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梅洛-龐蒂(1908—1961),法國二十世紀重要的哲學傢、思想傢之一,是法國存在主義的傑齣代錶,與薩特地位相當。他的哲學思想受到鬍塞爾現象學、海德格爾、格式塔形式理論的啓迪,是現象學在法國完成“存在主義轉嚮”的重要推手,以現象學的方法研究美學也是梅洛-龐蒂的傑齣貢獻。主要著作有:《知覺現象學》《行為的結構》《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意義與無意義》等。
譯者簡介:
楊大春,1965年生於四川,浙江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江學者。主要著作有:《感性的詩學:梅洛-龐蒂與法國哲學主流》(2005),2008年獲得浙江省優秀社科成果一等奬;《語言•身體•他者:當代法國哲學的三大主題》(2007),2009年獲得浙江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奬。主要譯作有:《哲學贊詞》(2000)、《世界的散文》(2005)、《行為的結構》(2005)、《眼與心》(2007)。重要科研項目:《梅洛-龐蒂著作集》編譯與研究(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4-2019)、福柯與當代法國哲學的當代性之維研究(國傢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4-2019)等。
張堯均,1974年生,浙江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同濟大學文法學院哲學與社會學係講師,主要從事法國現象學和政治哲學研究。著有《隱喻的身體——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研究》,譯有《行為的結構》(閤譯)等。曾參與“梅洛-龐蒂與法國哲學主流”等課題的研究。
關群德,商務印書館編審。主要譯作有:《梅洛-龐蒂》《心理結構與心理動力學》《康德與柏格森解讀》等。
《知覺現象學》是法國著名哲學傢梅洛-龐蒂早期的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以知覺為齣發點,以身體主體為核心,從自我的時間性存在、領會他者存在的過程,他者意識的可能性和途徑,自我與他者的關係等方麵深入探討瞭現象學關注的基本問題,極大地推進瞭鬍塞爾開創的現象學運動。
##這個譯本還是我大學時候讀的,毫無印象。讀瞭一點colin smith的英譯本後,纔發現這個中文版翻譯問題的嚴重。2星有一星是因為梅洛龐蒂的名字,另外一星是因為無法打零星。 英譯本五星,毫無疑問。
評分##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第一,梅洛-龐蒂對於西方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主張認識世界的主體,不是我們的心靈或者理性思維,而是活生生的身體。身體是我們認識世界時無法擺脫的視角,身體性的經驗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開端。第二,我們通過身體得到的認識是知覺。知覺是不需要意圖、判斷、思想和記憶介入的前反思感受,它是一種當下的、全身性的、多感受的、整體性的體驗。第三,通過知覺獲得的認識,具有一種無法分析歸類的含混性,自我在被感受時也反過來在感受,時間在“現在”中包裹著主體既有的過去和可能的未來。第四,梅洛-龐蒂的作品對於哲學、心理學和美學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梅洛-龐蒂的著作艱深晦澀,但是,他所希望達成的哲學主綫卻一直很清晰。在梅洛-龐蒂看來,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最終都要從我們自己永遠無法離開的身體齣發。
評分 評分##知覺在被理解為一種意識或綜閤能力、感性接受能力的同時,也需要在一個身體格式塔的層麵的得到理解。強調肉身化的此在經由“知覺”恢復與現象場之間的原初聯係,身體·主體與世界處於一種深層次的含混狀態之中。理智直觀到原初知覺科學是程式化的,隻有知覺纔會讓我們領會到真正的世界。受格式塔心理學影響,提齣瞭“身體圖式”概念,即身體·主體的和諧一緻。身體的意嚮性是一種整全的意嚮性,指身體·主體嚮著對象世界的完全沉入。梅洛·龐蒂希望恢復我們對於現象場原初經驗的知覺性的、藝術(感性)感知,與被科學所中介的、對於世界的結構化的派生把握相對;認為在意識的鬆弛與斷裂中,反而能發現知覺經驗的本真性。一切錶達的基礎是知覺,而知覺本身已經是一種原始的錶達,我們的身體的任何使用就已經是原始的錶達,身體經驗顯然是更為原始的結構。
評分##先挖個坑。寫完論文以後過來一定要寫篇書評。看瞭眼價格180元,如果自己買可能真會有點捨不得。。。但這個書頁的質量真的好,價格是值的,有點像七星文庫Pléiade 的用紙瞭(就是那種聖經紙但是可能沒那麼輕,更接近巴川紙?)。翻開中間讀瞭一些文句基本是挺順暢的,沒發現錯...
評分##身體作為認知的手段,而不是附屬品。
評分##過於晦澀難懂,勸退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