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詩選 陳邇鼕 人民文學齣版社 9787020117208

韓愈詩選 陳邇鼕 人民文學齣版社 978702011720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詩歌
  • 唐詩
  • 韓愈
  • 陳邇鼕
  • 人民文學齣版社
  • 古典文學
  • 選集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唐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17208
商品編碼:2997652886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 名:韓愈詩選
作 者:
齣版社:
叢書名: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齣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頁  數:0
ISBN :9787020117208
定價:22 元 本店價:17.6 元
摺扣:【80】 節省:4.4 元
分類:  →  
貨號:1734449
圖書簡介 韓愈是繼李白、杜甫之後的唐代又一重要詩人。韓愈詩有兩大突齣特點,一是“狠、重、奇、險”的藝術境界;一是散文化的語言風格,有的造句平直淺白,有的有意反對稱反均衡,以恢復古樸剛健參差之美。韓愈詩對宋詩影響較大。本書精選韓詩90餘首,韓愈詩之菁華盡在此中。", 作者簡介 陳邇鼕(1913—1990),原名锺瑤,號蘊庵,筆名瀋東,廣西桂林人。1937年畢業於廣西大學文法學院,後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主編多種雜誌或副刊,同時從事文學創作。1954年調人民文學齣版社,主要緻力於古籍整理。", 目   錄 序舒蕪

岐山下一首
謝自然詩
雜詩
馬厭榖
利劍
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
齪齪
鳴雁
雉帶箭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
嗟哉董生行
歸彭城
幽懷
海水
贈侯喜
山石
苦寒
落齒
湘中
貞女峽
答張十一功曹
聞梨花發贈劉師命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
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岣嶁山
閤江亭寄刺史鄒君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嶽陽樓彆竇司直
杏花
寒食日齣遊夜歸,張十一院長見示病中憶花九
篇,因此投贈
題張十一旅捨三詠(選二首)
榴花

豐陵行
短燈檠歌
薦士
醉留東野
鞦懷詩(選五首)
三星行
青青水中蒲三首
贈唐衢
祖席鞦字(選一首)
送湖南李正字歸
莎柵聯句
李花二首
寄盧仝
石鼓歌
峽石西泉
送無本師歸範陽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榖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並序
(選五首)
渚亭
柳溪
柳巷
鏡潭
孤嶼
廣宣上人頻見過
春雪
盆池(選二首)
晚春
晚雨
楸樹
贈同遊
桃源圖
調張籍
庭楸
聽穎師彈琴
病鴟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題於賓客莊
華山女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題楚昭王廟
瀧吏
題臨瀧寺
晚次宣溪,辱韶州張端公使君惠君敘彆,酬以
絕句(選一首)
宿曾江口示侄孫湘(選一首)
去歲自刑部侍郎以罪貶潮州刺史,乘驛赴任。
其後,傢亦譴逐。小女道死,殯之層峰驛旁
山下。濛恩還朝,過其墓,留題驛梁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
柳州羅池廟迎享送神歌辭
條山蒼
壽陽驛題絕句
送桂州嚴大夫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選一首)
南溪始泛三首
遊太平公主山莊
枯樹

附錄新唐書·韓愈列傳

後記 插圖和節選
詩學薪傳:唐宋大傢風範的多元解讀 這是一部匯集瞭唐宋時期多位重量級詩歌大傢的精選集,旨在展現不同時代背景下,文人精神世界的廣闊與深刻。 本書精選的篇章,橫跨瞭盛唐的恢宏氣象、中唐的沉鬱頓挫,以及宋代的理趣盎然與婉約之美,全麵勾勒齣中國古典詩歌發展脈絡中的幾個關鍵轉摺點與藝術高峰。 全書結構謹嚴,共分為四大捲,每一捲都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和藝術流派,通過精煉的選材和細緻的注釋,幫助讀者深入領略這些偉大詩人的創作精髓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 第一捲:盛唐氣象與邊塞雄風 本捲收錄瞭盛唐時期幾位代錶性詩人的作品,他們以磅礴的氣勢和開闊的胸襟,描繪瞭國傢的強盛與個體的抱負。 李白:浪漫主義的巔峰。 本捲精選瞭李白最為膾炙人口的樂府詩及歌行體作品,如《將進酒》、《蜀道難》等。重點在於展現他如何將神話傳說、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形成“清水齣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風格。選文著重體現其衊視權貴、追求自由的狂放不敗的精神內核,以及運用誇張、比喻等手法所達到的奇麗境界。 杜甫:現實主義的巨擘。 與李白的飄逸相對,本捲的杜甫作品聚焦於“沉鬱頓挫”。精選的篇章涵蓋瞭對安史之亂後社會動蕩的深刻記錄,如“三吏”、“三彆”中的代錶作。編選者特彆側重於分析杜甫如何將個人的“窮年憂黎元”的悲憫情懷,融入到對國傢命運的關切之中,體現瞭儒傢“兼濟天下”的入世精神。對格律的錘煉、對細節的捕捉,以及語言的凝練性是本捲解讀的重點。 王維與孟浩然:山水田園的禪意。 選取王維晚期山水詩的代錶作,探討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作品中對禪宗思想的融入,如何使山水描寫擺脫純粹的摹寫,轉而成為一種對生命本源的體悟。孟浩然的篇章則偏重於隱逸生活的閑適與淡泊,體現齣盛唐文人“修身養性”的審美取嚮。 --- 第二捲:中唐的變奏與思辨 中唐時期,詩歌在繼承前代成就的基礎上,開始嚮更深層次的哲理和內省發展,並齣現瞭對社會弊端的尖銳批判。 白居易:平易近人的社會關懷。 本捲精選瞭白居易的新樂府詩和部分諷喻詩,著重分析其“為時而作,為民而歌”的創作宗旨。選文的選取標準是其語言的通俗易懂與主題的深刻批判性之間的平衡。我們能看到他如何運用簡潔的敘事手法,揭露官場的腐敗與民間疾苦。 韓愈與孟郊:奇險與瘦硬的並峙。 韓愈的古文運動影響瞭詩歌的革新,本捲選取其部分論理詩和詠史詩,分析他如何嘗試打破格律的束縛,追求“以文為詩”的雄健氣勢。孟郊的作品則以“以難為工”著稱,選文旨在展現其詞語的奇特組閤和情感的激烈外露,探索瞭詩歌錶現力的極限。 李賀:鬼纔的想象力。 本捲特闢篇幅介紹李賀,其作品充滿瞭瑰麗詭譎的意象和對死亡、幻境的獨特視角。選文旨在解析其如何運用典故、化用神話,構建齣一種超現實的藝術空間,代錶瞭中唐晚期詩歌的探索精神。 --- 第三捲:北宋的理趣與宋詩的轉嚮 宋代詩歌,特彆是北宋中後期,在格律上趨於工整,但在精神氣質上更偏嚮於對事物原理的探究和個人修養的展示。 歐陽修與梅堯臣:江西詩派的先聲。 選文著重體現宋詩“尚議論,重瘦硬”的風格。歐陽修的詩風,以其溫潤衝和的筆調,常流露齣對前代文風的繼承與反思。梅堯臣則以其對日常細節的細緻描摹和對現實的冷靜觀察著稱,是宋詩“以文為詩”成熟的標誌之一。 蘇軾:曠達與哲思的融閤。 蘇軾是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本捲收錄瞭大量他的抒懷詩和詠物詩,重點剖析其“一洗雕琢之習”的自然之美。通過解讀他的作品,讀者可以體會到他如何將佛、道思想融入生活感悟,形成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他的詩歌,往往在敘事或詠物之後,陡然生齣對宇宙人生的深刻見解。 黃庭堅:以“點鐵成金”論詩法。 黃庭堅的詩歌以其獨特的結字和煉字手法聞名。本捲精選篇章,側重分析其對杜甫詩法的繼承與創新,探討“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創作理念,以及如何通過對句法結構的創新來錶達復雜的心緒。 --- 第四捲:對後世的影響與流變 本書的收官部分,不僅是對前三捲詩人的總結,更是探討瞭唐宋詩歌傳統如何深刻影響後世文學的發展方嚮。 本捲精選瞭幾位承接唐宋遺風的詩人作品片段,旨在展示不同流派對“格律”、“意象”、“情誌”的不同側重。例如,對宋代“理學”精神在詩歌中體現的分析,以及如何從唐人的豪邁氣概中汲取力量,構建新的審美範式。 全書特色總結: 本書力求在選材上做到兼顧“大傢名篇”與“特色篇章”,既有流傳韆古的經典,也有能體現某一詩人獨特風貌的佳作。在注釋方麵,詳盡考證瞭生僻字詞、典故齣處,並輔以簡明的背景介紹,確保即便是初次接觸古典詩歌的讀者,也能順暢領略其意境。它是一扇通往唐宋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展示瞭中國古典詩歌在不同曆史階段所展現齣的無限創造力與深刻的生命關懷。閱讀此書,如同與跨越韆年的偉大靈魂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位對古典文學頗有涉獵的愛好者,我尤其關注譯注的嚴謹程度。市麵上關於古代詩人的選本良莠不齊,有些過於追求新穎而失瞭考據的嚴謹,有些則過於保守,對現代讀者的理解造成瞭不必要的障礙。這本選集在注釋的處理上,我感覺找到瞭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沒有采用那種事無巨細、恨不得把每一個典故都拆解開來的冗長解釋,而是精準地抓住瞭詩歌語境中那些最容易産生歧義的關鍵點進行闡釋。尤其是對於一些涉及到唐代社會風俗和特定曆史事件的背景說明,都處理得十分到位,既避免瞭生硬的知識灌輸,又有效地拓寬瞭讀者的理解維度。這種恰到好處的“介入”,讓我在閱讀時能夠保持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沉浸感,而不是時刻被現代的解釋拉齣來。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文學審美角度來看,這本選集的選目眼光非常獨到。它沒有一味地偏嚮那些被反復翻刻、已經“俗”瞭的代錶作,而是在確保核心經典被收錄的前提下,大膽地納入瞭一些風格獨特、但傳誦度稍遜的佳作。這些“遺珠”的發現,著實給瞭我不少驚喜。它們往往在音韻和意境的營造上,展現瞭詩人不同於大傢熟知麵貌的另一麵,比如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摹,或是對尋常生活片段的哲思性捕捉。這種兼顧瞭“權威性”與“探索性”的選材策略,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整體認知,讓閱讀體驗從“重溫經典”升級為瞭“深度挖掘”,每翻開一頁,都有可能邂逅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的時候,那種厚實而又帶著微微磨砂質感的封麵,觸感非常舒服。字體選擇上,楷體和宋體的結閤,既保證瞭閱讀的清晰度,又不失古籍的韻味。尤其是內頁的紙張,選得恰到好處,既不會反光影響閱讀,又能很好地承托齣油墨的質感,讓人在翻閱時有一種莊重而又親近的感覺。裝訂方麵也做得非常紮實,即便是頻繁翻閱,也沒有齣現鬆動的跡象,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對於一個珍視書籍物理形態的讀者來說,光是看著它靜靜地躺在書架上,就覺得是一種享受,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而非僅僅是文字的載體。這種對“物”的尊重,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定下瞭一個高雅的基調,讓人忍不住想慢下來,細細品味。

評分

閱讀這本選集的過程,仿佛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漫遊。詩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情緒的穿透力,而這本選集在篇章的編排上,似乎有著一種潛藏的敘事邏輯。它並非單純按照年代順序羅列,而是似乎在嘗試勾勒齣詩人不同人生階段的心境變化,從早年的意氣風發到中年的沉鬱頓挫,再到晚年的豁達超然。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代入感和閱讀的連貫性。我發現,當讀到某一組相互關聯的作品時,那種情感的共振會自然而然地産生,不需要旁人過多引導,讀者就能體會到詩人內心的波瀾起伏,這比單純閱讀零散的作品更能體會到一種生命力的流動感,讓人在閤捲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

對於現代讀者而言,如何跨越韆年的語言鴻溝來真正“聽見”詩人的聲音,是一個永恒的挑戰。這套選集在呈現上,非常注重“可讀性”與“原貌感”的平衡。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一些拗口的古義時,處理得非常剋製,沒有用大段的白話翻譯來削弱原詩的音樂性。相反,它似乎更傾嚮於通過精妙的排版和適度的留白,來引導讀者自然地去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這種處理,要求讀者付齣更多的專注力,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種撲麵而來的、未經稀釋的唐代氣息,卻是任何直白翻譯都無法比擬的。它尊重瞭讀者的理解能力,鼓勵我們在享受美感的同時,去主動參與到詩意建構的過程中,這對於提升個人的古典文學鑒賞能力,是極其有益的訓練。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