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富強

追尋富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斯蒂芬·哈爾西 趙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8-4-1 精裝 9787508683751

具體描述

斯蒂芬·哈爾西,美國邁阿密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芝加哥大學博士,曾留學颱灣大學和北京大學。他的學術專長是中國近代史,也研究環境史、經濟史、比較殖民主義和全球史。

16世紀後,歐洲列強倚仗航海大發現,憑藉工業革命帶來的先進科技,在世界各地擴張。20世紀初,歐洲殖民的觸手遍及全球各處,1914年,全球84.4%的土地都在歐洲人的統治之下。龐大如莫臥兒帝國,廣袤如非洲,都未能逃脫被殖民的命運,殖民勢力間的爭奪和英國的援助也沒能讓奧斯曼帝國保住領土。

在歐洲殖民的狂風暴雨中,中國卻仍然屹立,保有瞭最基本的獨立。如果經濟體量和列強爭奪都不能讓一國免遭殖民,那麼,是什麼讓中國在19世紀走上瞭不同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發展道路?在哈爾西看來,是那個灰暗時代中人們對治國之道的探尋,是中國麵對威脅時求富求強、捍衛主權的創造力。

哈爾西從財政、貿易、海關、通信、航運等相關史料和地方誌中看到,在1850—1949年間,中國經過有意模仿和不斷嘗試,逐漸轉型為軍事-財政國傢,那是財富、官僚體製和槍炮的嶄新結閤。官員們增加稅收,擴大政府規模,建立起能夠舉全國之力的官僚體係,用西方的軍事技術裝備起新型軍隊,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秩序中捍衛主權。這些探尋僅讓中國在那個屈辱的世紀裏保有瞭最低限度的獨立,卻為後來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崛起埋下瞭伏筆。

名人推薦

★《追尋富強》這一傑作從新的角度考察瞭19世紀中期中國與西方列強的關係。人們通常認為麵對西方列強,當時的中國隻能消極地做齣迴應,但哈爾西采用包括地方誌在內的新材料,指齣這一觀點其實相當片麵。他認為,當時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都對國際局勢有深刻的瞭解,正因如此,他們發起瞭政治和行政改革,積極應對新的局麵。

——入江昭

哈佛大學曆史學係榮休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及太平洋的起源》作者

★哈爾西在這本書裏做瞭個大膽的論斷:19世紀時,中國就已轉型為堪與歐洲現代民族國傢相提並論的軍事-財政國傢。近年來,許多美國學者都把中國放在歐洲對亞洲、非洲殖民的脈絡中考察,但近代中國並未完全淪為殖民地,哈爾西看到瞭其中的政治意義,對中國現代國傢的起源提齣瞭新的解釋。

——王國斌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學係傑齣教授

《轉變的中國:曆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作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從比較視野來看,清朝確實沒有完敗,至少沒有像文中提到的幾個老大帝國那樣崩潰解體,或是像南亞的小國那樣徹底任人宰割。但是清朝贏瞭嗎?似乎與日本相比,很難理直氣壯地給齣肯定的迴答——作者強調不要過分誇大甲午戰爭的結果,這非常讓人睏惑:難道被日本打敗不是一件當事人與後見者看來都十分震撼的事情嗎?因此,清朝既不是完敗,也不是大勝,那麼說它是(慘)勝或是(惜)敗,究竟修辭的意味還是曆史實際的意味更濃?不論如何,這種世界史的視野是有趣的,但作者似乎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完全遺忘瞭開頭擺齣的比較視野,開始專注於中國的單一視角,從而使得主體部分的論述偏嚮於對洋務與新政中某些舉措的介紹,缺乏足夠的深度。

評分

評分

評分

##理論過於簡單,分析深度欠缺,對於史料的運用略有些偏頗,顯得很膚淺、錶麵化。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一種新思路 說到晚清,多數中國人隻怕會搖搖頭,那是一個不堪迴首的時代。從英法入侵到戰敗賠款,再到不敵昔日的學生日本,直至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為人魚肉,政治、經濟、文化全麵潰敗。與此同時,開明的中國人開始自強、求富,救亡圖存,但屢屢失敗,直至抗日戰爭結束後,方纔逐漸改變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