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巴姆巴赫,德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哲學係教授。著有《詩歌中的正義尺度: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與策蘭》(2013),《海德格爾之根:尼采、國傢社會主義與古希臘人》(2003),《海德格爾、狄爾泰與曆史主義的危機》(1995)。參與編輯瞭《哲學傢和他們的詩人:康德以來德國哲學的詩意轉嚮》(2019)。即將齣版《陌路歸鄉:解讀海德格爾哲學中的“荷爾德林”》。
本書是倪梁康、卓立主編的“曆史現象學研究叢書”中的第一本,由查爾斯·巴姆巴赫著,書中對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早期的所謂“曆史主義的危機”進行瞭解釋。他將曆史主義的危機簡要概括為:許多德意誌知識分子在1900年代對曆史研究中之方法和對象的過多關注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他尤其強調兩種影響:一是相對主義對絕對價值的解構,二是專注於過去而對當下的解構。全書分以下幾章:科學主義與曆史主義夾縫中的德國哲學;文德爾班的科學分類學;海因裏希·李凱爾特的曆史科學知識論;威廉·狄爾泰的“曆史理性批判”; “時間的斷裂”:青年海德格爾對曆史主義的解構。
##這書應該是四篇獨立的論文湊成的,各章節之間不太緊密。書中談論的四位思想傢在危機的招牌下被串到瞭一起,這種危機首先錶現為科學主義和曆史主義的矛盾。然後錶現為新康德主義的價值哲學對曆史相對主義的批判,再然後錶現為狄爾泰思想中始終未能解決的內在矛盾,即曆史意識的有限性和科學的普遍有效性。最終,錶現為海德格爾對西方文明內在矛盾的揭示:古希臘的在場存在觀和基督教的時間經驗在根子上的不兼容。在海氏看來曆史學傢關注過去恰恰是遺忘曆史根源的錶現,曆史被理解為奠基於此在時間性的曆史性,是朝嚮將來而非過去的,曆史主義的危機反而成為瞭一種轉嚮的契機。本書為理解海德格爾提供瞭不少哲學史的背景知識,尤其是海德格爾和新康德主義之間的關係,這方麵內容在中文譯著裏比較匱乏。但行文思路囉嗦混亂,思辨性差,尤其海德格爾部分。
評分 評分##讀完導論部分,作者批判現代主義和後現代,特彆是重釋海德格爾對曆史主義的批判及其揭示,還放在瞭狄爾泰和新康德主義的視角內探討。其實值得一讀的,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哲學史”瞭。
評分##從知識論到存在論,從曆史主義到曆史性,海德格爾不是“參與”曆史主義的討論,而是“解構”瞭曆史主義本身。
評分##作者試圖在曆史主義的譜係中為海德格爾尋得一個位置,而之前的新康德主義西南學派(文德爾班 李凱爾特)和狄爾泰都算是鋪墊。 講的並不是很清楚,好處是比較詳細。 在現代性危機的背景下理解曆史主義,新康德主義和狄爾泰分彆試圖以科學分類與詮釋學的世界觀哲學來解決曆史主義的危機(曆史主義與科學主義之爭),但二者的思想均有著笛卡爾—康德知識論傳統的深刻烙印(柯林武德將其錶述為實證主義殘餘)。而青年海德格爾則以對人類曆史性的本體論闡述“解決”瞭這一危機,同時也昭示瞭後現代思想的興起。
評分##很平庸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