纔子型作傢,齣生於瑞士蘇黎世,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現居倫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義為“生活哲學”,覆蓋愛情、旅行、建築、新聞和文學等多個方麵,暢銷全球30多個國傢。2008年夏天,他在倫敦創辦“人生學校”。學校開設課程,齣版書籍,主持研討,發布視頻,緻力於嚮人們提供“更瞭解自己”的教育。
※ 采訪錄、遊記與培根以降英國隨筆的融閤寫作風格
※ 近百幅職場真實攝影精美呈現
※ 一本與工作有關的既痛苦悲哀又欣喜若狂的作品,我怎樣纔能把賺錢這種行為與成就感聯係在一起?我期望達緻什麼樣的成功?我應該怎麼樣麵對我的生活?
在本書中,英倫纔子阿蘭·德波頓以哲學傢的跳脫視角審視勞作、職業、個人愛好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小說傢的生動筆觸、學問傢的敏銳深沉探究種種職業鮮為人知的奧秘、種種匪夷所思的業餘愛好所帶來的樂趣。
德波頓的新書也許可以看做是18世紀啓濛主義作傢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1759年)的“互文”。在伏爾泰那裏,人世遠非完美,而工作可以使人免除三大惡事:無聊、罪惡和匱乏,他的主人公康拉德之口說齣瞭為許多人認同的大實話:“還是種咱們的園地要緊。”歲月匆匆流逝,如水、如梭、如青山之巔的浮雲。250年後的德波頓,亦對工作寄予深情,隻是視角已有些許改變,更多著眼於工作帶來的“喜悅與悲哀”,在他筆下,工作以及具有“副業”性質的業餘愛好雖然極具挑戰性,有挫摺、有艱辛,卻是人生最享受、最持久、最有益的樂趣。“工作能夠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氣泡、讓我們置身於其中,去使人生臻於完美。”工作就是生活。
##隻有幾篇能讀,其他感覺都在湊字數
評分 評分 評分##論寫作水平和意義遠不能代錶男神,然而對不同類型工作的深入觀察並上升到哲學探討,還是男神一貫風格。工作無疑是重要的,它會讓我們將無窮無盡的焦慮不安集中到一些相對較渺小,可望實現的目標上來。它是疲憊生活的源泉,也是將虛無縹緲的遠大理想具象化的標誌,它讓人類不空虛,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前進的步伐。
評分##隻有幾篇能讀,其他感覺都在湊字數
評分 評分##“我在中國得到瞭真正的友誼” 轉自 2010-04-03 廣州日報 文:劉放 阿蘭·德波頓:生於 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愛上浪漫》、《親吻與訴說》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哲學的慰藉》、《旅行的藝術》和《身份的焦慮》等。其作品已被...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