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到《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后,最先翻阅的是《难经》中关于“脉象”的章节。我对中医诊断中,医生通过“切脉”来判断病情的神奇之处一直很着迷。《难经》中对各种脉象的描述,虽然言简意赅,却字字珠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脉搏跳动的频率,更是将脉象与脏腑的功能、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联系起来。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浮、沉、迟、数、虚、实”等基本脉象的解释,并尝试着根据书中的描述,在自己身上感受这些脉象。虽然自己切脉的准确性无法与专业医生相比,但通过这种练习,我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理论。书中所说的“浮脉,浮而有力,为风热;浮而无力,为风虚”,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两种不同的病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死脉”的描述,它通过对一些异常脉象的细致观察,来预示生命的终结,这在古代医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经验。书中还提到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强调了脉象只是诊断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这种严谨的诊断方法,让我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发现,《难经》中关于脉象的描述,不仅限于疾病状态,也包括了健康的脉象,比如“平和之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虚不实”,这让我明白,健康的脉搏也是一种信息。
评分我最近收到了《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这本书让我对“经络”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经络”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难经》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精炼的语言,将人体的经络系统描绘得栩栩如生。书中对“十二经脉”的走向、起止点、主治病症的描述,让我仿佛能看到一条条无形的“高速公路”在体内运行,将气血输送到全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络是行气血、营阴阳、主司关节、宗主四肢”的论述,这清晰地解释了经络在人体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通道,更是生命活动的载体。我尝试着将书中的经络走向与我自己的身体感受联系起来,比如当我感到肩颈僵硬时,我会想到“膀胱经”和“督脉”的走向,并尝试着去拉伸这些部位。书中对“奇经八脉”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人体在十二正经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精妙和复杂的调控系统。它仿佛是一个“蓄水池”和“输水道”,调节着全身的气血平衡。我还注意到,《难经》中提到了“经络不通,则身体百病生”,这让我对保持经络畅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关注身体的“隐性”结构,如经络,同样重要。
评分拿到《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我最关注的是《神农本草经》的经典地位。这本书被誉为“药物学之祖”,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我对书中对药物分类的“三品”——上、中、下——非常感兴趣。上药是养生保健的,可以久服;中药是治病的,可以根据情况服用;下药是治病的,但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既体现了药物的功效,也强调了使用的原则,非常科学。我仔细研究了书中对各种草药的描述,比如它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法用量。像“人参”,书中描述它“味甘、微苦,温。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这些功效,我平时在一些养生文章中也常看到,但能直接看到其源头,感觉意义非凡。书中还记录了很多有趣的药材,比如“何首乌”,听说可以乌发,我在书里找到它“味甘、涩,微温。能益精气,长肌肉,填精髓,强筋骨,活血脉,止盗汗,齿落更生。”这些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中可以窥见古人对生命修复和延缓衰老的追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附子”的记载,它被列为下品,有大毒,但又“回阳救逆第一品”。这种两面性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中医药物的复杂性和精妙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中药不仅仅是简单的化学成分,更是承载着生命能量和哲学思想的载体。它让我对“药食同源”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很多食材也被列为药物,比如“大枣”,不仅能健脾益气,还能安神。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这本书中的《神农本草经》部分,让我对“食疗”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收录的很多药物,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比如“稻米”、“麦”、“大豆”等等。它将这些食物的性味、功效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日常饮食的选择,本身就在进行着一种“食疗”。我翻阅了书中关于“谷、菜、果、肉”等类别的记载,发现很多我们认为的普通食物,在中医看来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比如“大枣”,它不仅能补脾胃,还能安神,常用于改善失眠。书中还提到了“生姜”的散寒作用,以及“大蒜”的杀菌作用,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种“药食同源”的理念,让我感到中医的智慧是如此贴近生活,并非高高在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寒、热、温、凉”四气和“甘、酸、苦、辛、咸”五味对人体的影响的阐述。它让我知道,即使是同样一种食物,在不同的烹饪方式下,其对身体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药典,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的实用指南。它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尝试着去选择更有利于健康、更有“药用价值”的食材。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了《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说实话,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张配套的光盘。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插进电脑,发现里面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扫描,而是精心制作的动画演示和专家的讲解视频。特别是关于《神农本草经》的部分,它将那些药材的形态、生长环境、炮制方法,甚至是药效的原理,都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视频中详细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参”,它们的根茎、叶片、花朵的特征都一目了然,还有采挖、晾晒、炮制的过程,让我这个对草药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快速掌握。更绝的是,讲解老师还会结合现代药理学知识,解释这些古老药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比如龙胆草的苦味成分对肝胆的作用,金银花的抗炎机制等等,这让《神农本草经》的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变得鲜活且实用。光盘里还有很多关于辨识常见药物的技巧,以及一些经典方剂的演示,比如如何准确地配伍“桂枝汤”来治疗风寒感冒,视频中会一步步展示药材的量、炮制的要求,以及煎煮的方法。我记得其中一段视频讲解了“乌头”的毒性以及如何安全使用,这一点让我深感中医的严谨和对生命的敬畏。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让我对中药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立体。这本书的附加价值,完全体现在这张光盘上了,它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
评分拿到《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之后,我最先被《难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所吸引。这本书将“阴阳”作为理解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贯穿始终。我反复阅读了书中关于“阴阳”在人体不同部位、不同功能上的体现,比如“阳气者,如天之与日,……阴气者,如地之与月”。这种将天地万物与人体进行类比的思维方式,让我对“阴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阳盛则病”,“阴盛则病”的阐述,让我明白,任何一种“过”,都会导致身体的失衡。《难经》中关于“少火”和“壮火”的区分,也让我看到了“阴阳”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我尝试着将“阴阳”的理论应用于理解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比如“阴虚则发热”,“阳虚则畏寒”。书中还强调了“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一旦阴阳失调,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这种“平衡”的思想,不仅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病理和治疗上。它让我明白,中医的治疗,往往不是追求单一的“治病”,而是追求整体的“调和”。这本书让我对“阴阳”这个概念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精妙之处。
评分收到《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后,我立刻被《难经》中的“脏腑”理论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对人体器官的简单介绍,更是将每个脏腑的功能、生理病理特点、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书中对“五脏六腑”的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框架。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心”的部分,它被描述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让我看到了古人对“心”在精神活动中的核心地位的认知。书中还提到了“肝藏血”,“脾主运化”,“肺主治节”,“肾藏精”,这些简洁的描述,却包含了脏腑最本质的功能。我尝试着将书中的脏腑理论与我自身的身体感受相结合,比如当我感到焦虑时,我就会想到“肝主疏泄”的功能是否失调。书中对“六腑”功能的解释,也让我对它们的“传化糟粕”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相火”的讨论,它将一些看似难以解释的生理现象,如“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中医的脏腑理论,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的认识体系,它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个具体的解剖器官,而是代表着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套《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对我来说,最大的惊喜是《神农本草经》中关于“毒性”的阐述。现代人谈“毒”色变,但《神农本草经》却以一种更辩证的视角来看待药物的毒性。书中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药物多有毒性,但同时也被赋予了强大的治病能力。这让我意识到,很多药物的“毒”,并非绝对的坏,而是其药性过强,使用不当则伤人,但掌握得当则能药到病除。我仔细研究了书中对一些有毒药物的描述,比如“巴豆”,书中说它“味苦、辛,大寒。有大毒。主治寒癖,积聚,蛊毒,痈肿,下水。一名,巴莶。”虽然有毒,但它能“下水”,即泻下,用于治疗一些寒湿积聚的病症。这种“以毒攻毒”的思路,在现代医学中也并非没有,只是《神农本草经》以更朴素的方式呈现了这种智慧。书中对于“乌头”的记载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被明确指出“有大毒”,但又“治少阴病,及风湿,瘫缓,历节,百关节疼痛”。这让我明白,使用有毒药物的关键在于“制宜”,即炮制方法和剂量都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对“剂量决定毒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在于对药物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它不仅是药材的目录,更是用药智慧的宝库。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套《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我一直对《难经》里面的“运气学说”颇感好奇。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病症的罗列,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书中关于“五运六气”的论述,虽然文字晦涩,但其背后蕴含的辩证思维令人惊叹。它将天文、地理、历法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紧密结合,试图解释为什么在特定的年份、月份、时辰,人体的某些脏腑容易出现问题。我曾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岁会”、“月会”、“日会”的计算方法,虽然复杂,但其逻辑性非常强。它让我明白,人体的健康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时刻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书中提到“风淫于内,则令人善惊、恐”,这让我联想到现代心理学中关于环境因素对情绪的影响。《难经》对于“虚邪贼风”的警示,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视的细微环境变化有了警惕。书中所说的“天地之中,万物之始”,将人体置于宇宙万物的宏大背景下,这种视角非常独特。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运气”对“脏腑”、“经络”的影响的论述,比如“肝肾不足,当泻其风”的论断,让我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医学典籍,更是一种宇宙观和生命观的体现,它引导我去思考,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评分我最近淘到了一套宝贝,书名很霸气,叫做《难经、神农本草经(附光盘1张)》。收到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分量就让我心生敬意。翻开《难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的排版,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年的智慧。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深奥的“经络”和“脏腑”理论,《难经》正是解开这些谜团的钥匙。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气”、“血”、“津”、“液”的阐述,这些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翻译,但它们却精准地描绘了人体运行的内在规律。书中对“十二经脉”的走向、络穴、别络的详细讲解,让我对人体的立体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尝试着结合自己的身体感受来理解那些描述,比如当我感到疲惫时,会想到书中说的“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是否出现了问题。此外,《难经》在解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上,更是独具匠心,它不像后世的医书那样有条理,但其辩证思维的痕迹却处处可见。它提出的“五脏之中,藏而不泻者,为阳;藏而泻者,为阴”等辨证方法,虽然简练,却意味深长。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脉象”的描述,不同的脉象对应着不同的病机,这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才能真正领会。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教会我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即使是其中一些关于“火”和“水”的比喻,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关系的深刻洞察。它让我明白,中医并非仅仅是开几服草药,而是一种对生命本源的探索。
评分伤寒论(附赠光盘1张)
评分还不错,蛮好的。。。。。。
评分很详细的现代版还付有光碟太好了
评分正版图书质量还好,我满意
评分挺不错,不过已经买了一本,有点重复浪费钱,主要是想背里面的歌诀
评分带塑料包装,和上学时买的一样
评分年岁渐长,已有权保持沉默,更何况,众生喧哗的时代,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评分非常好,小巧玲珑容易藏,容易翻看,还送碟片,值得买,非常高兴
评分开本小巧便携,用耳朵学,理念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