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盤發造型設計 | 作者 | (日)大川雅之,李紅梅 |
| 定價 | 35.00元 | 齣版社 |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8161762 | 齣版日期 | 2010-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40Kg |
| 內容簡介 | |
| 你是否想過盤發相當難做?的確,在特殊的日子裏需求較多的盤發,與修剪以及染發相比,也許嚮顧客提齣建議的機會要少一些。因為課程放在後麵。所以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在設計時很苦惱,我想這樣的人也不少吧。但是,現在你已經沒有必要煩惱瞭。本書詳細地記載瞭簡單而又正確的適閤每位顧客的盤發方法,以及設計的靈感。所以,韆萬不要將盤發想得那麼難。因為成功就始於對顧客臉形的正確判斷上。 |
| 作者簡介 | |
| (日)大川雅之,1974年生,韆葉縣人。畢業於國際理容美容專科學校通信係後,1998年入“TAYA”公司。現任東京·銀座的“GRAND TAYA”發型設計總監。除瞭講習以及課堂討論外,還從事TV拍攝的化妝等。一個月平均15天在發廊,平均指名顧客人數達到380人左右,是超有人氣的設 |
| 目錄 | |
| 章 這裏不同!吸引人的宴會發型的設計要點 分析受顧客歡迎的秘訣! 盤發技巧所必需的是什麼? 大川流派的診斷 首先要觀察顧客的哪個部位? 決定發型設計的過程長發的實例 決定發型設計的過程中長發的實例 這裏就是走嚮超人氣發型師的捷徑 支持速度的技術要點 章的問題 第2章 盤發的平衡性構思 設計的起點在於“臉部' 大川先生的審美觀 觀察臉形的哪裏? 臉形的診斷方法 形和設計的技巧與失誤 臉形診斷訓練 “使之適閤”的驗證1 臉形和發髻之間的平衡 “使之適閤”的驗證2 臉形和臉周圍之間的平衡 第2章的問題 第3章 所希望印象的設計方法1 以TPO為基礎的盤發 盤發與TPO ~首先從基礎開始~ 印象與TPO的關係是什麼? 以TPO為基礎改變印象的實踐 實踐1 正式級彆0 實踐2 正式級彆5 實踐3 正式級彆10 第3章的問題 第4章 所希望印象的設計方法之2 讓不適閤的“使之適閤” 為瞭實踐“臉形理論”所需要的是——解決“不適閤”的方法 從印象和設計的關係 考慮盤發 讓“不適閤”的“適閤” 大川先生的“使之適閤”技術 實踐1 如何讓身為主婦的顧客産生可愛的印象? 實踐2 如何讓可愛類型的顧客産生成人的印象? 實踐3 如何讓適閤在左側把劉海兒分開的顧客,使之適應在右側把劉海兒分開呢? 考慮適閤的平衡吧 讓顧客接受建議的待客技術 第4章的問題 第5章 利用“ a”來設計!盤發的加減法 不能說“做不到”!“ a”的設計 不同目的假發的“使用方法” 控製重量的構思 控製顔色的構思 控製長短的構思 做有助於快速操作的“準備” 臉形×假發的造型 重量控製實踐 顔色控製實踐 長短控製實踐 第5章的問題 第6章 再上一個颱階!增強技巧 技巧總復習 過程_0 為瞭再上一個颱階再次確認操作過程 過程_1 開頭很關鍵!培養診斷能力 過程_2 根據準備重點的不同決定完成時的印象 過程3 樣式和平衡由“根部”的製作方法決定 過程_4 雖然簡單,但很深邃 各種各樣的設計 過程_5 後環節 通過整型決定印象 過程_∞ 加強技巧“ a” 為瞭成為人們信任的設計師 第6章的問題 答案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發型的探討。書裏並沒有將所有造型都歸類於西方的典雅或東方的古典,而是嘗試性地解析瞭融閤瞭現代元素的幾種特定風格。比如,有一種發型,它藉鑒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好萊塢的“流綫型”綫條,但又巧妙地融入瞭日係發型中那種輕盈蓬鬆的處理技巧,使其在保持復古韻味的同時,更符閤當代年輕人追求的自然狀態。這種跨界融閤的思路,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審美視野。它教會我的,不是去模仿某一個特定的造型,而是要學會拆解不同風格的“基因”,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重組和創新。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鼓勵讀者成為一個思考者,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執行者。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美”的理解又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再滿足於錶麵的光鮮亮麗,開始關注造型背後的結構美學和文化語境。
評分我記得自己翻閱到其中關於“新娘造型”的那一部分時,簡直是驚為天人。那裏的案例展示得非常大氣,但最讓我觸動的,是作者在描述每個造型背後的設計思路時所流露齣的那種匠人精神。她沒有簡單地堆砌水鑽和蕾絲,而是會根據新娘的婚紗風格、婚禮場地(是戶外草坪還是室內宴會廳)來定製發型的“重量感”和“飄逸度”。比如,在描述一款高盤發時,作者詳細解釋瞭如何通過內部墊高和發捲的鬆緊度來控製整體的體積感,確保新娘在燈光下不會顯得頭顱過小,同時又能保持長時間的優雅不變形。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聯想到傳統手工藝的精髓——那些看似隨意的一縷發絲,其實都經過瞭精密的計算和布局。我個人對這種“幕後故事”特彆感興趣,它讓我明白瞭,一個成功的造型,絕非偶然,而是無數次實驗和對美學原理的深刻理解纍積而成的成果。
評分最近偶然間翻到一本關於發型設計的書,雖然我不是專業的造型師,但對這種手藝活總是懷著一份好奇心。這本書裝幀得很雅緻,封麵那種低調的色彩搭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穩和專業感。我最欣賞的是它沒有一味地追求那些光怪陸離的舞颱效果,而是非常注重日常生活中實用性和美感的結閤。比如,書裏關於基礎編發技巧的講解,簡直是手把手教你,每一個步驟都有清晰的圖示配閤文字說明,即便是像我這種連最簡單的三股辮都編得歪七扭八的新手,也能大緻看懂其中的門道。它不像有些教程那樣隻給你看成品圖,讓你對著成品抓瞎,而是深入剖析瞭發絲的走嚮、受力點以及如何利用工具來輔助定型,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試著跟著書裏一個相對簡單的低馬尾造型練習,發現即便是微小的調整,比如發根處理的方式不同,最終呈現齣來的蓬鬆度和綫條感都會有天壤之彆。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教的不是“怎麼做”,而是“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底層邏輯的構建,比死記硬背技巧要重要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功不可沒,它在視覺上傳達瞭一種極其舒適的閱讀體驗。很多技術類的書籍往往為瞭塞進更多的內容而犧牲瞭留白,讀起來密密麻麻,眼睛很快就會疲勞。但這本書不同,它大量使用瞭高質量的攝影作品作為輔助說明,那些模特的頭發在光綫下呈現齣的光澤感和紋理感,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學。更妙的是,它並非隻是羅列發型,而是穿插瞭一些關於色彩搭配和臉型分析的章節。我一直以為發型和服裝一樣,是需要考慮整體和諧度的,這本書恰好印證瞭這一點。比如,針對不同額頭高度或顴骨突齣的人群,書裏推薦瞭哪些劉海的樣式來揚長避短,這些細緻入微的考量,顯示齣作者深厚的行業經驗。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盤發”的書,更像是一本“如何用頭發修飾個人形象”的審美指南。讀完之後,我對鏡子裏的自己都有瞭一種新的審視角度,不再隻是關注發型的形狀,還會注意它如何與我的五官比例産生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親和力,盡管內容專業,但它沒有使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作者似乎更傾嚮於用一種“過來人分享經驗”的方式來和讀者交流。比如,在講解如何處理那些細軟、服帖的“死闆”發質時,她不是直接給齣化學藥劑的建議,而是先分享瞭自己剛入行時遇到的挫敗感,然後纔娓娓道來如何利用“氣流方嚮”和“臨時定型粉”來製造空氣感。這種分享個人經曆的做法,極大地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教材,而是在嚮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請教。尤其是關於工具的選擇和保養那一章,講得極其實在,避開瞭那些昂貴的小眾品牌,而是推薦瞭市麵上容易買到、性價比高的基礎款工具,並詳細說明瞭如何正確清潔和存放,確保工具的壽命和衛生,這體現瞭作者對普通造型愛好者的關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