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散文集》
作者:李澤厚
編譯者:馬洪林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5-23
I S B N:9789888512515
裝幀:精裝
頁數:475
分類:中國文化中國哲學儒學流行讀物
内容简介
李澤厚先生是哲學大家,其文章簡潔優雅,富有思想性。本書搜羅了作者歷年所寫紀事、懷人、抒情的散文,又從其學術作品中編選了大量談美學、談哲學、談人生的文章。該書能讓讀者對李澤厚先生的人生經歷、學術歷程、主要思想和觀點、個性品格、學風文風等有較為鮮明的印象。
我這一生倒的確是在尋求意義:生命的意義、人生的意義以及其他一些事物的意義,發而為文章、論說,也是在尋求意義。
我堅守自己的信念,沉默而頑固地走自己認為應該走的路。毀譽無動於衷,榮辱在所不計。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是了。
我對自己有兩個要求:一是沒有新意就不要寫文章,二是不為名利寫文章。從一開始就是這麼規定自己的:別浪費自己的時間和讀者的時間。幾十年基本做到了。……我還以為,文章要寫一篇是一篇,既不怕罵,也不自滿。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嘛,既知得也知失,所以每次都抱着從零開始的態度。
作者简介
李澤厚(1930年6月― ),湖南長沙人,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1988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
1992年客居美國,先後任美國、德國等多所大學的客席講座教授等。
1998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0年入選世界權威的《諾頓理論和批評選集》。
李澤厚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創立“實踐美學”;八十年代開時代之先聲,獨領風騷,被譽為“思想領袖,青年導師”;九十年代以來思想不斷擴展、延伸與完善。
李澤厚是中國當代具原創性、具系統性、具影響力、享有世界聲譽的大思想家,在哲學、思想史、倫理學、美學等多個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其思想系統為「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主要論著有《李澤厚十年集》(六卷)、《李澤厚集》(十卷)、《李澤厚論著集》(十卷)、《李澤厚對話集》(七卷)、《告別革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由巫到禮 釋禮歸仁》、《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倫理學綱要續篇》等。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特别是“港台原版”的这个身份,给我带来的体验是无可替代的。拿到手中,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本身的质感,立刻将我从现代电子阅读的冰冷中抽离出来,带入了一种更具仪式感的阅读状态。我个人非常看重图书作为“物”的属性,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作者思想在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语境下物质化的呈现。这本散文集,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还是排版的疏密有致,都体现了中华书局一贯的严谨与品味。它提醒着我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经典文本的尊重是多么重要。阅读李泽厚的散文,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黄金时代的窗户,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如何背负着对民族文化深沉的爱与责任,用他一生的学识和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充盈。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初次接触李泽厚的思想体系时,是带着一种既敬畏又略微疏离的心态的。毕竟,他是泰斗级的人物,谈论的议题往往宏大且深邃,比如“情本体论”或者对中国哲学史的梳理。然而,在这本散文集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有人情味的李泽厚。他的笔锋不再是学术论文中那种严谨的论证,而是转向了一种游走于生活细节与哲学思考之间的微妙平衡。比如,他写到童年记忆中的某个场景,或是对某一处园林景色的感怀,那些片段里,哲学思考如同暗流般涌动,却从不喧宾夺主,而是恰到好处地为情感体验镀上了一层厚重的底色。这种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却丝毫没有削弱思想的深度。我甚至觉得,对于那些尚未完全进入其学术著作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散文集是绝佳的引路石。它让你在轻松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被引导着去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意义,去叩问那些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历史责任的永恒命题。
评分坦率地说,我并非一个能轻易被“学院派”文字打动的读者,很多哲人散文往往因为过于沉闷而中途搁置。但李泽厚的文风有一种魔力,它像极了高山流水,时而奔腾激越,时而舒缓宁静。这本散文集尤其体现了他语言上的老道和精准。他用词考究,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深厚的古典素养,但整体的表达却极其清晰有力,绝不拖泥带水。有一种文章,读完后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妙处;而他的文字,往往在你读下的那一刻,便已直击人心。特别是当他谈论到艺术和审美的部分时,那种从心灵深处涌出的赞叹和分析,将“美”的概念与“善”和“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融会贯通的学术功底。这种流畅性,使得即便是面对复杂的哲学概念,他也能用散文特有的灵动性将其包裹起来,让读者在享受阅读的愉悦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深刻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纸张触感,配上简洁却内蕴深厚的封面排版,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我特意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泡上一壶清茶,翻开这本《中商原版》的李泽厚散文集,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阅读,而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李泽厚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他总能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巧妙地融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深刻洞察。初读之下,我被他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他描摹的不仅仅是风景或人事,更是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文化精神的脉络。比如他谈到某个古代遗迹时的那种追忆和反思,那种既有现代人的清醒,又饱含对历史的敬畏,读来让人心头一震。这种文字的魅力,绝非一般的随笔可以比拟,它像是一块温润的玉石,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摩挲,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温润光泽和坚实内在。这套书的收藏价值也极高,能拿到这样的港台原版,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它代表着一种对原汁原味思想的尊重和追求。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抱有深切关注的读者,我尤其欣赏这本书中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探讨。李泽厚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以一种极具现代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诠释那些看似陈旧的儒家经典和传统观念。他并非一味地复古或批判,而是在继承与扬弃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在某些篇章里,他似乎在为中国哲学“正名”,试图向世人展示,那些被误解或被简化的传统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文字中那种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感,让人读来热血沸腾。他没有空泛地赞美古人,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智慧背后的“人学”底色——即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关注和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关怀,使得整部作品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它不再局限于个人抒发,而是上升到了对民族精神谱系的思考层面,读完后让人感觉思路豁然开朗,对脚下的土地和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