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华南抗战
  • 游击战
  • 军事史料
  • 历史文献
  • 地方史
  • 抗战史
  • 岭南抗战
  • 史学研究
  • 档案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ISBN:9787506570701
商品编码:2986707427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65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文献(3)》选编了从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中央、中央军委、中央领导人、总部、南方(长江)局对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策、指示、批示及有关文电;华南各省区党组织与各抗日纵队、游击队领导机关关于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定、指示、作战方案、总结、报告及来往文电;省委、省工委和纵队以上领导人的重要书信、总结、文章;中央、南方局及各纵队出版的报刊有关社论、评论共计123篇。文献保持了历史原貌。

目录


董必武关于南路特委直属南方局致电(1944年8月4日)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林平关于东江军政委员会及游击队活动情况致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8月31日)东江军政委员会关于军事等工作的决定(1944年8月)东江纵队铁东大队一九四三年军事工作总结提纲(1944年夏)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反内战动员工作的指示信(1944年9月4日)关于支持第三党在粤工作致林平电(1944年9月7日)林平关于潮梅工作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0月10日)林平关于曾生同美军人员谈话情况致中央军委转和中央电(1944年10月17日)董必武关于东江应和南路保持联系致林平并电(1944年10月20日)曾生等关于东江纵队实力及分布地区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电(1944年lO月24日)林平关于中区纵队成立宣言致转中央、中央军委电(1944年10月24日)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游击战争等问题致林平转军政委等电(1944年10月26日)东江纵队关于一年来的工作给中央的报告(1944年10月)黄彰在桂东南各县组织负责人会议上的报告(1944年10月)林平、杨康华关于发动群众准备反攻争取胜利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日)林平关于落实中央向西发展打通琼崖联络指示情况致并转中央电(1944年11月11日)中央关于东江、琼崖工作给林平的指示(1944年11月14日)杨康华等关于加强党的工作给东江纵队各部队的指示(1944年11月19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纵队成立周年纪念宣传教育大纲(1944年11月22日)广东省委为挽救广东全面沦陷危机坚持对敌斗争宣言(1944年11月25日)东江纵队关于国民党顽军勾结伪军向我进攻致中央电(1944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政治部关于肃清军阀主义、官僚主义的指示(1944年12月2日)琼崖特委关于当前局势与对策的紧急指示(1944年12月3日)东江纵队关于挽救广东危局的紧急宣言(1944年12月12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中的重要一辑,聚焦于抗日战争时期华南地区人民抗日游击队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本卷汇集了大量珍贵的、首次或首次集中公开的文献资料,旨在全面、深入地展现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极端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坚持抗战、发展力量、打击日伪的真实图景。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是日军侵略的重点区域之一。日军的“扫荡”、“清乡”和“蚕食”政策,使得游击战争的环境异常艰苦。本书的文献资料,跨越了抗战的初期到胜利的各个阶段,以一手史料为核心,为后人研究华南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组织建设以及民众支援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证基础。 一、 组织构建与战略部署的原始记录 本卷首先呈现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从组建之初到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核心文献。这包括党组织对游击队建设的指示电文、游击队指挥部发布的内部命令、以及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计划书。 组织架构的演变: 读者将能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如国共合作初期、抗战相持阶段,游击队在地方党政军之间的权力关系、兵员的动员标准、政治委员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特别是针对复杂的地方军阀、国民党地方势力、以及日伪军的“三光政策”下,游击队如何进行灵活的、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组织形态调整,这些都体现在当时的会议记录和工作报告中。 战略方针的制定: 书中收录了多份华南地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的纪要,详述了根据地开辟的优先顺序、兵力部署的重大调整。例如,在日军发动大规模“清乡”行动前后,游击队指挥部如何根据情报制定“避实击虚、化整为零、持久转战”的战略方针,以及对新开辟区域的资源调配方案。这些文件展现了华南战场在全国抗战大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既要牵制日军主力,又要保护后方交通线和重要物资输送。 二、 游击战术与实战经验的详尽记录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游击战术实践的全面梳理。与正规战的宏大叙事不同,游击战的成功依赖于对环境的极致利用和精巧的战术设计。 战斗文书的展现: 包含了大量的战斗详报、战果统计、以及敌后侦察报告。这些报告详细记录了伏击战、破袭战、麻雀战等常见游击战术的实施细节,如: 交通线破袭: 如何针对日军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线,设计不同层次的破坏方案,包括地雷的配置、爆破点的选择、以及对日军护航力量的突然打击流程。 小型歼灭战: 针对日军据点和伪军营地发起的奇袭,记录了进攻前的兵力分配、火力准备、喊话劝降、以及对俘虏的处理规定。 “反扫荡”的经验总结: 在面对日军优势兵力围剿时,游击队如何利用地形、发动群众进行情报互助、设置多重阻击线,最终安全转移或重创敌人的战术复盘。 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 游击队长期处于物资匮乏的状态,本书收录了关于武器自制、弹药收集、伤病员转移和救治的内部文件。例如,如何利用缴获的日军物资、如何组织民间工匠修复枪械、以及针对特定疾病(如疟疾、痢疾)的草药配方和治疗方案的流传。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华南游击队“小米加步枪”的战斗生涯。 三、 统一战线与社会动员的文献 华南地区的社会结构复杂,本地宗族势力、海外华侨以及其他抗日力量的存在,使得统一战线工作至关重要。 与各方力量的协调: 本卷收录了游击队与地方开明士绅、进步宗教团体、乃至部分国民党地方部队的联络函件和合作协议草案。这些文献揭示了在共同抗日的前提下,游击队如何放下意识形态的隔阂,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在经济物资调配和伤员隐蔽方面,地方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华侨资源的动员: 华南地区与东南亚的联系紧密,本书披露了游击队指示海外侨胞、通过秘密渠道向内地输送资金、药品、甚至小型武器的往来电报和收据记录。这些文件体现了游击队在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四、 政治宣传与群众工作的实践 游击战争的生命力在于群众。本书中的宣传类文献,生动展现了游击队如何将政治主张转化为深入人心的口号和行动。 政治教育材料: 包括印发的针对农民、工人的宣传单、抗日歌曲的歌词抄本、以及对日军士兵的劝降信样本。这些资料展示了游击队如何利用白话、地方方言,结合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价值观念,来阐述抗日救亡的必要性。 干部培养与作风建设: 针对游击队员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不一的特点,本书收录了关于政治学习的计划、纪律检查通报、以及反对“地方主义”和“土霸王”作风的内部整顿文件。这些侧面反映了游击队在艰苦环境中对自身队伍的严格要求和政治方向的坚定维护。 总结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3)》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军事史著作。它通过对一手档案的系统整理与呈现,填补了学界对华南敌后战场研究中部分细节的空白。本书不仅是军事史研究者的宝贵资源,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中,华南人民在极端困境中不屈不挠、以血肉之躯构筑起钢铁防线的历史见证。通过阅读这些原始文献,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抗战历史的厚重与复杂,体会到人民游击队在抗日战争胜利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和设计感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沉甸甸的重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讲究,泛黄的底色配上清晰的排版,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虽然我还没能深入研读内容,但从目录和引言的只言片语中,就能窥见作者在史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看得出来,这是一套倾注了大量心血的结集,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那种对待文献的态度,绝非一般出版物可以比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仿佛握住了通往过去记忆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巧妙,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叙事框架。我注意到它在时间线索的梳理上非常严谨,而且对不同侧重点的史料进行了有逻辑的区分,这对于一个想要系统了解特定历史片段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学术性的梳理功底,让人在阅读时能够轻松地抓住主线,避免在浩瀚的原始材料中迷失方向。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路线图,引导着我们去探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决策过程与战术细节,非常适合作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区域抗战史的“业余侦探”,我深知地方性游击队史料的收集难度,往往散落在各地档案、个人回忆录甚至民间口述之中,极易湮灭。因此,看到这样一部专注于特定区域武装力量的文献汇编,我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和感激。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宏大叙事之外的一个重要空白。它让我们有机会聚焦于那些最基层的、与人民紧密相连的抗争力量,理解他们在资源匮乏、环境复杂的条件下,是如何维系、发展并开展有效军事行动的。这是构建完整抗战图景不可或缺的“微观证据”。

评分

初翻阅时,那些未经修饰的原始文本气息扑面而来,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语感和措辞,这种真实性是任何后世解读都无法完全替代的。这种未经“净化”的史料,保留了最鲜活的历史现场感,它不提供结论,只提供证据,将解读的空间完全留给了读者自己。这种坦诚的态度非常令人敬佩,它要求读者必须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每一个字句,去体会那些决策者和参与者当时的处境与压力。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震撼教育。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级在于其文献的权威性与稀缺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并非高高在上的纯学术著作,而是努力让普通读者也能触及历史的脉搏。虽然内容是严肃的史料,但其选择和呈现方式,似乎在无形中呼唤着对先辈牺牲的铭记。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展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图谱,这种精神力量的传递,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来得有力。读完之后,我想我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厚重的记录,并重新审视自己对“胜利”二字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