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

国民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昌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0-11-1 平装 9787520169929

具体描述

郭昌文,安徽太湖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福建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在《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用户评价

评分

##浅尝辄止,对问题的阐述还是不够透彻。蒋对地方实力派的收服有着国民党内部的党争和中央与地方的政争的背景,其整个过程是随着红色割据和日军侵华的不断扩大,地方实力派作战不利而使得蒋对地方的渗透不断增强。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发展,蒋对各省的渗透和统治也不断稳固,等到抗日战争结束,蒋基本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大一统,可惜很快第二次内战爆发,这一大好形势也随之而去,原被压制的地方实力派重新抬头。其实作者并没有讲清楚为何会出现地方实力派,这一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到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的抬头,在变法和新政的背景下改革军制,各地自行编练新军,从而在辛亥时期出现了一地点燃,多地爆破的情况,地方势力全面崛起。联省自治风潮只不过是地方要求中央将现实全面予以承认,将其结果合法化的诉求。

评分

##作者用力不谓不深,但全书的组织编排有问题。夫攘外先安内,蒋介石削弱群雄,统一政令,此过程一波三折,此题材也扣人心弦。但全书如学术论文之拼凑,叙事既非以时间线,考证又非以人物线,议论更不敢僭越常谈,故读之如同嚼蜡,可谓不善文也。如此题材,宜将各派势力分门类,一一简述流源,介绍首领,再记述蒋氏削弱它的手段与始末,条目清楚,读者易于接受,而此书或可因此成为学术与通俗相结合的读物,受众更多,反响更大,岂不美哉!

评分

##1 唐生智反蒋,打“护党救国”旗号,阎锡山的电报战也是争党统,不能说他们是warlord 2. 作者反对长征放水说,但蒋为何中途北上呢,对苏日态度,也是要给出更好解释的,明知其只能半尴不尬地“熟察趋势”,曲与周旋,却说什么蒋又不缺入川理由,没必要借机经营大后方,那为什么田颂尧以剿共不力撤职?说蒋曾徘徊在“移首都于西北,集中主力于陇海路”,“以西北为立国保种之根据”,更像证据了,西南方面及冯玉祥责蒋纵共、借刀杀人,黄绍竑建议其“先收拾岭南”,“以黔制桂”的效果也很好,但偏说蒋是情绪忿切,实际缓进,“倘匪能肃清,则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均可迎刃而解”,但不就是这种态度导致了放水么?3. 蒋一度设想元勋院或元帅院,自思“或先联邦,而后统一为得乎”,十九路军调闽不是消耗是拉拢,几条不错。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学界的一些成说有所批评,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多层次,整体上还算不错。认为蒋介石借“剿共”“削弱异己”存在泛化与标签化的倾向,国民政府初期以整合地方实力派为主要任务,1932年之后以“剿共”为优先,对地方实力派妥协,“毋宁说‘剿共’背景下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更能概括其完整面相。”同时在对外民族主义背景下形成了并不坚固的整合局面。在制度层面,国民政府在制度上的尝试,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蒋介石的权谋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高估。最后指出国民政府整合的三个基础:①全面抗战;②以中央军为后盾,各种权谋并用以及策略调整;③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蒋介石个人权威。问题可能是个案分析过于个案了,有点散乱,个案分析与整体分析融合得不是很好。此外,中央政府内部的派系与地方派系之间的互动也值得研究。

评分

##修正了放水说等一系列常见误区,就是涉及的那啥的时候突然伟光正让我有点绷不住

评分

##对学界的一些成说有所批评,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多层次,整体上还算不错。认为蒋介石借“剿共”“削弱异己”存在泛化与标签化的倾向,国民政府初期以整合地方实力派为主要任务,1932年之后以“剿共”为优先,对地方实力派妥协,“毋宁说‘剿共’背景下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更能概括其完整面相。”同时在对外民族主义背景下形成了并不坚固的整合局面。在制度层面,国民政府在制度上的尝试,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蒋介石的权谋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高估。最后指出国民政府整合的三个基础:①全面抗战;②以中央军为后盾,各种权谋并用以及策略调整;③在前两者基础上形成的蒋介石个人权威。问题可能是个案分析过于个案了,有点散乱,个案分析与整体分析融合得不是很好。此外,中央政府内部的派系与地方派系之间的互动也值得研究。

评分

##差强人意。非个案的第一、二、九章尤其有悬浮、啰嗦之感。本书有毫不避讳的“翻案”性质,但最后用所谓的“整合”来代替之前的“放水”、“削弱”等词,似乎称不上新的历史发现或历史解释,而是一种修辞或描述上的精确化,这样力度就弱了很多。而新旧观点之别,似乎可以用处理史料时侧重于“论心”还是“论迹”来理解,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老的观点依然可以用作者在232页的原话形容:“从大趋势而言,这种说法并无不妥”。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反而是何成濬一章的前半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