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东京悠游旅行(第2版)
定价:49.8元
作者:墨刻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115405012
字数:675千字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全面覆盖东京及其周边地区必游景点、必吃美食、必买之物。
2. 附有详细行前准备与出入境要点等实用内容,包括详尽地图、旅行装备建议、常用菜名对照、如何填写入境表格和行李申报单等。
3. 规划了周末旅行、祭典旅行、美食旅行、春夏秋冬四季旅行等专题导览内容。
内容提要
大东京悠游旅行(第2版)》介绍了东京及东京周边地区的景点、美食、购物、娱乐、交通、住宿等旅游中必不可少的资讯,涵盖东京及神奈川、栃木、静冈、长野、群马、山梨、茨城等周边地区,并为读者规划了周末旅行、祭典旅行、美食旅行、春夏秋冬四季旅行等专题导览内容,是读者到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旅行的上佳指南。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墨刻出版社是台湾城邦出版集团旗下的专业出版社,墨刻编辑部为墨刻出版社的专业旅游图书及杂志撰写团队,成员包括记者、采编、摄影师、旅行家等数十人。自1998年5月创立以来,墨刻编辑部已出版的旅游图书内容涉及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旅游图书市场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文摘
无
序言
无
说实话,我之前用过好几本关于日本旅行的书,大多是那种“必打卡Top 10”的套路化产品,读起来味同嚼蜡,无非就是浅草寺、东京塔、晴空塔这种游客照标准背景。但这一本完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花了大篇幅去介绍一些“非主流”但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比如中野的漫画文化聚落,或者吉祥寺那些隐藏在居民区里的独立咖啡馆和二手书店。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公共交通系统的解读简直是一门艺术。他没有简单地给出换乘线路,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JR线、地铁、私铁之间的区别和使用逻辑,尤其是“如果你想体验被挤成沙丁鱼罐头的感觉,请选择早高峰的中央线”这种略带戏谑却非常实用的忠告。此外,对于日本社会中一些有趣的“潜规则”也做了科普,比如垃圾分类的复杂程度、便利店文化背后的精细服务哲学等等。这些内容,是那些纯粹的观光手册里绝对不会涉及的,它们是构建起你真实融入当地生活的基础砖瓦,让旅行不再只是“看风景”,而是“理解生活方式”。
评分我个人对历史和建筑变迁比较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挖掘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在哪里能看到现代建筑,而是会穿插介绍某些区域在战后是如何重建的,哪些是保留下来的“昭和风貌”,哪些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浪潮”设计。比如,它会对比上野公园附近那些传统博物馆和新开的21_21设计馆之间的对话与冲突,这种深度的城市肌理分析,让我在规划行程时,多了一层思考的维度。再者,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捕捉极为敏锐。他不是笼统地说“春天是樱花季”,而是具体到“三月底银座附近的染井吉野樱如何与周边的现代玻璃幕墙形成光影反射”,或者“秋天,在明治神宫外苑的银杏大道上,最佳的拍照角度和时间段”。这种对时间感的强调,让旅行计划不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有生命的体验。对于我这种喜欢在不同时间点重访同一地点的旅行者来说,这种季节性的指南简直是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质感非常高级,这在旅游指南中其实挺少见的,很多同类书籍为了控制成本,内页印刷质量堪忧,图片模糊不清,字体也小得让人头疼。但这一本明显下了血本。照片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美食特写镜头,简直能让人闻到食物的香味。我特别喜欢它对“吃”的介绍,不是那种“米其林三星推荐”的遥不可及,而是大量篇幅集中在那些需要排队两小时的拉面店、藏在小巷子里的家庭经营的居酒屋,以及如何点单不踩雷的实用技巧。它甚至细致到告诉你,在不同的拉面店,要不要加“背脂”或者“面硬度”该如何选择。文字风格上,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那种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热情,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都市的活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导游腔”,更像是听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他最钟爱的城市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细节,但它的魅力则在于“精神共鸣”。它成功地捕捉到了东京这座超级都市中那种看似疏离实则紧密联系的生活哲学。例如,它探讨了“一人食文化”的兴起,以及这种文化如何影响了餐饮业的布局和服务模式,这对于独自旅行的背包客来说,是极大的心理安慰——你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探索,而是融入了一个巨大的、以个体为核心的社会体系。此外,书中对“购买什么”的建议也相当有品位,避开了那些俗气的纪念品,转而推荐了诸如高级文具、手工陶器或者限量版唱片。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敬畏感更深了,它不再是一个需要“征服”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需要“学习”和“尊重”的复杂有机体。这本旅行指南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城市文化人类学笔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饱和度很高的撞色搭配,加上略带复古感的字体排版,一下就把人拉到了那种霓虹闪烁、节奏飞快的都市氛围里。我特地在朋友推荐下入手,原本是冲着那些小众的探店指南去的,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城市脉搏记录仪。作者似乎对东京的“呼吸”了如指掌,不仅仅是罗列景点,而是深入到不同街区的精神内核。比如,描述涩谷的交叉路口时,那种人流的巨大压力感和同时存在的个体自由的矛盾冲突,写得非常到位,让人读完后,仿佛能听到耳边嗡嗡作响的车流声和人群的喧哗。即便是对新宿的歌舞伎町,也多了一层人文的关怀,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标签化为“红灯区”,而是探讨了支撑起这座不夜城的那些小人物的故事。这本书的地图标记也极其精细,不是那种大而空的区域划分,而是精确到几条巷子之隔的风格突变,比如从原宿的古着店区,拐个弯就进入了表参道那种高端设计感十足的空间,这种细微的过渡处理,对于自由行深度游的玩家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阅读下来,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攻略,而是在跟随一位老东京人进行一次漫无目的的、充满惊喜的城市漫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