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蓋爾·威廉姆斯(Abigail Williams),曆史學者,牛津大學聖彼得學院教授,研究方嚮為十八世紀曆史。著有《詩歌與輝格派文學文化的創造》。
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由於印刷業的蓬勃發展,書籍成為自我提升、傢庭娛樂和鄰裏社交的重要工具。《以書會友:十八世紀的書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紀英國中産階層的閱讀生活,關注他們如何獲取並閱讀書籍,閱讀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大眾閱讀偏好與書籍齣版甚至是文學體裁發展間的互動。作者用文學性的筆觸,重現瞭十八世紀的閱讀場景,進而使我們窺見當時的社會心態與文化風尚。《以書會友:十八世紀的書籍社交》入選《華盛頓郵報》50本“受歡迎的非虛構圖書”,是一本優秀的、有深度的書籍史著作。
##本書算不上一本嚴格的學術著作,應歸類英國十八世紀的書籍使用概述。雖有啓發,但這本書相比較於在中國的書籍史研究的意義,顯然在英國18世紀社會研究的參考性上價值更大。之所以這麼講,一來在中國傳統社會,書籍的社交性局限在精英士大夫階層。二來現代中國書籍的大量印刷,以及教育的普及,以及替代性社交工具(例如電影)的齣現,自然不能再如本書所示加以討論。 當然,可以略加延長的是,傳統中國通過藏書抄書所帶來人際網絡延展也許是一個話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近期讀過的較好的一本書。視角獨特,思維細膩,啓發眾多聯想。
評分##作者不像是研究,而是在講故事,鮮活的人與心理,閱讀體驗很好的一本書。感覺書名翻譯得還是有些問題的,“社交”不是核心話題,隻是其一,整體上是18世紀的閱讀狀況一覽。閱讀本身是虛浮的,但它是溝通時代與大眾的橋梁,閱讀史的意義也大體在此。
評分 評分##全麵細緻,討論瞭與書有關的各個問題,silent reading/social reading,銷售/購買/藉閱,編選/刪節/摘抄,詩文/戲劇/小說等等。運用的史料類型很豐富,竟然還有小偷的偷盜記錄。後幾章有部分內容似乎有些偏離主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