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选 陈迩冬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17208

韩愈诗选 陈迩冬 人民文学出版社 97870201172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韩愈
  • 陈迩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古典文学
  • 选集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唐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7208
商品编码:2997652886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韩愈诗选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出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020117208
定价:22 元 本店价:17.6 元
折扣:【80】 节省:4.4 元
分类:  →  
货号:1734449
图书简介 韩愈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唐代又一重要诗人。韩愈诗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狠、重、奇、险”的艺术境界;一是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有的造句平直浅白,有的有意反对称反均衡,以恢复古朴刚健参差之美。韩愈诗对宋诗影响较大。本书精选韩诗90余首,韩愈诗之菁华尽在此中。", 作者简介 陈迩冬(1913—1990),原名锺瑶,号蕴庵,笔名沈东,广西桂林人。193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文法学院,后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多种杂志或副刊,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致力于古籍整理。", 目   录 序舒芜

岐山下一首
谢自然诗
杂诗
马厌谷
利剑
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
龊龊
鸣雁
雉带箭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嗟哉董生行
归彭城
幽怀
海水
赠侯喜
山石
苦寒
落齿
湘中
贞女峡
答张十一功曹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
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岣嵝山
合江亭寄刺史邹君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岳阳楼别窦司直
杏花
寒食日出游夜归,张十一院长见示病中忆花九
篇,因此投赠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选二首)
榴花

丰陵行
短灯檠歌
荐士
醉留东野
秋怀诗(选五首)
三星行
青青水中蒲三首
赠唐衢
祖席秋字(选一首)
送湖南李正字归
莎栅联句
李花二首
寄卢仝
石鼓歌
峡石西泉
送无本师归范阳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并序
(选五首)
渚亭
柳溪
柳巷
镜潭
孤屿
广宣上人频见过
春雪
盆池(选二首)
晚春
晚雨
楸树
赠同游
桃源图
调张籍
庭楸
听颖师弹琴
病鸱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题于宾客庄
华山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题楚昭王庙
泷吏
题临泷寺
晚次宣溪,辱韶州张端公使君惠君叙别,酬以
绝句(选一首)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选一首)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
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
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柳州罗池庙迎享送神歌辞
条山苍
寿阳驿题绝句
送桂州严大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一首)
南溪始泛三首
游太平公主山庄
枯树

附录新唐书·韩愈列传

后记 插图和节选
诗学薪传:唐宋大家风范的多元解读 这是一部汇集了唐宋时期多位重量级诗歌大家的精选集,旨在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文人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刻。 本书精选的篇章,横跨了盛唐的恢宏气象、中唐的沉郁顿挫,以及宋代的理趣盎然与婉约之美,全面勾勒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中的几个关键转折点与艺术高峰。 全书结构谨严,共分为四大卷,每一卷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艺术流派,通过精炼的选材和细致的注释,帮助读者深入领略这些伟大诗人的创作精髓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卷:盛唐气象与边塞雄风 本卷收录了盛唐时期几位代表性诗人的作品,他们以磅礴的气势和开阔的胸襟,描绘了国家的强盛与个体的抱负。 李白:浪漫主义的巅峰。 本卷精选了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乐府诗及歌行体作品,如《将进酒》、《蜀道难》等。重点在于展现他如何将神话传说、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选文着重体现其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狂放不败的精神内核,以及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所达到的奇丽境界。 杜甫:现实主义的巨擘。 与李白的飘逸相对,本卷的杜甫作品聚焦于“沉郁顿挫”。精选的篇章涵盖了对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的深刻记录,如“三吏”、“三别”中的代表作。编选者特别侧重于分析杜甫如何将个人的“穷年忧黎元”的悲悯情怀,融入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中,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精神。对格律的锤炼、对细节的捕捉,以及语言的凝练性是本卷解读的重点。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的禅意。 选取王维晚期山水诗的代表作,探讨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作品中对禅宗思想的融入,如何使山水描写摆脱纯粹的摹写,转而成为一种对生命本源的体悟。孟浩然的篇章则偏重于隐逸生活的闲适与淡泊,体现出盛唐文人“修身养性”的审美取向。 --- 第二卷:中唐的变奏与思辨 中唐时期,诗歌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哲理和内省发展,并出现了对社会弊端的尖锐批判。 白居易:平易近人的社会关怀。 本卷精选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和部分讽喻诗,着重分析其“为时而作,为民而歌”的创作宗旨。选文的选取标准是其语言的通俗易懂与主题的深刻批判性之间的平衡。我们能看到他如何运用简洁的叙事手法,揭露官场的腐败与民间疾苦。 韩愈与孟郊:奇险与瘦硬的并峙。 韩愈的古文运动影响了诗歌的革新,本卷选取其部分论理诗和咏史诗,分析他如何尝试打破格律的束缚,追求“以文为诗”的雄健气势。孟郊的作品则以“以难为工”著称,选文旨在展现其词语的奇特组合和情感的激烈外露,探索了诗歌表现力的极限。 李贺:鬼才的想象力。 本卷特辟篇幅介绍李贺,其作品充满了瑰丽诡谲的意象和对死亡、幻境的独特视角。选文旨在解析其如何运用典故、化用神话,构建出一种超现实的艺术空间,代表了中唐晚期诗歌的探索精神。 --- 第三卷:北宋的理趣与宋诗的转向 宋代诗歌,特别是北宋中后期,在格律上趋于工整,但在精神气质上更偏向于对事物原理的探究和个人修养的展示。 欧阳修与梅尧臣:江西诗派的先声。 选文着重体现宋诗“尚议论,重瘦硬”的风格。欧阳修的诗风,以其温润冲和的笔调,常流露出对前代文风的继承与反思。梅尧臣则以其对日常细节的细致描摹和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著称,是宋诗“以文为诗”成熟的标志之一。 苏轼:旷达与哲思的融合。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本卷收录了大量他的抒怀诗和咏物诗,重点剖析其“一洗雕琢之习”的自然之美。通过解读他的作品,读者可以体会到他如何将佛、道思想融入生活感悟,形成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他的诗歌,往往在叙事或咏物之后,陡然生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见解。 黄庭坚:以“点铁成金”论诗法。 黄庭坚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结字和炼字手法闻名。本卷精选篇章,侧重分析其对杜甫诗法的继承与创新,探讨“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创作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对句法结构的创新来表达复杂的心绪。 --- 第四卷:对后世的影响与流变 本书的收官部分,不仅是对前三卷诗人的总结,更是探讨了唐宋诗歌传统如何深刻影响后世文学的发展方向。 本卷精选了几位承接唐宋遗风的诗人作品片段,旨在展示不同流派对“格律”、“意象”、“情志”的不同侧重。例如,对宋代“理学”精神在诗歌中体现的分析,以及如何从唐人的豪迈气概中汲取力量,构建新的审美范式。 全书特色总结: 本书力求在选材上做到兼顾“大家名篇”与“特色篇章”,既有流传千古的经典,也有能体现某一诗人独特风貌的佳作。在注释方面,详尽考证了生僻字词、典故出处,并辅以简明的背景介绍,确保即便是初次接触古典诗歌的读者,也能顺畅领略其意境。它是一扇通往唐宋文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无限创造力与深刻的生命关怀。阅读此书,如同与跨越千年的伟大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如何跨越千年的语言鸿沟来真正“听见”诗人的声音,是一个永恒的挑战。这套选集在呈现上,非常注重“可读性”与“原貌感”的平衡。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拗口的古义时,处理得非常克制,没有用大段的白话翻译来削弱原诗的音乐性。相反,它似乎更倾向于通过精妙的排版和适度的留白,来引导读者自然地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种处理,要求读者付出更多的专注力,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扑面而来的、未经稀释的唐代气息,却是任何直白翻译都无法比拟的。它尊重了读者的理解能力,鼓励我们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去主动参与到诗意建构的过程中,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是极其有益的训练。

评分

作为一位对古典文学颇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尤其关注译注的严谨程度。市面上关于古代诗人的选本良莠不齐,有些过于追求新颖而失了考据的严谨,有些则过于保守,对现代读者的理解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这本选集在注释的处理上,我感觉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它没有采用那种事无巨细、恨不得把每一个典故都拆解开来的冗长解释,而是精准地抓住了诗歌语境中那些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关键点进行阐释。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唐代社会风俗和特定历史事件的背景说明,都处理得十分到位,既避免了生硬的知识灌输,又有效地拓宽了读者的理解维度。这种恰到好处的“介入”,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保持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沉浸感,而不是时刻被现代的解释拉出来。

评分

阅读这本选集的过程,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漫游。诗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情绪的穿透力,而这本选集在篇章的编排上,似乎有着一种潜藏的叙事逻辑。它并非单纯按照年代顺序罗列,而是似乎在尝试勾勒出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变化,从早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的沉郁顿挫,再到晚年的豁达超然。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代入感和阅读的连贯性。我发现,当读到某一组相互关联的作品时,那种情感的共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不需要旁人过多引导,读者就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这比单纯阅读零散的作品更能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流动感,让人在合卷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厚实而又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触感非常舒服。字体选择上,楷体和宋体的结合,既保证了阅读的清晰度,又不失古籍的韵味。尤其是内页的纸张,选得恰到好处,既不会反光影响阅读,又能很好地承托出油墨的质感,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庄重而又亲近的感觉。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扎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也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对于一个珍视书籍物理形态的读者来说,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觉得是一种享受,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非仅仅是文字的载体。这种对“物”的尊重,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高雅的基调,让人忍不住想慢下来,细细品味。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审美角度来看,这本选集的选目眼光非常独到。它没有一味地偏向那些被反复翻刻、已经“俗”了的代表作,而是在确保核心经典被收录的前提下,大胆地纳入了一些风格独特、但传诵度稍逊的佳作。这些“遗珠”的发现,着实给了我不少惊喜。它们往往在音韵和意境的营造上,展现了诗人不同于大家熟知面貌的另一面,比如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或是对寻常生活片段的哲思性捕捉。这种兼顾了“权威性”与“探索性”的选材策略,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整体认知,让阅读体验从“重温经典”升级为了“深度挖掘”,每翻开一页,都有可能邂逅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