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节庆辞典
定价:168.00元
作者:范建华
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489087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A
安徽旅游节
安徽服装服饰文化艺术节
安徽旅游世博对接会
安徽省民俗文化节
安龙节
安庆民俗风情旅游美食文化博览会
安溪茶文化旅游节
安宁蟠桃旅游节
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节
安顺龙宫油菜花旅游节
安国国际药材节
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
安阳腊梅文化旅游节
安图县斗牛节
安泽苟子文化节
安康汉江龙舟节
安岳柠檬节
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
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
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旅游节
阿舒拉节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游子来说,节庆承载的更多是思乡之情。这本《中华节庆辞典》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部“情感地图”。我不是从学术角度去研究它,而是沉浸在那种浓浓的“人情味”里。书中对节庆中亲友团聚、互送礼品、宴饮酬酢的描绘,那种温馨的画面感特别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团圆”主题的章节,它收录了大量描写亲人团聚时场景的民间歌谣和诗词,读着那些文字,仿佛就能闻到家乡厨房飘出的饭菜香,听到长辈的笑声。它帮助我重新构建了一种与故乡的文化连接,让我即使身处他乡,也能通过了解这些节庆的“仪式感”,来维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它不只是记录了“怎么过节”,更深层次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过节”,这份温暖和归属感,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它让“过节”这件事,从简单的休息日,重新变回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悟。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急需一本权威的参考书来指导我的实践,这本《中华节庆辞典》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我主要关注的是关于节庆装饰物和食物制作的部分。书中对各种节令糕点、酒品的原料配比、制作步骤描述得非常详尽,很多细节即便是长辈口述都难以捕捉得如此精确。比如,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捆扎技巧,它不仅配有图解,还分析了不同地区在叶子选择和馅料搭配上的差异。更棒的是,它还涉及到了节庆用品的文化寓意,比如不同颜色丝线代表的吉祥寓意,以及剪纸图案的选择学问。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创作灵感,让我明白每一个步骤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随意的装饰。这本书让我的手工制作从“模仿”上升到了“理解”的高度,每一次动手都变成了一次与古人对话的仪式。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希望它能再多配一些现代化的制作工具对照。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看看一部“辞典”能把节庆文化写得多有趣味性。结果是,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像一本浓缩了千年风俗史的百科全书,但阅读体验却比任何一本百科全书都要轻松愉快。我尤其关注了那些相对小众的节气和地方性祭祀活动。举例来说,书中对“寒食节”的记载,详细分析了禁火、吃冷食的由来,以及它如何与清明节逐渐融合的过程,这个梳理脉络清晰,论据翔实,完全不是网上那些零散的碎片信息可比拟的。我甚至找到了我们家乡一个已经失传的夏日祭祀活动的蛛丝马迹,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意外的惊喜。这本书的学术性与普及性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满足研究者对精准信息的渴求,也能让普通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强烈推荐给教育工作者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朋友们,它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文化瑰宝,我最近在整理老家的旧物时,偶然翻到了这本中华节庆辞典。我得说,光是翻阅那些关于春节、中秋、端午等重大节日的起源、习俗、传说和诗词歌赋的记载,就足够让人沉醉其中。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细腻的笔触,将每一个节日的“灵魂”都描绘了出来。比如,关于“重阳节”,书中不仅详述了登高远望、饮菊花酒的传统,还穿插了许多地方性的独特纪念方式,甚至还有一些已经被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逐渐淡忘的小仪式。我特别喜欢它对色彩和气味的描述,比如提到春节时,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硝烟味和饺子的香气,读起来仿佛能身临其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味,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于任何对中华民俗有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备案头的工具书和精神食粮。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节的方式,不再只是走个形式,而是真正去体会其中蕴含的家族情感与历史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编撰结构简直是天才之作,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而是采用了一种交叉索引和主题归类的智慧方式,让你在查找特定习俗时能够迅速定位,并且还能顺藤摸瓜地发现与其他节庆的关联性。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主要对比研究了“祭祖”这一核心主题在不同时令节庆中的体现,从春节的祭灶到清明的扫墓,再到中元的盂兰盆会,其文化流变和地域差异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性极强。文字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文言文的引用精准恰当,注释也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古籍引文的读者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我可以想象编纂者在搜集和整理这些海量资料时付出的巨大心血,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倾注了多年的学术积累和对民间文化的深厚情感。这本书是那种你买回家后,会发现它不断在向你展示新的知识维度,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实用型学术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