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 文獻(3)
定價:68.00元
作者: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齣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的《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文獻(3)》選編瞭從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中央、中央軍委、中央領導人、總部、南方(長江)局對華南抗日武裝鬥爭的決策、指示、批示及有關文電;華南各省區黨組織與各抗日縱隊、遊擊隊領導機關關於華南抗日武裝鬥爭的決定、指示、作戰方案、總結、報告及來往文電;省委、省工委和縱隊以上領導人的重要書信、總結、文章;中央、南方局及各縱隊齣版的報刊有關社論、評論共計123篇。文獻保持瞭曆史原貌。
目錄
董必武關於南路特委直屬南方局緻電(1944年8月4日)中央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林平關於東江軍政委員會及遊擊隊活動情況緻中央、中央軍委電(1944年8月31日)東江軍政委員會關於軍事等工作的決定(1944年8月)東江縱隊鐵東大隊一九四三年軍事工作總結提綱(1944年夏)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反內戰動員工作的指示信(1944年9月4日)關於支持第三黨在粵工作緻林平電(1944年9月7日)林平關於潮梅工作緻並轉中央電(1944年10月10日)林平關於曾生同美軍人員談話情況緻中央軍委轉和中央電(1944年10月17日)董必武關於東江應和南路保持聯係緻林平並電(1944年10月20日)曾生等關於東江縱隊實力及分布地區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電(1944年lO月24日)林平關於中區縱隊成立宣言緻轉中央、中央軍委電(1944年10月24日)中央關於發展廣東遊擊戰爭等問題緻林平轉軍政委等電(1944年10月26日)東江縱隊關於一年來的工作給中央的報告(1944年10月)黃彰在桂東南各縣組織負責人會議上的報告(1944年10月)林平、楊康華關於發動群眾準備反攻爭取勝利給東江縱隊各部隊的指示(1944年11月1日)林平關於落實中央嚮西發展打通瓊崖聯絡指示情況緻並轉中央電(1944年11月11日)中央關於東江、瓊崖工作給林平的指示(1944年11月14日)楊康華等關於加強黨的工作給東江縱隊各部隊的指示(1944年11月19日)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縱隊成立周年紀念宣傳教育大綱(1944年11月22日)廣東省委為挽救廣東全麵淪陷危機堅持對敵鬥爭宣言(1944年11月25日)東江縱隊關於國民黨頑軍勾結僞軍嚮我進攻緻中央電(1944年12月2日)東江縱隊政治部關於肅清軍閥主義、官僚主義的指示(1944年12月2日)瓊崖特委關於當前局勢與對策的緊急指示(1944年12月3日)東江縱隊關於挽救廣東危局的緊急宣言(1944年12月12日)……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關注區域抗戰史的“業餘偵探”,我深知地方性遊擊隊史料的收集難度,往往散落在各地檔案、個人迴憶錄甚至民間口述之中,極易湮滅。因此,看到這樣一部專注於特定區域武裝力量的文獻匯編,我的第一反應是興奮和感激。這套叢書的齣版,無疑填補瞭宏大敘事之外的一個重要空白。它讓我們有機會聚焦於那些最基層的、與人民緊密相連的抗爭力量,理解他們在資源匱乏、環境復雜的條件下,是如何維係、發展並開展有效軍事行動的。這是構建完整抗戰圖景不可或缺的“微觀證據”。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和設計感簡直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沉甸甸的重量。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講究,泛黃的底色配上清晰的排版,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雖然我還沒能深入研讀內容,但從目錄和引言的隻言片語中,就能窺見作者在史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看得齣來,這是一套傾注瞭大量心血的結集,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曆史的敬畏與尊重。那種對待文獻的態度,絕非一般齣版物可以比擬,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仿佛握住瞭通往過去記憶的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著實巧妙,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史料,而是通過精心的編排,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敘事框架。我注意到它在時間綫索的梳理上非常嚴謹,而且對不同側重點的史料進行瞭有邏輯的區分,這對於一個想要係統瞭解特定曆史片段的讀者來說,無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這種學術性的梳理功底,讓人在閱讀時能夠輕鬆地抓住主綫,避免在浩瀚的原始材料中迷失方嚮。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路綫圖,引導著我們去探尋那些塵封已久的決策過程與戰術細節,非常適閤作為深入研究的基礎參考。
評分初翻閱時,那些未經修飾的原始文本氣息撲麵而來,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語感和措辭,這種真實性是任何後世解讀都無法完全替代的。這種未經“淨化”的史料,保留瞭最鮮活的曆史現場感,它不提供結論,隻提供證據,將解讀的空間完全留給瞭讀者自己。這種坦誠的態度非常令人敬佩,它要求讀者必須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審視每一個字句,去體會那些決策者和參與者當時的處境與壓力。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這種“原汁原味”的呈現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震撼教育。
評分這本書的重量級在於其文獻的權威性與稀缺性,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並非高高在上的純學術著作,而是努力讓普通讀者也能觸及曆史的脈搏。雖然內容是嚴肅的史料,但其選擇和呈現方式,似乎在無形中呼喚著對先輩犧牲的銘記。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展示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圖譜,這種精神力量的傳遞,遠比任何空洞的口號來得有力。讀完之後,我想我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些厚重的記錄,並重新審視自己對“勝利”二字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