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文献(3)》选编了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中央、中央军委、中央领导人、总部、南方(长江)局对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策、指示、批示及有关文电;华南各省区党组织与各抗日纵队、游击队领导机关关于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定、指示、作战方案、总结、报告及来往文电;省委、省工委和纵队以上领导人的重要书信、总结、文章;中央、南方局及各纵队出版的报刊有关社论、评论共计123篇。文献保持了历史原貌。
目录
董必武关于南路特委直属南方局致电(1944年8月4日)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林平关于东江军政委员会及游击队活动情况致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8月31日)东江军政委员会关于军事等工作的决定(1944年8月)东江纵队铁东大队一九四三年军事工作总结提纲(1944年夏)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反内战动员工作的指示信(1944年9月4日)关于支持第三党在粤工作致林平电(1944年9月7日)林平关于潮梅工作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0月10日)林平关于曾生同美军人员谈话情况致中央军委转和中央电(1944年10月17日)董必武关于东江应和南路保持联系致林平并电(1944年10月20日)曾生等关于东江纵队实力及分布地区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1944年lO月24日)林平关于中区纵队成立宣言致转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10月24日)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游击战争等问题致林平转军政委等电(1944年10月26日)东江纵队关于一年来的工作给中央的报告(1944年10月)黄彰在桂东南各县组织负责人会议上的报告(1944年10月)林平、杨康华关于发动群众准备反攻争取胜利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日)林平关于落实中央向西发展打通琼崖联络指示情况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1月11日)中央关于东江、琼崖工作给林平的指示(1944年11月14日)杨康华等关于加强党的工作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9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纵队成立周年纪念宣传教育大纲(1944年11月22日)广东省委为挽救广东全面沦陷危机坚持对敌斗争宣言(1944年11月25日)东江纵队关于国民党顽军勾结伪军向我进攻致中央电(1944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肃清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的指示(1944年12月2日)琼崖特委关于当前局势与对策的紧急指示(1944年12月3日)东江纵队关于挽救广东危局的紧急宣言(1944年12月12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沉甸甸的重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泛黄的底色配上清晰的排版,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虽然我还没能深入研读内容,但从目录和引言的只言片语中,就能窥见作者在史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看得出来,这是一套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结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那种对待文献的态度,绝非一般出版物可以比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仿佛握住了通往过去记忆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巧妙,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叙事框架。我注意到它在时间线索的梳理上非常严谨,而且对不同侧重点的史料进行了有逻辑的区分,这对于一个想要系统了解特定历史片段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学术性的梳理功底,让人在阅读时能够轻松地抓住主线,避免在浩瀚的原始材料中迷失方向。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路线图,引导着我们去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决策过程与战术细节,非常适合作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区域抗战史的“业余侦探”,我深知地方性游击队史料的收集难度,往往散落在各地档案、个人回忆录甚至民间口述之中,极易湮灭。因此,看到这样一部专注于特定区域武装力量的文献汇编,我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和感激。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宏大叙事之外的一个重要空白。它让我们有机会聚焦于那些最基层的、与人民紧密相连的抗争力量,理解他们在资源匮乏、环境复杂的条件下,是如何维系、发展并开展有效军事行动的。这是构建完整抗战图景不可或缺的“微观证据”。
评分初翻阅时,那些未经修饰的原始文本气息扑面而来,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语感和措辞,这种真实性是任何后世解读都无法完全替代的。这种未经“净化”的史料,保留了最鲜活的历史现场感,它不提供结论,只提供证据,将解读的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自己。这种坦诚的态度非常令人敬佩,它要求读者必须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每一个字句,去体会那些决策者和参与者当时的处境与压力。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震撼教育。
评分这本书的重量级在于其文献的权威性与稀缺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纯学术著作,而是努力让普通读者也能触及历史的脉搏。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史料,但其选择和呈现方式,似乎在无形中呼唤着对先辈牺牲的铭记。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展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图谱,这种精神力量的传递,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来得有力。读完之后,我想我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厚重的记录,并重新审视自己对“胜利”二字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