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颜之推,史靖妍 漓江出版社 9787540782832

颜氏家训 颜之推,史靖妍 漓江出版社 978754078283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训
  • 颜氏家训
  • 颜之推
  • 史靖妍
  • 漓江出版社
  • 古代文献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家庭教育
  • 伦理道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2832
商品编码:2997794741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颜氏家训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40782832
定价:45 元 本店价:27 元
折扣:【60】 节省:18 元
分类:  →  
货号:1728668
图书简介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颜之推(529—595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出生于官宦世家,学有家传。颜之推、兄颜之仪并为知名文学家,有诗文传世。所著《颜氏家训》一书,是北朝后期最重要的家训著作,是中国家训的典范制作。",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智者之言,永恒流芳:《颜氏家训》的深刻启示 一卷传世之作,映照千年智慧的镜鉴。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典籍中,有一部著作,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跨越千年时光,至今仍是无数家庭教化子孙、修身立德的重要指南,它便是《颜氏家训》。这部由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所著的煌煌巨著,并非高深莫测的玄学论述,而是浸润着一位父亲对后代最真挚、最切实的期盼与教诲。它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对“家风”与“修身”的极致追求。 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对古代生活习俗的记录层面,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面向家族世代传承的伦理道德体系与实用教育方略。颜之推身处乱世,深知文化与德行是家族得以延续和光大的根本,因此,他以毕生的学识与阅历,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 一、 德行为本:立身之基的坚固奠石 《颜氏家训》开篇便确立了“修身”为一切教育与成就的根本。颜之推反复强调,人立于世,首要之事在于涵养德行,而非追求功名利禄。这种“德先于才”的理念,在今日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其宝贵的先见之明。 1. 慎择交友,远避恶习: 颜氏家族非常重视人际交往对个体品性的影响。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良师益友,以及如何避免与那些行为乖张、言语轻浮之人为伍。他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朋友圈,直接决定了他未来走向的光明或晦暗。这种对环境塑造力的深刻认识,是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也大力提倡的观点。 2. 谦逊持重,戒骄戒躁: 颜之推警醒后人,即使才华横溢,也切不可恃才傲物。谦虚是保全自身、赢得尊重的通行证。他通过对历史上许多因骄横而败落的家族教训的剖析,告诫子弟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方能“功成不居,福始不骄”。 3. 孝悌为先,伦理纲常: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颜之推将“孝”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他不仅要求子弟顺从父母,更要求推及兄弟友爱、对长辈恭敬。他认为,一个人若在家中不能尽孝悌之道,在外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正直的人。这种对家庭伦理的强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二、 治家之道:绵延不绝的家族方略 《颜氏家训》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仅教导个人如何修身,更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有效管理和维系一个家族。这部分内容,对于现代社会中面临家族传承挑战的现代家庭,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1. 财富的观念与分配: 颜之推对财富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教导子孙不要视金钱为终极目标,但也要正视财富对于维持家族体面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关于财产继承与分配的原则,主张“均产而不均份”,强调要根据子孙的德行与能力进行差异化对待,以激励后代努力上进,而非仅仅依靠祖上的荫庇。 2. 严而不苛的教育方针: 在教育子女方面,颜之推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原则。他反对一味地溺爱放纵,也反对体罚的粗暴教育。他主张在孩童时期,应以爱护为主,但须及早树立规矩;进入启蒙阶段后,则需严肃对待,要求精准学习。他尤其强调“读书之法”,指出学习贵在精熟,切忌囫囵吞枣。 3. 婚姻与嫁娶的谨慎: 颜之推对家族联姻持审慎态度,他反对“门第之见”过于强烈,强调应考察对方的品德与学识,而非仅仅看重其权势或财富。一个恰当的婚姻,对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子嗣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 知识传承:跨越时代的求学指南 作为一位博览群书的大学问家,颜之推对知识的珍视溢于言表。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习方法论。 1. 识字与阅读的渐进: 他详细规划了儿童识字的步骤,建议先从熟读基本的儒家经典入手,如《三字经》之雏形,确保语言基础的扎实。他反对过早接触过于深奥的文献,强调“循序渐进”,如同建筑高楼,地基不稳,上层必将倾塌。 2. 文体与专业的选择: 颜之推认识到,人各有志,不应强求所有子孙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他鼓励子弟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擅长的领域,无论是精研经史、钻研律令,还是学习技艺,只要做到“专一”,都能有所成就。他尤其推崇将文学修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写作与表达的锤炼: 在那个依靠笔墨来施展抱负的时代,清晰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颜之推对文字的运用要求极高,他教导后人,文章要简洁明了,反对堆砌辞藻,力求言之有物,直击要害。 四、 历史的印记与当下的回响 《颜氏家训》不仅是颜氏家族的家规,更是中国古代社会“家教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所蕴含的朴实、理性与对后代的责任感,超越了具体的时代背景。 在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回望这份沉静而坚定的教诲。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立人,家风的铸就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与言传身教的力量。 颜之推的谆谆教诲,至今依然如暮鼓晨钟,警醒着每一个致力于建立和传承优良家风的现代人,在追求世俗成功的道路上,莫要遗忘了立身处世最根本的准则。 细读此书,仿佛能与一位温和而睿智的长者对坐,听他娓娓道来,关于如何做人、如何治家、如何读书的千年智慧。这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选用的译文风格和注释体系。很多古代典籍在现代出版时,往往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要么是过度白话化,失去了原文的韵味和力量;要么是过于拘泥于古文,让现代读者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译者在保持原文语气的庄重感和哲思深度上做得非常出色,用词精准,结构清晰,即便是一些非常拗口的句子,也能被翻译得朗朗上口,读起来毫无晦涩之感。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随附的注解。它们并非简单地解释生僻字词,而是深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中去剖析那些思想的根源和流变。有些注解篇幅甚至不亚于正文,但它们提供的洞察力,能瞬间点亮那些原本可能被忽略的深层含义。比如,对某个礼仪规范的阐述,不再是冷冰冰的定义,而是结合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行为准则进行对比分析,让人恍然大悟,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那样行事,从而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这种深度的挖掘,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文字接收,变成了一次与古代思想家的深度对话。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编辑团队对“时代感”的把握非常到位。这本书所收录的内容,天然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但出版方显然没有让它沉溺于过去的尘埃之中。他们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沟通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这一点,从版式设计中那些现代化的元素运用上可以窥见一斑——虽然整体是古典风格,但在一些需要强调的过渡页或者扉页的设计上,又巧妙地融入了简约的线条和现代的色彩感,这使得整本书的视觉语言既不失厚重,又充满活力。更关键的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观的阐释部分,配文的侧重点明显地倾向于与当代社会治理、个人修养的连接,这种“古为今用”的引导非常温和且有效。它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通过精妙的语言引导读者自己去发掘这些流传千年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不是只感受到历史的遥远,而是能感受到一种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评分

从购买和使用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开本选择非常适中,既不像大开本那样笨重不便携带,也不像那种小开本那样字太小看着费劲。我试着把它放在背包里,日常通勤时拿出来阅读,非常方便,无论是站着还是坐在狭小的空间里,都能找到一个舒适的阅读姿势。其次,书本的重量感拿捏得很好,有分量,但绝不至于沉重。这种恰到好处的物理特性,让它在手里握持时有一种稳定的踏实感。此外,我留意到出版社在版权页和扉页上增加了一些关于这套书系的其他推荐信息,这些信息展示得非常艺术化,不突兀,只是优雅地告知读者,这不仅仅是一本孤立的书,而是某个更大文化工程的一部分,这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这个文化系列的兴趣。总而言之,从物理属性到内容呈现的整体构建,都体现出一种成熟的、对读者体验负责任的态度,让人愿意反复翻阅,甚至愿意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编排逻辑,体现出一种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排版布局上,我注意到它采用了非常清晰的栏位划分,比如,左侧是原文,右侧是译文,这种对照阅读的方式极大地便利了那些想要对比原文和译文的读者。而且,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得非常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割裂感。比如,在探讨某一主题的深入部分,它会适当地插入一些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或简短的史料片段作为补充说明,这些插页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没有打断主要的叙事线索,又起到了很好的佐证和润色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索引和附录部分做得相当详尽。我查阅了一些关键概念的引文出处,发现引用标注都非常规范和全面,这对于有进一步研究需求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有些版本那样只是敷衍了事,而是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学术工具箱,让人可以放心地将这本书作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来使用,足见出版团队在内容校对和整理工作上倾注的心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拿到手时,首先被它那种沉稳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所吸引。封面材质的选择非常考究,带着一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光面纸,而是略微粗粝但非常舒服的纸张纹理,仿佛能让人立刻联想到古代书籍的质感。字体排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主标题和作者名的布局疏密得当,既保证了清晰度,又营造出一种古朴的韵味。特别是那个烫金或者说是仿古铜色的工艺处理,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低调却极具品味。内页纸张的色泽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不是刺眼的纯白,而是略微泛黄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对眼睛非常友好,这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装订方面,翻阅时感觉非常牢固,没有松散的感觉,即便是反复翻看,页脚和书脊的连接处依然紧实,这对于一本可能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整体而言,这本书从触觉、视觉上都传递出一种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和珍视,让人在尚未深入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它充满了期待和敬意,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