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如是說:《道德經》之科學演繹
定價:58.00元
作者:黃鋼漢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1153164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內容提要
重讀古代經典,已經成為當下流行的文化範式。《如是說:《道德經》之科學演繹》以*人稱的敘述方式,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對《道德經》做瞭創新解讀,闡釋本體論上的“道”和方法論上的“道”,論證《道德經》具有的哲學意蘊、科學價值和人文精神,揭示齣這部經典的傳世價值和永恒魅力。
目錄
《道德經》章020
《道德經》第二章027
《道德經》第三章034
《道德經》第四章042
《道德經》第五章047
《道德經》第六章052
《道德經》第七章056
《道德經》第八章060
《道德經》第九章066
《道德經》第十章072
《道德經》第十一章077
《道德經》第十二章080
《道德經》第十三章085
《道德經》第十四章089
《道德經》第十五章093
《道德經》第十六章097
《道德經》第十七章102
《道德經》第十八章109
《道德經》第十九章115
《道德經》第二十章118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128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132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136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149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159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164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167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172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178
《道德經》第三十章183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187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191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196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202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208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212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217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222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230
《道德經》第四十章235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241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249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256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263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271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278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284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288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294
《道德經》第五十章299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306
《道德經》第五十二章309
《道德經》第五十三章314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318
《道德經》第五十五章324
《道德經》第五十六章330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335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340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344
《道德經》第六十章348
《道德經》第六十一章353
《道德經》第六十二章357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363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368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373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377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382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388
《道德經》第六十九章391
《道德經》第七十章395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398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403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407
《道德經》第七十四章411
《道德經》第七十五章415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419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423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428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432
《道德經》第八十章436
《道德經》第八十一章44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閤上的那一刻,我內心湧起的是一種強烈的“重塑感”。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它更像是一種對既有認知結構的溫柔但堅定的衝擊。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不假思索接受的觀念,在經過作者的梳理和推演之後,開始暴露齣其內在的矛盾或局限性。這種被挑戰的感覺,是閱讀一本真正有價值的書籍所必需的體驗。它迫使你停下來,重新審視你看待世界的基本框架,並嘗試用更加精細和審慎的態度去構建自己的理解體係。這不是一本讀完就能束之高閣的書籍,它更像是一個持續發酵的思維伴侶,書中的觀點會時不時地跳齣來,在處理現實問題時,提供一個全新的參照係,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對復雜性有瞭更深的敬畏與駕馭能力。
評分從內容呈現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跨界融閤的膽識與執行力。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對既有理論的梳理和重述上,而是大膽地引入瞭許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分析工具和視角,試圖從一個全新的維度來審視和闡釋那些古老的智慧。這種嘗試的難度在於,如何避免為瞭融閤而融閤,最終變成膚淺的拼湊。然而,這本書成功地找到瞭那些潛在的連接點,並通過嚴密的論證將其固化下來,使得原本孤立的知識體係開始産生共鳴和交互。這種思維上的突破,極大地拓寬瞭我們理解既有文本的邊界,讓人意識到,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正在於它擁有無限的延展性和被重新詮釋的潛力。它提供的不是一個封閉的答案,而是一把開啓更多可能性的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內斂的質感,讓人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閱讀時沒有刺眼的反射光,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明顯的視覺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字體排版,行距和字號的拿捏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使得即使是相對晦澀的論述,也能被眼睛順暢地捕捉和消化。我特彆留意瞭書中圖錶的繪製方式,它們絕非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視覺輔助工具,幫助讀者在復雜的概念迷宮中找到清晰的路徑。整體來看,齣版社在實體書的製作上傾注瞭極大的心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的物理形態已經預示瞭內容的重量與深度。可以說,初次上手時,那種從指尖傳遞到心底的踏實感,為後續的閱讀體驗打下瞭堅實的物質基礎,讓人由衷地認為,這是一本被認真對待過的作品。
評分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展現齣極強的邏輯構建能力,它不像很多論著那樣,是綫性堆砌論點的集閤,反而更像是一個精心編排的迷宮,引導你按照預設的路徑去探索,每走一步都有新的發現,但又始終能讓你感受到整體的宏偉藍圖。我注意到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銜接處理得極其自然,前一個部分的結論,總能巧妙地成為下一個部分論證的起點,這種層層遞進的構建,讓讀者能夠持續保持對全局的掌控感。特彆是一些復雜概念的引入和展開,作者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通過一係列鋪墊,逐步構建起概念的完整框架,確保讀者在接觸到最深層次的思考時,已經擁有瞭必要的思維工具。這種對閱讀節奏的精準把控,使得即便是麵對橫跨多個領域的復雜討論,讀者也不會感到思維的斷裂或疲憊,全程體驗下來,更像是在參與一場精心策劃的思維探險。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相當具有個人辨識度的,它並非傳統意義上那種學院派的枯燥說教,而是滲透著一種老道的、帶著洞察力的敘述腔調。作者似乎總能在看似最日常的描述中,精準地切入核心的哲學命題,這種“四兩撥韆斤”的錶達方式,讓人在讀到某些段落時,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迴味那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意。我尤其欣賞他處理轉摺句的方式,常常在一個看似平鋪直敘的句子後,突然拋齣一個犀利的觀點,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讓人茅塞頓開。這種流暢又不失力量感的文字,使得原本可能被視為艱澀的議題,變得鮮活且富有生命力,仿佛作者正在你耳邊,用最精煉的詞匯,為你闡釋宇宙間最宏大的規律。這種行文上的老到和精準,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和對知識的吸收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