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译者:王太庆,著名翻译家。
柏拉图对话著作中的两篇,《卡尔弥德篇》所讨论的主题是“节制”(sophrosyne)。 《枚农篇》的对话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枚农,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必先清楚“美德是什么”才能确定地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它问题。
##明智毫无益处。
评分 评分##卡尔弥德啊,我的咒语也是这样。这是我在军队里服役的时候跟札耳摩克锡的一位特拉基医生学的,这些医生据说有使人不死的能力。据他说,一切好的和坏的,不管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整个人方面的,都是以灵魂为发源地,都是从那里流到各处,就像从头部流到眼睛那样,所以我们必须密切关怀灵魂,才能使头部以及整个身体处于良好状态。他说:“朋友,要治疗灵魂必须使用某些咒语,这咒语就是美好的话语。凭着这些美好的话语,灵魂中就产生了明智,在产生了明智、存在着明智的地方,就很容易造成头部和全身的健康。”他教我治病和念咒的时候还说:“你要记住,不要轻易听人劝告给他用这个方子治头痛,除非他先把灵魂亮出来给这个咒语治疗。因为今天大多数人的错误就在于以为可以分别地治疗某个部分而不管其他部分。”钓雪按:这真是苏格拉底的《黄帝内经》哟。
评分##做核酸排队时读完。很有年代感的译本。如αίτίας λογισμῷ,陈康译“用因果思维缚系”;王太庆意译“用推理的方法追索出它们的原因”,直译“以原因的推理法”,指出“推理,不是顿悟”,“原因,即由多推出的一(相),不是由因推果的演绎法”,显然是遵从其师。进而ἐπιστήμη亦通译为“知识”,仅在注释强调“指确切的科学知识,不同于泛泛的意见”,在如今看,大概未明确出英美学界常论的capacity一层含义。当然这些无法强求。《卡尔弥德篇》展示了一个“欲火中烧”的苏格拉底形象,这种形象似乎在汉语里很难找到。苏格拉底所说“预言”其义依旧飘渺难寻:“可是如果真有那样一个人……有如荷马所说的得瑞夏在死人中间一样:只有他能预言,因为别人都是飘来飘去的黑影。在品德方面,这人与别人的关系正如实物之于影子
评分 评分##“看”“我并不反对你给词语赋予喜欢的含义,只要你用词的时候把含义确定下来我就满足了。”“是品德,还是一种品德?”“学习是回忆。”
评分##高山低谷。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