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从概说、证治方药、思路、病案举例、单验方五个方面介绍了17种疑难病证治。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治疗疑难病的临证基本思路和经验方。其总结的临证基本思路可适用于多种疑难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详细介绍的作者经验方用方剂之理论剖析其组方之肯綮,可供读者重复验证,或加减后使用。
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从概说、证治方药、思路、病案举例、单验 方五个方面介绍了17种疑难病证治。其中,“证治方药”的内容来自临床, 贴切实用,亦有作者得心应手的经验方;“思路”从疾病全程出发,用中医 的理论或参阅若干西医理论认识疾病,是提高该病疗效的关键之处,颇能启 发读者思维;“病案举例”通过列举作者验案,以示疾病与证型、思路及证 治方药之关系,在关键处进行解析。“单验方”为作者习用的简便方药,并 示与病证的联系,供读者临证参考。第二部分介绍了作者治疗疑难病的临证 基本思路和经验方。其总结的临证基本思路可适用于多种疑难病,具有一定 的共性;而详细介绍的作者经验方用方剂之理论剖析其组方之肯綮,可供读 者重复验证,或加减后使用。
第l章 疑难病证治
第1节 支气管哮喘
第2节 支气管扩张
第3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4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5节 慢性胃炎
第6节 消化性溃疡
第7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第8节 肝硬化
第9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0节 尿石症
**1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2节 糖尿病
**3节 颈椎病
**4节 原发性支气管癌
**5节 强直性脊柱炎
**6节 慢性前列腺炎
**7节 阳痿
第2章 临证基本思路与经验方
第1节 临证基本思路
1.追溯过去病史,正确诊断疾病
2.仔细认辨疾病,掌握全程规律
3.多病交错缠身,分清轻重缓急
4.寻求诱发因素,贴切倍谨提防
5.初次发病染身,务求根除杜*
6.认辨不良体质,长期纠偏调理
7.漫长病程探隐,有效扭转病势
8.老年多病缠身,扶持生理根本
9.辨析病程阶段,应用相应方药
10.探求主要矛盾,贯彻治疗始末
11.不囿生理病理,灵活治疗病证
12.正确辨别证候,务求循证施药
13.甄别主要症状,着手辨治主症
14.寻求不效之因,探索病证要领
15.宏观辨证无效,参阅微观辨证
16.无证可辨窘境,掌握三种要领
17.合理扶正祛邪,以冀邪去正复
18.注重恢复功能,促进脏器修复
19.双向调节致平,合理运用药对
20.遵循天人合一,抓住良机根除
21.分层分期辨治,顺势循序取效
22.兼备广络辨治,博析约取获效
23.不囿痰瘀陈说,辨析病证实质
24.选择恰当冶法,力求*佳疗效
25.常规治疗无效,特殊疗法取胜
26.病机错综特殊,内服外治收效
27.病重证杂体衰,中西结合治疗
28.科学护理调养,充分发挥药效
第2节 经验方
1.固本定喘汤
2.平泄冲任汤
3.滋潜通络降压汤
4.扶正祛痰通络降压汤
5.清心排毒汤
6.三参饮
7.和胃通降汤
8.养胃汤
9.复方胃炎汤
10.疏肝益气解毒汤
11.疏肝通络解毒汤
12.扶正化湿解毒汤
13.四金排石汤
14.龟鳖清热汤
15.三参止血汤
16.扶正降浊汤
17.扶正祛湿瘀降糖汤
18.颈椎蠲痹汤
19.抉正舒颈汤
20.肺癌败毒汤
21.大偻清化汤
22.温阳通督汤
23.滋阴通督汤
24.填精通督汤
25.导浊解毒汤
26.补肾涤浊汤
27.补肾雄起汤
28.娱心疏肝汤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板直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近乎于“对话”的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医学原理娓娓道来。我发现自己阅读时很少需要停下来反复查阅定义,因为作者总能在恰当的时机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专业术语,仿佛身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特别是对于那些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临床案例,作者的分析角度总是那么新颖且富有洞察力,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矛盾,避免了盲目用药或诊断的误区。这种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基层医疗需求的深刻理解。读完一段,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舒畅感,这远远超过了一般教材能带给读者的体验,它更像是一份经过千锤百炼的临床智慧结晶,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现代感的整体设计,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专业和可靠的感觉。尤其是内页的纸张选择,触感细腻,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在医学专业书籍中是非常难得的。我特别欣赏它在图表和插图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病理过程,通过清晰、细致的示意图呈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直观易懂了。很多教科书上晦涩难懂的文字描述,在这本书里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得到了极好的补充,这对于临床初学者或者需要快速回顾知识点的资深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此外,书籍的章节划分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让人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构建知识体系的,而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编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学术精品,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有些许疑虑,担心其内容会过于陈旧或流于表面,毕竟市面上的医学参考资料浩如烟海。然而,深入阅读后,我的顾虑完全消除了。这本书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其观点的“平衡性”和“前沿性”的完美结合。作者显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去追踪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将这些前沿的理念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融入到传统的诊疗思路中,而不是盲目地追逐热点。它成功地平衡了临床经验的重量感与科学证据的精确性。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知识更新和思维的重新校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最优解的可能性空间”。这种激发探索欲的写作手法,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仍能保持长久的思考和对专业领域的热忱。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衡量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框架,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我特别留意了它在不同疾病处理流程中的细节把控,比如药物选择的替代方案、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信号以及患者教育的要点,这些都是在一般标准指南中可能被一带而过,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的叙述逻辑严密,每一步操作都有理有据,并且能够追溯到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这极大地增强了临床决策的信心。很多时候,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论,而是“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清晰指引,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淋漓尽致。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从书本知识到床边实践的坚实桥梁,真正做到了理论与操作的无缝对接,对于提升个体诊疗水平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充满了匠心独运的考量,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反思性学习”的元素。我发现它在每一个关键的治疗节点后,都会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常见误区警示”,这些设计无疑是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内化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书中对某些历史上的争议性治疗方法和当前的最新共识进行了对比分析,这种历史观和前瞻性的结合,使得读者不仅了解了“怎么做”,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培养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即理解治疗的演变脉络。这种深度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速查手册”的定位,而成为了一份可以伴随职业生涯成长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