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目客001:花朵与我
定价:42.0元
作者:Lens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10
ISBN:9787508650678
字数: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起源:《目客》系列主题书是Lens杂志转型之作。Lens杂志2005年创刊至今已经10年,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近10年时间,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31万的微博粉丝、25万微信粉丝,其中不乏有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和品味的影像阅读品牌。
定位:《目客》将延续Lens杂志素有口碑的影像阅读调性,在“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定位基础上,更专注于人文艺术和生活美学,营造一本有温度、有深度的影像生活读物。
内容:不拘泥于任何限定的题材,以对影像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用影像去解读一切,关注艺术、历史、文化,也关注生活、人性、情感,关注世界,也关注一朵花。
特点:去杂志化,每一册打造一个主题,文章聚焦主题,让MOOK回归主题书的本质;强烈的影像阅读调性,更突出图文的结合,通过设计强化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读可以作为精致收藏品。
节奏:每两月1册,每年6册。
读者: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好奇心、对生活质量有高要求,在乎个人体验,追求精神与物质相合,有固定文化消费习惯的你,无论你是文艺青年、学者,还是高端白领、企业家,《目客》都可以成为你的陪伴读物。
内容提要
“如果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瞧一朵花,一块石头,一棵树,草地,白雪,一片浮云,这时启迪性的事物便会发生。”
这本书便是我们与花朵未曾言说的美丽故事。
花是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关系到我们的幸福与满足、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能在与花花草草的对话中,解放自己的位置感,听到世界其他角落传来的声音,更是难得。我们借助花梳理了东西方人的审美和自然观,更讲述了几十个人与花的小故事。它们都是如此微妙、多义,正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选择讲这样一组故事,与其说是因为花给了我们很多好处,不如说是通过对它们的爱,我们给了自己以自由。希望这本书,能贮存你的自由。
目录
作者介绍
Lens杂志2005年创刊至今已经10年,持续且稳定地刊登优质影像阅读内容,近10年时间,拥有超过30万核心受众群、超过31万的微博粉丝、25万微信粉丝,其中不乏有政商学艺媒等多领域的精英和意见。
Lens品牌已被公认为中国有品质和品味的影像阅读品牌。
文摘
“关键在于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我有着亲密的接触”
文/阿玛
“他终日伏案工作,从不曾漫步夕阳下……他绝不会在纽约闲逛,突然发现点儿什么,毕竟,他得忙着赶火车……他们中间很少有人去纽约公共图书馆,度过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阅览室窗外,栎树飒飒有声……他们可能供职于下城的金融区,从没有见过洛克菲勒中心葳蕤的花圃——水仙花、麝香兰、白桦,还有清晨迎着和畅春风飘飞的彩旗。也或许,他们在中城的写字楼工作,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却从不曾凭临海堤,远眺总督岛。通勤者生前,跑了不知多少里程,但他从来不曾漫游过……”
这是E·B·怀特的《这就是纽约》,写于1948年。把其中的“纽约”换成今日的东京、新加坡、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哪怕是成都、厦门,也会有很多人感同身受吧。
和那个时候相比,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已更剧烈地加速了。而且,还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关于未来,关于环境,关于半熟人“朋友圈”里各种客气的信息……
技术越来越发达,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对于时空的感觉不断被改写:太快的、太膨胀的、太变幻的……很多人也会感觉到自己空前地被其他事物支配着:标准化的考试、职场的绩效、数码设备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逻辑……“有机性联系”不断被“机械性联系”取代;一个个原子化的人,被地运输在各色写字楼之间。
“现时不再得到未来的充实,因此产生了回归和寻根的需要。”埃德加·莫兰,一位敏锐的社会学家对此分析道,“到处弥漫着一种双脚悬空的不安情绪。必须回归土地。”他的这个“药方”是指和土地发生关系。
莫兰对此没有给出详细的论证。它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积极崇拜,只是没有偶像。就像E·B·怀特所体会的《瓦尔登湖》的魅力一样。
怀特是《纽约客》杂志文风的主要奠基者,但在1938年冬天,他却辞去工作,带着家人搬去缅因州的乡下,一年四季亲手操持一个农场。怀特做出这样的决定,多半就是受了梭罗的影响。1845年开始,梭罗到林中隐居了两年,后来写了《瓦尔登湖》。他生前被视为怪异的人,死后才影响渐著。
“如果你满心欢喜地去迎接每一个清晨和夜晚,如果生命像鲜花和清馨的芳草一样散发着芬芳,从而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星光璀璨,更为神圣不朽——那便是你的成功。”梭罗说。他充分调用五官来接触大自然,“看、闻、尝、听、摸”。他尤为喜欢用嗅觉,据说可以嗅到半英里外的某种杜鹃花。《瓦尔登湖》就是他以亲身经历提醒人们可以怎样去生活和思考。其中写道:“为什么人们一生下来就开始挖掘他们的坟墓呢?”“……让我们首先像自然那样简朴而健康,驱散笼罩在我们额头上的愁云,给我们身上来一点儿活力吧。”
梭罗后来被视为环保主义者、生态主义哲学家、热爱大自然的行动主义者,但怀特对这些标签都不能苟同,他喜欢梭罗只是因为《瓦尔登湖》“正言警告人可能失去宝贵的东西……它宣扬了积极崇拜的力量”。
莫兰的建议或许就是这个意思:要做点儿什么,而不是消极地等待钢筋水泥的丛林自己会长出绚烂的花朵。
怀特也没有想去寻找田园牧歌,他向梭罗致敬的方式就是去农场,真实地与各种烦恼和琐碎做伴。而且,农场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在将维生素和计时开关引进他的鸡舍的过程中,农场主忽略了鸡蛋的意义”,怀特不知道这个忧伤的故事如何结局,只是认真地扮演着自己的农场主角色,一直到死。在怀特看来,现代社会的光怪陆离,未必会让梭罗,那个拿着斧头树的人晕头转向,“不管在哪里,他看到的,不过是旧日人的困境和愚妄以新的形式和规模再现——无法无天,如牛负重,鄙吝低下,而与此同时,他们显然有能力实现心智与灵魂的升华”。
那些1948年的纽约上班族没有好好看过的花儿,如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得更为盛大,但仍然有很多人在错过,再三地错过,带着自己的虚妄与不满,不停地叹息,焦虑,兜转。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错过的不仅仅是花吧。
人们都相信花儿与自然有很多好处。美国文学和哲学开拓者之一的爱默生曾说:“对于被苦闷的工作或群居生活所束缚的肉体和精神,自然是一剂良药,足以恢复它们的情调。”“在自然界永恒的宁静中,人又发现了自我。”他写过一本《论自然》,激发他灵感的是在巴黎游览植物园的经历。
作家奥尔森也曾发表过一场题为“那些无形之物”的演讲,他将曼哈顿中央公园的绿洲,称作工业化城市里的心灵避难所。他解释说,“那些无形之物”是能够激起我们的情感、关系到我们的幸福与满足、使得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的东西。
几乎所有标榜自然的人,从被涂改了无数版本的“天人合一”,到那些打着自然或植物疗愈旗号的商家和心灵鸡汤,都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前提: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和人的精神变化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人感到自己精神困顿或紊乱,主要是因为节奏被打乱了,只要再次拥抱大自然,重新调理自己的节律,就会获得治愈。
这个前提很难完全被纳入科学的论证。不过,这些理念在今天的风靡,是因为人们(尤其是都市人群)普遍感到失去了与周围环境,与亲人乃至与自己的联系,存在感成了疑问吧。所以,人们希望能有私家的绿地,哪怕阳台一角,喜欢常去公园、野地,甚至去加入那些“自给自足社区”,除了部分是逃离和排解压力的需要,多半也是有修复这些关系的心理需求。
社会心理学家肯尼特·格根在《吃撑的自我》中描述道,与前人相比,现在的我们在生活中与更多的人建立了关系,但继而也有同样多的人被我们丢失关系。人们不断地相遇,熟络,然后又没有任何告别地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过了一段时间,又可能在另一个偶然里再次相遇。为了抵御这种变动感带来的伤害,人很容易变得疏离和冷漠。与此相比,在庸碌的生活里,在庞大城市的一角,有一朵小花可以惦记,不管它是在公寓阳台里,在公园中,还是在郊外的山野上,都意味着一种稳定的、安慰的寄托。
在时间碎片化和多版本日程交叉的生活里,按照自然节律耐心地养护花草,意味着找回集中精力而不是兴趣散漫的感觉;考虑修剪、上肥这些有着具体技巧和意义的事情,而不是陷入种种抽象的功效辩论里,长时间耐心地培育,收获几日花开,也可谓一种远离算计、少功利的嗜好。这一般都能让自己感觉好一些。甚至于,在捷克人恰佩克看来,园丁是为了未来而活的:“今年的玫瑰开了,我们会想,到了明年,它会开得更好;这棵小针松再过个几十年,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了……美好的永远在前方等着我们。每过一年,植物都会更加葱郁、美丽。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上帝:我们又活过了一年!”
而如果能在与花花草草的对话中,解放自己的位置感,听到世界其他角落传来的声音,更是难得。
在去瓦尔登湖前4年,梭罗曾在一则日记里写道:“夜的一缕细声引我侧耳倾听,令生命有说不出的沉静与庄严。”而在哲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看来,主要由城市化、科技化组成的现代史,是越来越加速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世界越来越变得无声”的历史:都市人已经听不到世界发出的声音了。他提出要恢复人与世界的“共鸣”。这个“共鸣”也是基于上述信奉节律同步的假设。
加里·斯奈德是一个自信能听到这种“细声”与“共鸣”的人。他一生像流浪者一样游历了很多地方,但他认为探究和远足的佳目标还是能够返回低地,“环顾一下我们周围所有的土地,诸如农业用地、郊区地方、都市地盘等……这些所用之地可被修复”。他在《禅定荒野》里写道,“他们或者在海上航行,在海湾里及河流中驾着爱斯基摩皮艇,或者悉心打理花园,剥着洋葱,甚至只是喜欢坐在打坐的上。关键在于他们与真实的世界、真
实的自我有着亲密的接触。‘神圣’旨在帮助我们(不仅仅指人类)剔除小我,融进山河并存的曼荼罗宇宙之中”。
不过,这组专题没有这么严肃和单一。我们借助花梳理了东西方人的审美和自然观,更讲述了几十个人与花的小故事。它们都是如此微妙、多义,正应了那句“一花一世界”。
而且,选择讲这样一组故事,与其说是因为花给了我们很多好处,不如说是通过对它们的爱,我们给了自己以自由。这是一个挺不错的嗜好,对吧?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说:“让人满足的嗜好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是没用处、没效率、费时费力或落后于潮流的。”在手工时代制造机器,和在今天的机器时代迷恋手工,都是这种心理的反映。好玩的是,他写完这段分析后,就不愿继续了,因为这样分析太过严肃,“而变得严肃对有嗜好的人来说是个严重错误……愿意去做,这就是充分的理由……举哑铃不属于嗜好,那只是在表示自己要做于己有益的事,却不是在坚持自由”。
希望这本特辑,能贮存你的自由。
序言
这本《目客001:花朵与我》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诗意和亲切感。“目客”这个名字,总让人联想到一些细致入微的观察者,而“花朵与我”则直白地揭示了内容的主题,似乎是在讲述人与自然,特别是与花朵之间那种细腻而温暖的连接。虽然我还没有真正翻开这本书,但仅仅是书名和这个唯一的数字代号“001”,就勾勒出了一种系列感,仿佛它是一个故事的开端,一个精心策划的系列的第一部,让人对其后续发展充满好奇。我常常会被那些以“XX与我”为标题的书籍所吸引,因为它们往往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视角,能够深入探索情感、思想和生活的细微之处。花朵,作为生命中最纯粹、最美好的象征之一,承载着太多人的情感寄托——可以是浪漫、可以是哀伤、也可以是生命的顽强。而“我”则代表着读者自己,或者是一个虚构的主角,将读者的情感和视角代入其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或许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主人公在花园里与花朵静静相处,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听着蜜蜂嗡嗡的声音,闻着阵阵花香。这种场景,本身就足够治愈人心。我想象中的“目客”系列,很可能是一种介于散文、摄影集和内心独白之间的混合体,用文字和可能的图像,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定格下来,让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喘息与宁静。9787508650678 这个ISBN号,虽然是一个数字,但它代表着这本书在茫茫书海中的独特定位,也暗示着它背后所蕴含的某种专业性和严谨性,或许是某个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品牌系列,这更增加了我对它品质的期待。
评分读到《目客001:花朵与我》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它所营造出的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所吸引。它不像一些宏大叙事或者知识性的书籍那样,用一些复杂的词汇来吸引眼球,而是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自然,引向那些被许多人忽略的美好事物。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很可能是一种对花朵的细致观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花朵”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的美丽、脆弱、生命力的展现,常常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我”的加入,则让这种感受变得更加具象化,仿佛作者是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语言,去述说自己与花朵之间发生的故事,或者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捕捉生活细微之处的书籍,它们往往能让我们在日常中发现诗意,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凡。比如,书中可能会描绘某个特定品种的花朵,从它的萌芽、绽放到凋零,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哲理。又或者,作者会以花朵为引子,去回忆一些与花朵相关的往事,那些青涩的恋情,那些温暖的亲情,亦或是那些独自一人的静谧时光。9787508650678 这个ISBN号,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出版方产生了一些联想。如果这是一个知名出版社的作品,那么其内容和品质自然会有一定的保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芬芳的花园,感受着微风轻拂,听着鸟语花香,让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洗涤与净化。
评分《目客001:花朵与我》这个书名,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就好像一个熟悉的朋友在轻轻地呼唤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触碰到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花朵”是生命中最精致的表达,它们在短暂的生命里绽放出惊人的美丽,总能轻易地俘获人心。而“我”的加入,则将这种对美的欣赏,升华为一种个人化的情感体验,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同身受,与作者一同去感受那份与花朵的连接。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冰冷的植物百科,也不是一本卖弄技巧的摄影集,而更像是一本充满温情的散文集,或者是一本带着细腻笔触的日记。作者或许会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记录自己与某种花朵相遇的故事,讲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某种花朵如何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带来了什么样的感悟。我非常欣赏那些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放大、并赋予其深刻意义的书籍。花朵,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带来无尽灵感的存在。它们或许会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或许会在雨滴中显得更加娇嫩欲坠,又或许会在风中摇曳出动人的舞姿。9787508650678 这个ISBN号,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保证,它代表着这本书已经通过了某种严格的筛选,具备了出版的资格,也可能暗示着它出自一个在出版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品质有了更多的期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治愈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暂时忘却烦恼,沉浸在花朵带来的纯粹与美好之中。
评分《目客001:花朵与我》这个书名,有一种淡淡的文艺气息,很吸引我。“目客”,让我联想到一种安静的观察者,用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而“花朵与我”,则直接点明了观察的对象和视角。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是一种对花朵的细致描绘,也可能是一种借花喻人,通过花朵的生长、绽放、枯萎,来表达作者对生命、情感、时光的理解。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书籍,它们往往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想象一下,作者可能在某个清晨,发现了一株悄然绽放的花朵,于是便开始了一段关于这朵花的观察与思考。也许是它独特的花瓣形状,也许是它鲜艳的色彩,也许是它散发出的淡淡香气,都能引发作者一系列的情感联想。又或者,作者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花朵的生命周期进行对比,从花朵的短暂绚烂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花朵的顽强生命力中汲取前进的力量。9787508650678 这个ISBN号,对我来说,就像是这本书在信息时代的一个独特身份证,它代表着这本书是经过正规出版渠道诞生的,也可能意味着它拥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细腻而有深度的笔触,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诗意的世界,让我通过作者的眼睛,去发现花朵的美丽,也去反思自己的人生。
评分《目客001:花朵与我》的书名,总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字眼,却像一首轻轻吟唱的歌谣,直抵人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人,也许是静静地坐在窗边,也许是漫步在乡间小径,身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朵,而这个人,正与这些花朵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目客”这两个字,我理解为一种“以眼为客”的观察者,它暗示着书中可能充满了对花朵形态、色彩、生长过程的细致描摹,同时也可能包含着作者通过观察花朵所引发的深刻思考。而“花朵与我”,则将这种观察者的视角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整本书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探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找到一些与花朵相关的、具有哲学意味的探讨。比如,花朵的短暂与永恒,它们的绚烂与凋零,是否能映照出人生的某种状态?或者,在不同的花朵身上,是否能看到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影子?9787508650678 这个国际标准书号,对我而言,更像是打开这扇通往美好世界大门的钥匙,它代表着这本书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拥有了自己的身份,也预示着它可能具备了某种被反复印刷、被广泛传播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诗意、更加感性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花朵的静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