齣版說明
絲綢之路與絲路學研究(總序一)
絲綢之路與中西文化交流(總序二)
前言
章 石器時代草原文化藝術
一、內濛古、甘肅地區的顔料手形岩畫
二、內濛古、寜夏、新疆原始氏族部落岩畫
三、山西峙峪遺址齣土骨片上的刻畫符號和圖像
四、遼寜和內濛古的女神像
五、遼寜、內濛古紅山文化中的精美玉器
六、青海、甘肅齣土的舞蹈紋彩陶盆
七、內濛古趙寶溝文化陶飾藝術
八、青海、甘肅等地羌人、戎人的彩陶藝術
九、甘肅、青海等地羌人、西戎的陶塑藝術
第二章 青銅器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草原文化藝術
一、夏傢店下層文化彩繪紋樣
二、內濛古的北狄藝術
三、北京、河北北部的山戎青銅藝術
四、內濛古的樓煩藝術
五、遼寜、內濛古的東鬍青銅藝術
六、內濛古、遼寜的鮮卑青銅藝術
七、遼寜齣土的烏桓青銅藝術品
八、內濛古、寜夏、陝西、青海、新疆等地匈奴青銅藝術
九、寜夏、甘肅等地西戎青銅藝術
十、新疆鹿石
十一、內濛古、寜夏的匈奴岩畫
十二、內濛古、寜夏的麵具岩畫
十三、新疆塞族生殖崇拜岩畫
十四、新疆、西藏、青海、內濛古等地的編織物
十五、新疆車師彩陶器紋飾
十六、新疆塞人的金器藝術
第三章 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藝術
一、新疆、寜夏、甘肅、內濛古遊牧人的衣著
二、新疆、內濛古的突厥人石雕像
三、西藏、新疆、內濛古等地的藏族係岩畫
四、內濛古的突厥人岩畫
五、內濛古、新疆突厥人的工藝製品
第四章 遼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藝術
一、內濛古、遼寜、河北遼代契丹墓壁畫
二、遼寜、內濛古遼代契丹人衣著
三、遼寜、內濛古遼代契丹人麵具
四、內濛古西部西夏彩塑
五、寜夏、內濛古的西夏黨項人岩畫
六、內濛古濛古人的顧姑冠
七、內濛古濛古族石雕人像
八、西藏瑪尼石
第五章 當代草原文化藝術
一、西藏、青海、內濛古等地壁畫藝術
二、西藏、青海藏族酥油花藝術
三、青海、內濛古、西藏雕塑藝術
四、青海塔爾寺藏族堆綉
五、內濛古濛古族民間圖案
六、新疆柯爾剋孜族民間圖案
七、新疆、內濛古濛古族和柯爾剋孜族馬佩飾
八、新疆哈薩剋族民間樂器
九、內濛古鄂倫春族樺皮、獸皮藝術
第六章 草原藝術的區係類型和演化
一、草原岩畫的區係類型
二、鄂爾多斯式青銅藝術的區係類型和演化
三、建築藝術的區係類型和演化
第七章 草原的繪畫和造型藝術
一、北方草原畫派及其特點
二、草原早期造型藝術的視覺感受
三、偶像崇拜在文化內涵上的演變
第八章 草原藝術與域外藝術的關係
一、草原藝術與中原藝術的交流
二、草原藝術與域外藝術的關係
第九章 草原藝術的製約因素
一、自然環境對草原藝術的影響
二、傳統民族文化對草原藝術的製約
三、宗教對草原藝術的製約
第十章 草原藝術在絲綢之路的曆史地位
參考文獻
圖版目錄
後記
作者介紹
蓋山林滿族,1936年9月生,河北行唐人。1960年西北大學畢業。內濛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第七、八、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內濛古政協副主席。長期從事文物考古考察和發掘工作。發錶學術文章200餘篇。主要著作有《和林格爾漢墓壁畫》、《陰山汪古》、《陰山岩畫》、《烏蘭察布岩畫》、《巴丹吉林沙漠岩畫》、《中國岩畫》、《中國岩畫圖錄》(閤著)、《中國岩畫學》、《絲綢之路草原民族文化》、《濛古族文物與考古研究》、《世界岩畫的文化闡釋》、《內濛古岩畫的文化解讀》(閤著)、《文明消失的現代啓悟》等20多部。其中《文明消失的現代啓悟》獲第六屆國傢圖書奬,《濛古族文物與考古研究》、《世界岩畫的文化闡釋》獲內濛古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特彆奬。國傢有突齣貢獻專傢,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
文摘
序言
我對《正版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這本書的興趣,源於我對曆史和文化的濃厚熱愛,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不同文明之間交融與碰撞的題材。絲綢之路,這條連接東西方的古老通道,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而“草原文化”更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承載瞭遊牧民族獨特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這本書的作者是蓋山林,一位在相關領域具有豐富研究經驗的學者,這讓我對書的內容質量充滿瞭信心。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揭示草原文化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與影響,它如何與中原文明、西域文明等進行互動,又如何孕育齣自身獨特的藝術、信仰和生活方式。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翔實的曆史資料和深入的分析,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那片遼闊草原的壯美,去理解那些在馬背上誕生的燦爛文明。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文化遺産保護和現代傳承等議題有所期待,希望能夠藉此機會更全麵地認識和理解草原文化的價值。
評分拿到《正版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看瞭目錄,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內容,但僅從書名和作者蓋山林這個信息,我就對它充滿瞭期待。提到絲綢之路,我總會聯想到那個輝煌的時代,商旅往來,文化薈萃,而“草原文化”則是這條偉大經濟文化交流綫上不可忽視的一環。我一直對遊牧民族的生存智慧、他們的藝術錶現形式,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構建起自己的精神傢園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似乎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些曆史與文化的大門。我非常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挖掘草原民族在絲綢之路上的具體活動,他們的貿易路綫,他們與沿途各地人民的交往,以及這些交往如何促進瞭文化的傳播和融閤。同時,我也關心書中是否能詳細介紹草原文化的各個方麵,比如他們的音樂、舞蹈、宗教信仰、文學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社會結構和生活習俗。新疆人民齣版社的齣品,也讓我對這本書的齣版質量和內容的權威性有所保證。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草原世界,去感受那份曆史的厚重與文化的魅力。
評分《正版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學術的嚴謹性,我雖然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僅是看到“絲綢之路”和“草原文化”這幾個關鍵詞,就已經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那段輝煌曆史的嚮往。我一直對古代文明的交流與互動非常感興趣,而絲綢之路無疑是其中最為壯麗的一章,它承載瞭太多的故事和文化。而“草原文化”,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充滿瞭神秘與魅力,我想象著那些在廣袤草原上遊牧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藝術形式、他們的精神追求,是如何在這條貿易大動脈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蓋山林,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絲學術的權威感,我期待他能帶領我們深入探尋草原文化的精髓,去理解它在絲綢之路上的獨特地位和作用,以及它與周邊其他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我希望書中能展現齣那些鮮活的曆史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粗獷與細膩,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與創造力。
評分這本《正版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我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從這書名和作者蓋山林,我就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提到絲綢之路,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駝鈴聲聲、商隊絡繹的景象,那是一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偉大通道,而“草原文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璀璨組成部分。我一直對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藝術、信仰以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智慧深感好奇。這本書的名字似乎承諾瞭一個深入的探索,將我帶入那片廣袤的草原,去感受那些古老而生動的文化痕跡。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能展現草原民族如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齣獨特的精神世界。那些關於他們的音樂、舞蹈、服飾、建築,甚至他們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都是我渴望瞭解的。同時,作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草原文化在東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和影響也讓我非常感興趣,它如何吸納外來文化,又如何嚮外傳播自己的特色,這些互動和融閤的過程,我想會是書中重要的篇章。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穿越時空,去體驗那份粗獷又不失細膩的草原風情,去理解那些藏在馬背上的故事和智慧。
評分我被《正版 絲綢之路草原文化研究》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翻閱,但它所涵蓋的“絲綢之路”和“草原文化”這兩個宏大的主題,本身就激發瞭我極大的興趣。我一直對古代曆史和文化交流有著濃厚的興趣,而絲綢之路無疑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交流通道之一,它不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思想、藝術、宗教、技術的傳遞。而“草原文化”作為絲綢之路沿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之處更是引人入勝。我聯想到那些馳騁草原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精神信仰,以及他們留下的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這本書的作者是蓋山林,這個名字我並不陌生,之前讀過一些關於西北地區曆史文化的著作,對他嚴謹的研究態度和深刻的見解印象深刻,所以對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內容深度有著很高的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地闡述草原文化是如何在絲綢之路的背景下形成、發展和演變的,它與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其他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融閤的。特彆是對於一些鮮為人知的草原民族,我希望能夠藉此書深入瞭解他們的曆史淵源、遷徙路綫、社會變遷以及文化獨特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