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系参照明代的“浙派”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王维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
书中对每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作了简介,对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点、染墨、设色分步骤作了具体的技法分析。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历来缺乏此类技法书的空白。
《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附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根据“浙派”画坛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五代、北宋、南宋、元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
书中对每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作了简介,对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点、染墨、设色分步骤作了具体的技法分析。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历来缺乏此类技法书的空白。
书中附有学习山水画的阶段、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及自学国画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初学者按部就班进行学习,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创作指导思想、品评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适合初学绘画者及中、老年书画爱好者业余练习、临摹,是一本简明实用的技法书,工具书。
刘松岩,原籍河北省抚宁,1927年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46年结业于教育部特设北平临时大学第八分班(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启蒙老师贾羲民,后为溥松窗、吴镜汀、黄宾虹、田世光等先生入室弟子。系统研究历代名家技法,传统功力深厚。启功先生曾称道他的山水画“笔墨如繁弦密节,丝丝入扣。信可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者”。
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在书刊中登载,并被数家博物馆、文史研究馆收藏。著有《少年书法入门》《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及《国画学》等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老年卷)编写中国画(山水部分)词条。参加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课本中国画部分的教材及教参编写工作。其作品《长城》被选送参加为2己念联合国成立55周年举办的“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获银奖。北京市邮政局发行《刘松岩专辑》国匦长城明信片一套。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其绘制巨幅传统水墨山水《黄河之水天上来》。 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兼《书画函授》专栏作者;中国长城学会、中国老年书画会、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三峡画院、中国铁道老年书画会、中国清风书画协会及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顾问。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它将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论精华,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了阐释。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印象大多是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比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我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具体该如何理解,又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却一直感到模糊。这本书通过结合具体的画作和技法,对这些重要的画论观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例如,在谈到“气韵生动”时,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定义上,而是结合南齐谢赫的“六法”,通过分析唐代李思训的工整设色山水与王维的水墨淡雅山水在“气韵”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那种雄浑壮阔的气势是如何通过笔力、墨韵、构图共同营造出来的,来阐释“气韵”是如何体现在具体画面中的。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我茅塞顿开,明白画论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哲学思辨,而是指导绘画实践的宝贵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对十六位画家的选择和分组。唐、宋、元这三个朝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无数大师。而这十六位画家,可以说是各自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不同流派和风格。从唐代的李思训、王维,到宋代的范宽、郭熙、李唐、马远、夏圭,再到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几乎囊括了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大家。而且,书中似乎还隐约地按照时间顺序和风格流派进行了编排,从早期工整富丽的青绿山水,到中期追求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院体画,再到后期文人画的雅逸冲淡,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这种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我这样想要建立整体认识的读者来说,帮助巨大。它让我的学习不再是零散的碎片,而是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介绍每一位画家时,都不仅仅局限于技法,还会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每一位画家,以及他们作品的独特之处。例如,在介绍范宽时,书中提到了他“隐居山林,常年游历”的经历,以及他“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这让我明白,范宽之所以能够画出如此雄浑壮阔的山水,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深入生活、感悟自然的结果。这种“知人论世”的解读方式,让我对画家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优秀的艺术创作,往往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息息相关。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附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怀有深厚兴趣,却又苦于技法不精、理论不清的爱好者,这本书无疑是我的及时雨。 首先,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图解”的性质。我一直觉得,学习绘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这种意境深远的艺术,光有文字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直观的图像来辅助理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选取了唐、宋、元这三个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精选了十六位代表性的画家,并将他们的经典作品通过精美的图解方式呈现出来。每一幅图解都力求还原原作的神韵,同时又将其中关键的笔法、墨法、构图技巧一一剖析。例如,在讲解董源的《潇湘图》时,书中不仅呈现了原作的局部放大图,还用箭头、注释等方式清晰地标注出了他独特的“披麻皴”是如何运用的,点景的松树、人物是如何勾勒的,远山的云雾是如何渲染的,甚至连墨色的浓淡变化,也用不同的色块加以区分,让人一目了然。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不再需要对着模糊的印刷品凭空想象,而是可以直接对照图解,一步步地去模仿、去揣摩。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在图解技法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呈现。不仅仅是线条的走向,甚至连笔锋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晕染过渡,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展示。比如,在讲解元代山水四家之一吴镇的用墨特点时,书中选取了他的代表作《山水图》,对其中浓墨、淡墨、破墨等多种用墨技法的运用,做了非常清晰的图示。它标注出哪些地方是先用淡墨勾勒轮廓,再用浓墨点染;哪些地方又是趁湿破墨,产生浑厚的效果。甚至连点苔的形状和笔触,也一一标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感觉仿佛老师就在我身边手把手教学。我能够通过这些精细的图解,更准确地把握画家下笔的力度、速度、角度,从而更好地模仿和学习。这种细腻的讲解,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掌握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技法,更是其内在的用笔用墨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上也相当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高,这一点对于一本以图解为主的书来说至关重要。翻阅时手感舒适,无论是看图还是看字,都能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点明了主题,也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风格。这本书给我一种“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其整体的制作工艺上。这种精良的制作,也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对于这部作品的重视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非常喜欢。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雅致。在讲解技法时,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在阐释画论时,又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行文流畅,引人入胜。例如,在介绍元代文人画的意趣时,书中用了“遗世独立”、“遗貌取神”等词语,既准确地描绘了画家们的创作状态,又传递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审美情趣。这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让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一同对话。我不仅仅在学习绘画技法,更是在感受一种中国式的诗意和哲学。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技法讲解的部分,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皴法、点法,而是非常注重其背后的逻辑和审美取向。比如,在介绍元代倪瓒的“折带皴”时,书中不仅展示了这种皴法的基本形态,还深入分析了为何倪瓒会选择用这种看似枯瘦、硬朗的笔法来描绘他所偏爱的孤高、萧疏的意境。书中通过对比倪瓒的作品与同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指出“折带皴”并非只是单纯的技法,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它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遗世独立的情感,与倪瓒的个人品性高度契合。这种对技法与画家精神内在联系的挖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法教程,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山水画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探索。我开始意识到,每一种技法背后,都蕴含着画家独特的观察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哲学,这使得学习技法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和思想性。
评分总而言之,《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附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是一本集技法、理论、艺术赏析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以其直观的图解、深入浅出的画论阐释、系统性的知识梳理,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成功地为我打开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殿堂。我不仅学到了具体的绘画技巧,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境、哲学内涵和文化精神。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探索中国山水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分书中对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的浅释,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它将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画论,与实际的绘画技法紧密结合起来,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讲解南宋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和“留白”的构图特点时,书中便引用了“虚实相生”的画论观点。它分析了为何马远、夏圭会采用这种构图,以及这种构图如何通过“虚”的留白来营造出“实”的意境,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深刻理解了“虚实相生”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画面处理来实现的。我不再是孤立地记忆画论,而是能够通过书中的案例,理解这些画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我的创作。
评分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评分本书适合初学绘画者及中、老年书画爱好者业余练习、临摹,是一本简明实用的技法书,工具书。本书根据“浙派”画坛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五代、北宋、南宋、元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
评分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送货也快,送货员态度也还行,基本满意。
评分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附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和描述的一样,好评!上周周六,闲来无事,上午上了一个上午网,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可是到一楼的查询处问,小姐却说昨天刚到的一批又卖完了!晕!为什么不多进点货,于是上京东挑选书。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发货真是出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订的货,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赞一个,书质量很好,正版。独立包装,每一本有购物清单,让人放心。帮人家买的书,周五买的书,周天就收到了,快递很好也很快,包装很完整,跟同学一起买的两本,我们都很喜欢,谢谢!了解京东2013年3月30日晚间,京东商城正式将原域名360更换为,并同步推出名为的吉祥物形象,其首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改版。此外,用户在输入域名后,网页也自动跳转至。对于更换域名,京东方面表示,相对于原域名360,新切换的域名更符合中国用户语言习惯,简洁明了,使全球消费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同时,作为京东二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写,也更易于和京东品牌产生联想,有利于京东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京东在进步,京东越做越大。||||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本好书谢谢你离开我是张小娴在想念后时隔两年推出的新散文集。从拿到文稿到把它送到读者面前,几个月的时间,欣喜与不舍交杂。这是张小娴最美的散文。美在每个充满灵性的文字,美在细细道来的倾诉话语。美在作者书写时真实饱满的情绪,更美在打动人心的厚重情感。从装祯到设计前所未有的突破,每个精致跳动的文字,不再只是黑白配,而是有了鲜艳的色彩,首次全彩印刷,法国著名唯美派插画大师,亲绘插图。|两年的等待加最美的文字,就是你面前这本最值得期待的新作。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全球最高端隐秘的心理学课程,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当今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控制与精神绑架,政
评分选择活动时候入手很划算
评分没啥说的,各种完美~XD
评分很好的一个绘画教材,好好练习。
评分挺好的 老妈也喜欢 不错
评分书中附有学习山水画的阶段、中国历代画论重要论点浅释及自学国画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初学者按部就班进行学习,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创作指导思想、品评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