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 列子寓言 吕伯攸,朱文叔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35783

庄子寓言 列子寓言 吕伯攸,朱文叔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3578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庄子
  • 列子
  • 寓言
  • 先秦
  • 文学
  • 哲学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国古典文学
  • 散文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35783
商品编码:2997590281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庄子寓言 列子寓言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中华典籍故事
出版日期:201803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020135783
定价:20 元 本店价:16 元
折扣:【80】 节省:4 元
分类:  →  
货号:1749628
图书简介 本书从古代典籍《庄子》和《列子》中摘录寓言,并译成了白话故事。这些故事剔除了深奥的哲理,注重趣味性和情节性,旨在引导普通读者领略《庄子》和《列子》的艺术魅力。本书还从《列子》中选取了几个极富想象力的神话故事。", 作者简介 吕伯攸,著名作家、诗人,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学生。民国时期任中华书局编辑,编辑创作的作品多为通俗读物和儿童文学。
朱文叔,桐乡人,与丰子恺、杨贤江是同学。曾任中华书局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参与编纂、修订《辞海》。平生治学严谨,编书之余致力于汉语词汇研究,造诣极深。", 目   录 目录

庄子寓言
序说
一个大瓠瓜
蝴蝶梦
庖丁解牛的经验
栎社树长寿的缘故
支离疏的幸运
同样地丢失了一群羊
厉人生子
轮扁的话
猿狙和周公
丑女学西施
卫人为什么围困孔子
井鼃的见识
我情愿在泥涂中

你又不是鱼
路上的髑髅
一只海鸟的死
不如住在猪栏里
有用和没用
空船
读书人太少了
鼻子没有受伤
蛮触相争
车辙里的鲋鱼
辞赏的屠羊说
你难道舐过痔疮吗
屠龙的技术

列子寓言
序说
这个人究竟有多么大
一个奇异的国
穆天子会见西王母
人造的人
神游
纪昌学射
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疑心
只见金子不见人
怎样才是聪明的贼
一个孩子的话
猴子的脾气", 插图和节选
中国古代哲学与思想的瑰宝:《庄子寓言》《列子寓言》导读 本书汇集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庄子》与《列子》中的经典寓言故事。这两部著作不仅是哲学思想的载体,更是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以其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叙事,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导读框架,帮助理解这两部著作的时代背景、核心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 时代背景与道家思想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为道家学说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沃土。《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和《列子》(成书时间晚于《庄子》,风格上与《庄子》有继承与发展关系)正是在这一宏大历史背景下诞生。 《庄子》:个体精神的解放 庄子,名周,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宋国。他深受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但更侧重于对个体精神自由和超越性存在的探讨。面对残酷的现实政治和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庄子选择了“逍遥游”的生命哲学,主张挣脱世俗的束缚,回归本真。他的思想核心在于“齐物论”——即认识到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差别和价值高低之分,达到一种万物平等的精神境界。 《列子》:人与自然的和谐 《列子》一书,记录了列御寇及其弟子的言行,虽然学界对其成书年代和归属尚有争议,但其展现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庄子一脉相承,又有所侧重。列子更强调“知命”与“御风而行”等超越性的能力,展现了一种恬淡、洒脱的生活态度,寄托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 核心寓言的深度解读 本书精选并详尽解析了《庄子》与《列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寓言,力求揭示其哲学意蕴与文学手法。 (一)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系列 1. 《逍遥游》中的“胠”与“鲲鹏”: 大鹏展翅与小麻雀的对比:通过描绘北冥之鱼化为大鹏,展翅九万里,与林间小雀的视野差异,阐述了认知层次决定生命境界的哲理。小雀嘲笑大鹏“何适而至”,体现了有限视角对无限世界的偏见。 “无用之用”:庄子强调事物价值的相对性。真正的自由并非是追求世俗眼中的“有用”,而是体现在其超越功利、无拘无束的“无用”之中。 2. 《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 物我之辨的消解:蝴蝶与庄周的身份互换,探讨了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这是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引导读者认识到万物一体的境界。 “方生方死,方始方终”:时间观的颠覆。寓言揭示了生死、毁誉等二元对立在“道”的层面是统一且流变的。 3. 《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 顺应自然规律的极致:庖丁的技艺并非靠蛮力或精密的计算,而是通过对牛体结构——即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象征着处理世事时,应避免对抗,以顺应和契合自然法则为上。 (二) 列子的“知命”与“奇技”系列 1. 《愚公移山》的变体与“汤问篇”: 列子笔下的“愚公”:与《山海经》等流传的民间故事不同,《列子》中的愚公形象更带有哲学意味。它不仅仅是毅力的象征,更体现了顺应自然(或反抗自然)的两种态度。 2. “纪昌学射”与“狙公射箭”: 专注与心斋:纪昌通过长时间凝视白鹄的影像,最终达到“射物”与“射影”合一的境界。这寓示着极度的专注可以超越感官的限制,达到精神与技艺的统一。 “朝三暮四”的解读:列子对这一寓言的引用,侧重于揭示智者如何利用人们对具体利益的执着,来引导他们超越对名相的执着。 3. “壶子”与“说剑篇”: 精神力量的彰显:壶子与郑国子桑益的互动,以及对不同剑术流派的评价,展现了道家对“气”与“神”的重视。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在的沉静与蓄养,而非外显的锋芒。 三、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与想象力的巅峰 《庄子》与《列子》的寓言文学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1. 奇谲的想象与神话色彩:书中大量出现如海若、河伯、窫窳等神话人物,以及跨越时空的对话,构建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哲学世界。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使得抽象的哲理得以具体化、形象化。 2. 对话体的生动性:寓言多以生动、幽默的对话形式展现,使得枯燥的辩论充满了戏剧张力。人物形象鲜明,如“支离吾者”的怪诞、“黄帝”的探寻,都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3. 语言的韵律与多变:庄子的语言被誉为“如江河之泻,如风雨之至”,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排比气势。而《列子》则相对平实,更偏向于叙事和说明,二者形成互补。 四、 影响与传承 道家寓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乃至人生哲学。从魏晋的玄学清谈,到唐宋的诗词意境,再到明清小说的讽刺手法,无不可见其思想的影子。理解这些寓言,即是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扇门。本书旨在成为读者探索这一思想宝库的可靠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极富画面感的,仿佛每一段文字都配上了顶级的山水画卷。作者们运用了大量自然界的意象——飞鸟、流水、巨木、风云——来阐述深奥的哲学理念,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甚至带有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庄周梦蝶时那份迷离恍惚的状态,也能感受到列子御风而行的洒脱不羁。文字的节奏感也掌握得非常好,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时而又像重锤敲击般掷地有声,阅读起来极具音乐性。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光是欣赏其文字结构和修辞技巧,就已经是一次极大的享受,简直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评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古代思想遗产的忠实保存,更是在当代语境下对经典进行的一次重要普及和推广工作。它让那些原本可能只在学术圈内流传的深刻智慧,以一种大众能够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注意到出版社在市场定位上考虑得非常周全,它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又能成为普通读者入门的绝佳桥梁,这种跨越不同知识阶层的能力,本身就证明了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在我看来,一套好的书籍,应该具备这样的力量——连接过去与现在,拓宽读者的视野边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让古老的智慧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让人深感敬佩。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的心境产生了奇妙的影响。它像是一股清泉,涤荡了平日里被各种琐事和噪音充斥的大脑。那些充满哲思的对话和光怪陆离的奇谈,如同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隧道,让人暂时脱离了现实的束缚,去思考那些宏大而又贴近生命本质的问题。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不是因为内容难懂,而是因为那些句子太值得反复咀嚼和回味。特别是那些关于“无为”和“逍遥”的论述,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一种急需的喘息空间和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追求与得失。读完一个小章节,我常常会放下书本,陷入沉思良久,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和触动是很多当代作品难以给予的。

评分

我通常是一个比较挑剔的读者,对于经典著作的选本和译注方面有着苛刻的要求,但这次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超乎预期。选编者的眼光独到,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韵味,又在现代读者的理解上做了极为精妙的平衡。那些晦涩难懂的段落,注释得恰如其分,既没有过度解读,也没有敷衍了事,精准地勾勒出古人在特定语境下的思维脉络。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辨析,做得非常深入和细致,这对于想要真正领会其中深意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对比阅读不同版本的相似篇目,深感这个版本在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让人感到信服和踏实。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摸上去细腻而有韧性,油墨的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繁复的纹饰和字体,也展现出极高的水准。封面色彩的搭配既古典又带着一股现代的简约美学,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会被它吸引。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的排版,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体验从翻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长期珍藏的工艺品,即便是日常翻阅,也充满了仪式感。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让人不禁想为这种匠人精神点赞。每次翻阅,都能在指尖感受到纸张的温度和文字的重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