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用俗语词典
定价:18.50元
作者:邱崇丙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802411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本词典是“通用语言文字系列工具书”中的一种,供具有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2.本词典选收常用俗语近四千条(包括副条)。
3.所选条目富有教育及借鉴意义,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具有通用性。
4.一律使用规范字形,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
5.条目后有释义和例句。释义力求准确、简明。例句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主。、
6.正文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同音者,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依次类推。
7.正文前附“词目笔画索引”。
目录
序
凡例
词目笔画索引
正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解决一些工作中的沟通障碍,毕竟在跨部门协作时,不同背景的同事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可能南辕北辙。然而,《通用俗语词典》给予我的远不止是简单的释义。它对俗语的语境分析做得极其精细,例如,同一个俗语在北方和南方,在古代和现代的应用范围和褒贬程度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异,这些细节都被清晰地标注了出来。这对于我们理解“言外之意”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常识”,其实是特定文化圈的“潜规则”,这本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这些隐藏的文化密码。我记得有一次,我恰好查阅到一个我在邮件中用错的俗语,书中提供的正确用法和替代方案,不仅帮我避免了一场潜在的误会,还让我领悟到表达的精准性是专业素养的体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越了我对一本“词典”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实用的文化心理学著作。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过于学术化、板着面孔的工具书敬而远之,但拿到这本《通用俗语词典》后,我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它行文流畅自然,就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娓娓道来陈年往事,一点也不枯燥。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查找起来极其便捷,即便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不太感兴趣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其有趣的案例和解释而被深深吸引。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某些带有褒贬色彩的俗语时所保持的客观与中立,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刻意贬低,只是客观地呈现了该俗语在特定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和情感倾向。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提高,无论是用于写作、演讲,还是仅仅为了日常的谈吐增添色彩,都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它让俗语不再是陈旧的口头禅,而成了我们与历史对话的鲜活媒介。每次我随手翻到一页,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人情世故的真谛,实在是一本值得放在手边时常摩挲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字体选择也令人赞叹,这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更重要的是,它在收录俗语时,展现出一种近乎苛求的包容性。它没有仅仅罗列那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经典俗语”,而是大胆地将一些正在消亡,或者在特定小圈子内流传的“边缘俗语”也纳入其中,并注明了其使用频率和地域限制。这种抢救性的记录,对于语言学研究者和对传统文化有情怀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通过这些“边缘俗语”,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民间生活图景,感受到了语言作为活态文化是如何不断地生长、分化和消逝的。全书的条目组织逻辑严密,索引系统强大,使得我即使在记忆模糊时也能迅速定位,这种设计上的周到,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体验的极致关怀。
评分我不得不说,《通用俗语词典》是近年来我阅读过的最具实用价值的书籍之一,其价值曲线远远超过了它的定价。它不仅仅是一本查阅工具,更是一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每条俗语后面附带的小故事或历史典故,这些故事往往比冰冷的解释更具感染力,能让人立刻理解该俗语诞生的环境和情感张力。例如,关于一个关于“画蛇添足”的民间传说,书中讲述得绘声绘色,让我对“多此一举”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这本书对于现代汉语的净化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充斥着网络流行语的今天,重温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俗语,能让人在浮躁中找到一种沉稳的力量。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朴素的语言之中。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提升表达深度、理解文化底蕴的读者,强烈推荐给我的每一位朋友,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通用俗语词典》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日常用语还算熟悉,但这本书里收录的那些生动形象的俗语,很多都是我只依稀听过,却从未深究过其来龙去脉的。特别是那些带有浓厚地域色彩,或者与古代生活习俗紧密相关的表达,作者的考证和解释都非常到位。比如,书中对“姜还是老的辣”的文化根源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更是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社会对经验和长者的尊重。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化探险,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一个隐藏在寻常话语背后的历史碎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俗语的演变时,不仅提供了多个版本的说法,还引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作为佐证,使得整个解释体系既扎实又富有说服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民间智慧史,让我对我们日常交流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敬畏。它教会我,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它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每一个俗语背后都站着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集体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