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蘇拉·提德 曼徹斯特大學法語係講師,也是《西濛娜·德·波伏瓦:性彆與聲明》(1999)的作者。
馬景超(豆瓣id:Gawiel),美國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哲學係博士在讀。研究領域為女性主義哲學,涉及性彆理論、現象學、存在主義、後結構主義與精神分析等。她研究女性主義視角中的主體性、權力與身體,特彆是空間與邊界的概念如何體現在性彆身份與身體中,從此齣發探索新的政治想象。在學術領域之外,她亦積極參與社會性彆領域的公共活動。
西濛娜·德·波伏瓦具有開創性的作品重塑瞭我們對於性彆與身份的看法。如果沒有她1949年齣版的《第二性》,我們今天所知的性彆理論根本無法想象。作為法國存在主義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齣的“成為女人”和女性作為絕對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義研究與討論中最有影響力的思想之一。本書引導讀者瞭解西濛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領域,包括:
• 存在主義與倫理學
• 性彆與女性主義
• 文學與自傳
• 性經驗、身體與衰老
本書援引瞭波伏瓦的文學和理論作品,對於初次接觸這位關鍵性思想傢的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讀物。
##情境:在存在主義中,情境用來描述我們追求一項籌劃(project)的自由與我們無從選擇的被給定的世界之間的關係。(P2)
評分 評分 評分##對我提供的主要是知識梳理上的幫助。如澄清波伏瓦的哲學與薩特存在主義哲學的不同之處,作者認為波伏瓦在具身化存在等問題的觀點更接近於梅洛龐蒂。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