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柳宗元集
定价:22.00元
作者:卫绍生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4833113
字数:
页码:2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目录
论
封建论
四维论
天爵论
守道论
辩侵伐论
六逆论
议辩
晋文公问守原议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论语》辩(上)
《论语》辩(下)
辩《晏子春秋》
碑志
箕子碑
终南山祠堂碑并序
湘源二妃庙碑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
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
吕侍御恭墓志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
对问
愚溪对
对贺者
说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深知柳宗元这个人生的跌宕起伏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被贬谪后的经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在收录作品时,对时间和事件的关联性做到了极好的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排序,而是清晰地标注了每一组文章创作的背景,比如哪几篇是他在永州时期的“自伤之作”,哪几篇又是他晚年心境转折的体现。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柳宗元精神地图”。当我读到那些充满悲愤和孤寂的篇章时,有了时间线的参照,那种共鸣感是加倍的,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在逆境中如何挣扎、如何坚守。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人来说,这种编排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让历史的碎片重新聚合,让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而鲜活。这是一次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体察。
评分我个人对古文的鉴赏,往往会着重于其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的创新性。柳宗元作为唐代文学革新的重要人物,他的文章在结构上常常有独到之处,比如他如何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或者在叙事中穿插哲理思考。这本书在导读部分对这些文学技巧的分析,简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那种空泛的夸赞,而是拿出具体的段落进行剖析,比如如何通过环境的描写来反衬人物的心境,或者他那种“寓景于情”的独特笔法。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导读,我发现自己以前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过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很多精妙之处都被忽略了。现在,带着这些“工具”去重读原篇,简直是豁然开朗,仿佛有位高明的老师在旁边指点迷津。这种对文学性的深度挖掘,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文集汇编,更像是一本结合了文学批评和欣赏指南的工具书。它真正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读”古人,而不仅仅是“看”古人的文字。
评分我最近在深入研究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特别是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政论文章特别感兴趣,这本书的选篇和注释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以往读这些古文,最头疼的就是那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解释不清不楚,导致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然而,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做得极为详尽和精准,每一个关键概念、每一个历史背景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而且注释的语言也十分现代化,没有那种生硬拗口的文言翻译腔。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才能理解的篇章,编者附上的背景介绍深入浅出,一下子就打通了阅读的障碍。我记得有一篇论述边患的文章,如果没有注释点明当时各藩镇的实际情况,真的很难体会到柳宗元那种忧国忧民的急切心情。这种细致入微的学术支撑,让我在阅读时能更深层次地进入文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复杂性。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和研究柳宗元思想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极佳的入门和进阶读物,它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完全没有那种“为了翻译而翻译”的匠气。我特别关注那些气势磅礴的政论篇章,比如他驳斥某些错误的政策主张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凛然正气和逻辑推演的严密性。原著中的很多句子,其力量感和节奏感是中文特有的,如果译者处理不当,很容易就显得平淡无力。但这本书的译文处理得非常高明,它抓住了原文的情感内核和逻辑骨架,用流畅、有力且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将其重塑出来。阅读译文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那种“宁折不弯”的士人风骨,那种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有时候,我甚至会把原文和译文对照着看,体会译者在“信、达、雅”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时候,译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字面意思,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这个生活在千年之后的人,依然能被那些伟大的思想所震撼和鼓舞。这种高质量的翻译,极大地拓宽了这部经典可以触及的读者群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棒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非常舒服,有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重量。我特别喜欢出版社在内页排版上花费的心思,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文人的风骨,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拥挤。要知道,阅读经典,体验感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我之前也收藏过一些古代文集的版本,但大多在工艺上显得粗糙,要么就是排版让人眼花缭乱。而这一本,从书脊的装订到扉页的设计,都透露着一种对经典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种用心制作出来的实体书,是冰冷的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品味每一个细节,比如那微微泛黄的纸边,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可以说,光是作为收藏品,它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