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莲诗话 刘长焕 商务印书馆 9787100154000

梦莲诗话 刘长焕 商务印书馆 97871001540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清诗
  • 刘长焕
  • 梦莲诗话
  • 商务印书馆
  • 文学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诗歌
  • 诗集
  • 清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000
商品编码:2997774453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梦莲诗话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100154000
定价:36 元 本店价:29.16 元
折扣:【81】 节省:6.84 元
分类:  →  
货号:1723039
图书简介 年轻学人向粲然先生请教古典诗词创作,粲然先生遂整理出这本关于“诗话体例”的理论著作。本书分为“立志”“达道”“雅正”“无邪”“仁义”“化育”“归真”和“济世”八章,共计八十一条诗话。内容言简意赅,直指心性,揭示了诗与人生的八个奥义。本书是对中华诗歌数千年来的一次理论继承、转化和再创新。", 作者简介 刘长焕,字粲然,斋号梦莲居。北京开明书院创建者、山长。中国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学者、辞赋家、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国当代大悟儒门心法之实证传习者。已出版著作《大国古风》(故宫出版社2017年9月版)",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好的,为您奉上《梦莲诗话》的图书简介: --- 《梦莲诗话》:雅俗共赏的清代诗学漫谈 作者:刘长焕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54000 内容简介 《梦莲诗话》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刘长焕(1785—1854)的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全书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围绕诗歌的创作、鉴赏、理论、流派等诸多方面,展现了清代中后期文人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与实践。刘长焕以其“梦莲”之室为依托,在闲暇时将日常的阅读心得、与同僚的切磋探讨以及对前人诗作的品评思考记录下来,汇集成册,成为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文学随笔集。 本书并非一部系统性的诗学理论专著,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雅集。刘长焕的笔触轻松而又不失严谨,他既谈论诗歌的格律章法、炼字推敲,也触及诗人的情志风骨、创作心境。这种形式上的自由散漫,恰恰使得全书内容更加丰富,如同漫步于一座文化园林,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风景。 一、诗论的温润与洞见 在诗歌理论方面,《梦莲诗话》展现了刘长焕对清代诗坛主流思潮的继承与创新。他深受宋代江西诗派与唐代格律派的影响,但更注重诗歌“性情”的自然流露与“意境”的含蓄蕴藉。 关于诗歌的“境”与“意”: 刘长焕反复强调,作诗贵在“得之于心,发之于物”。他认为,优秀的诗歌,其意境的营造必须是自然天成的,而非刻意雕琢。他批评那些堆砌辞藻、空洞无物的“匠气”之作,主张诗人应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广阔的自然与历史背景中,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他对一些经典篇章的分析,常能穿透字面,直指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波动,使读者对诗作的理解更为立体和深入。 对“格律”与“性情”的权衡: 尽管身为格律派的继承者,刘长焕并未将格律视为束缚。他指出,格律是诗歌的骨架,是形式的规范,但其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承载诗人的“性情”。在他的论述中,我们能看到对“打破陈规”的微妙鼓励,只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即使偶有出格,亦可被宽容,甚至被赞赏。这种辩证的观点,反映了清代中后期文人对僵化教条的反思。 二、诗歌鉴赏的细致入微 《梦莲诗话》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在于刘长焕对具体诗作的评点与摘录。他的鉴赏风格极为细腻,常常聚焦于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炼字之功: 刘长焕对动词、形容词的选用尤为看重。他会引述前人如杜甫、韩愈等大家的名句,详细剖析一个“点睛之笔”的字是如何改变整句诗的意境和气势的。例如,他对某个字的选择,可能意味着诗人从“看”到“察”,或是从“静”到“动”的微妙转换,这种推敲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中对“炼字”的极致追求。 议论的广博: 他的鉴赏对象极广,上至先秦之风,下至同时代诗友的作品。他对唐诗宋词的评述,常能提出一些新颖的视角,例如,他会从地域文化、士人交往的角度来解读诗歌的创作背景,使得对名篇的解读不再是孤立的文本分析,而是融入了生动的历史与人文关怀。 三、文人交游与时代侧影 作为一部“话”体著作,其中自然少不了对刘长焕所处时代的记录和对同代文人的关注。 交游与酬唱: 书中不乏对当时名士大儒的评价,以及记录了他们之间的诗歌唱和之事。这些片段犹如一幅清代中叶文坛的剪影,展现了文人间的相互砥砺、学术上的切磋和生活中的风雅情趣。通过这些记载,读者可以窥见当时的士人阶层如何通过诗歌进行精神交流和身份认同。 学风流变: 刘长焕身处乾嘉学派的余晖与道咸的变革前夜,他的诗话中也隐约流露出对学风变化的观察。他更倾向于强调诗歌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立价值,反对将诗歌过度政治化或教条化,体现了一种回归文学本体的倾向。 结语 《梦莲诗话》是研究清代诗学思想、品味古典文学精髓的珍贵文献。刘长焕以其温润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关于诗歌、关于美的独特记忆。阅读此书,不仅能提升对古典诗词鉴赏的层次,更能体会到古人在创作与交流中的那份雅致与从容。它适于所有对诗歌创作理论、古代文人生活、以及清代文学史感兴趣的读者细细品味。 ---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构建的书,内容扎实得有些“吓人”。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丝路概念的想象,不再仅仅关注那些著名的商道和物产交换,而是深入到物流组织、货币兑换机制,甚至沿途客栈的运营模式等“硬核”细节中去。作者似乎走遍了所有相关的考古现场和历史文献的角落,引用了大量非主流的碑刻和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拼凑出了一个异常精密的古代商业生态系统。例如,书中对粟特商人建立的跨区域信用担保体系的描述,其复杂程度堪比现代的金融衍生品,让人惊叹于古人商业智慧的超前。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古代全球化的田野调查报告,信息密度极高,每读一页都需要反复咀嚼,绝非泛泛而谈的通识读物。

评分

这本关于古典园林艺术的专著,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传统建筑和造园理念痴迷的人量身定制的。书中的图文并茂的叙述,将苏州园林那种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精髓描摹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借景”手法的深入剖析,他不仅仅罗列了哪些亭台楼阁应用了这一技巧,更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阐释了古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通过巧妙的规划,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花木融入到庭院的整体意境之中,让人在咫尺之内感受到天地的开阔。特别是其中关于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在功能和审美取向上的细微差别,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读罢此书,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些青苔斑驳的假山石旁,感受着那份历经岁月沉淀的静谧与雅致。

评分

我最近接触了一套关于近代文学思潮变迁的文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史梳理方式,而是聚焦于几位关键“隐形推手”——那些在幕后默默影响了文坛走向的编辑、评论家,他们的思想碰撞如何催生了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学风貌。书中对当时几家重要文学期刊的办刊理念和选稿标准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解读,这些细节往往是其他宏大叙事中容易被忽略的“毛细血管”。通过阅读,我才意识到,文学的潮流并非自然涌现,而是无数次小范围的、充满火药味的论战与妥协的结果。尤其是一章专门探讨“白话文运动”后期,语言规范化过程中,不同地域文化如何博弈,观点之犀利,分析之透彻,让我对现代文学的诞生过程有了“去魅”般的清晰认识,不再将其视为一个一蹴而就的完美过程。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中“否定性”概念演变的小册子,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极其的个人化和哲学化,读起来就像是作者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夜的长谈,充满了反问和意象的跳跃。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按部就班,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哲学悖论,比如“存在与虚无”、“是与非”的辩证关系,进行反复的拷问。作者的语言华丽且充满张力,常常用文学化的手法去阐释晦涩的本体论问题,这使得那些原本冰冷的概念变得鲜活且富有情感冲击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盯着书页发呆,思考作者抛出的那些直击灵魂深处的疑问。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只会引导你走向更深层的迷雾,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但回报丰厚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介绍中世纪欧洲修道院日常生活的图册和文字记录的合集,简直是通往另一个时空的钥匙。它没有聚焦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教皇的权力斗争,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生活本身”:修士们如何分配早祷后的时间,他们种植的药草园的布局,抄写室里羊皮纸的准备流程,以及那些古老食谱中对香料的运用。书中的插图极为珍贵,很多是首次公开的修道院内部手稿局部放大图,清晰可见羊皮纸上的笔触和墨水的细微差别。通过对这些日常细节的描摹,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世纪那种缓慢、自律且高度仪式化的生命节奏。它成功地将宏大的中世纪历史“微观化”了,让我体会到,即便是最虔诚的宗教生活,也离不开对柴米油盐和季节更替的精确把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