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以哲学史解释存在与时间。
评分##以哲学史解释存在与时间。
评分##每天都看一章。实际上我也喜欢读这种研究问题的书,虽然读得很慢,而且还需要重读,但会很有收获。最近没事也在iphone上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正好互为启发吧。 读完了全书。上半部分是在回顾四个重要的问题,并且引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黑格尔...
评分##感觉有一些地方翻得不太严谨
评分##关于本书个人的体验有三点。一,几乎可以说所有形而上学书籍里这本读的最痛快;二,也是哲学书籍里几乎没有参考英译本的阅读,赞美且佩服译者!三,非常喜欢。
评分 评分##从康德的存在不是实在谓词,“是”也“不是”说明实在的实在是不靠谱的,那么解构实在问题是实际性、实存性问题。延伸向上,直追古希腊哲学。存在的时间问题分析庸俗的时间观,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柏格森均在时间上庸俗化,海德格尔发现这一庸俗时间观背后统一的本源性时间的时间性问题,此在的存在于世界之中依靠于时间性建构,超越于主体达成主客合一的超越者存在。此在就是超越者。
评分##在《存在与时间》中未曾得到展开的存在论渊源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铺展,沿着从希腊时期的存在论差异(外观与置做)问题到中世纪的本质与实存的分说,再到康德的先验哲学(存在并非实在的谓词),展现了存在论差异作为本质的哲学的历史性演进,每一个哲人作为分说着存在的此在是如...
评分##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大的立场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强调存在于孤立的现象,一个强调揭示于存在的此在,算是两手都要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