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化工原理(钟理)(上册)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化工原理(钟理)(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理,伍钦,马四朋 著
图书标签:
  • 化工原理
  • 化工
  • 化学工程
  • 钟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上册
  • 普通高等教育
  • 化工基础
  • 传热传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2551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8139
包装:线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9
字数:48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大化工类《化工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本书以单元操作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借鉴美国的《Unit 0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教科书以及我国的面向2l世纪《化工原理》教材并结合中国国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及工程观,注重知识综合运用,如每章中的例题和习题部分选自近年来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本书重点介绍和讨论化工及相近工业中最常用的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三传”过程、计算方法及典型单元设备,使过程的原理与应用设备有机结合。其次对一些特殊的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分离技术基本原理及工业应用也作了简单介绍。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与换热设备、蒸发 和附录。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及木化工相;关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化工及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0绪论
0.1概述
0.2单位制和单位的换算
0.2.1单位制
0.2.2单位换算
0.3单元操作的几个基本定律及关系
0.3.1质量衡算
0.3.2能量衡算
0.3.3过程的平衡与速率
0.4课程特点、内容及任务
第1章流体流动
1.1流体的基本特性
1.1.1流体的连续性
1.1.2流体的压缩性
1.1.3流体的黏性
1.2流体的静力平衡及其应用
1.2.1流体的密度
1.2.2流体的静压强
1.2.3流体的静力平衡规律
1.2.4流体的静力平衡规律在工程上的应用
1.3流体动力学基础
1.3.1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1.3.2流动型态(层流、湍流)与雷诺数
1.3.3流动区域的划分——边界层
1.3.4管内流动的速度分布
1.4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
1.4.1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
1.4.2动量守恒的奈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
1.4.3机械能守恒的伯努利(Bernoulli)方程
1.5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
1.5.1直管阻力损失
1.5.2局部阻力损失
1.5.3总阻力损失的计算
1.6流体流动的管路计算
1.6.1简单串联管路的计算
1.6.2并联管路的计算
1.6.3分支管路的计算
1.6.4管网的计算
1.7流体动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
1.7.1流速的测量
1.7.2流量的测量
习题
思考题
第2章流体输送机械
2.1概述
2.2离心泵
2.2.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2.2.2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2.2.3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2.2.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2.5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2.2.6离心泵的组合操作
2.2.7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2.3其他类型泵
2.3.1往复泵
2.3.2计量泵
2.3.3隔膜泵
2.3.4齿轮泵
2.3.5螺杆泵
2.3.6旋涡泵
2.4气体输送机械
2.4.1概述
2.4.2离心式通风机
2.4.3离心式鼓风机和压缩机
2.4.4罗茨鼓风机
2.4.5往复式压缩机
2.4.6真空泵
习题
思考题
第3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3.1概述
3.2颗粒与颗粒床的特性
3.2.1颗粒的特性
3.2.2颗粒床的特性
3.3颗粒的沉降
3.3.1重力沉降与设备
3.3.2离心沉降与设备
3.3.3电沉降——电除尘器
3.4过滤
3.4.1过滤过程的基本概念
3.4.2过滤过程的基本理论及过滤方程
3.4.3过滤过程计算
3.4.4过滤常数的测定
3.4.5过滤设备
3.4.6滤饼洗涤
3.4.7过滤生产能力
习题
思考题
第4章传热与换热设备
4.1概述
4.1.1传热的基本方式及其机理
4.1.2冷、热流体热量传递方式及换热设备
4.2能量方程
4.2.1能量方程的推导
4.2.2能量方程的特定形式
4.3热传导
4.3.1热传导基本概念
4.3.2傅里叶(Fourier)定律
4.3.3热导率
4.3.4F壁的稳态热传导

4.3.5圆筒壁一维稳态热传导
4.3.6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
4.4对流传热
4.4.1对流传热及其类型
4.4.2对流传热速率与对流传热系数
4.4.3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4.4.4与传热有关的特征数及特征数关联式的确定方法
4.5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4.5.1流体在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4.5.2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传热
4.6有相变流体的对流传热
4.6.1蒸气冷凝传热
4.6.2沸腾传热
4.7辐射传热
4.7.1基本概念和定律
4.7.2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
4.7.3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
4.7.4管外的热损失
4.8总传热速率和传热过程计算
4.8.1总传热速率方程
4.8.2热量衡算
4.8.3总传热系数
4.8.4换热器的平均温度差
4.8.5传热效率法
4.9换热器
4.9.1换热器的类型
4.9.2强化传热技术及新型的传热设备
4.9.3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4.9.4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步骤
习题
思考题
第5章蒸发
5.1蒸发设备
5.1.1短管式蒸发器
5.1.2外加热式和强制循环式蒸发器
5.1.3膜式蒸发器
5.2蒸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沸点校正
5.2.1溶质引起的沸点改变
5.2.2液柱静压头引起的沸点变化
5.2.3摩擦阻力引起的温度变化
5.3单效蒸发
5.3.1物料衡算
5.3.2热量衡算
5.3.3蒸发器传热面积
5.3.4过程的变量对蒸发操作的影响
5.4多效蒸发
5.4.1多效蒸发的流程
5.4.2多效蒸发的计算
5.5冷凝器
5.5.1表面冷凝器
5.5.2直接接触式冷凝器
5.6多效蒸发的综合分析
5.6.1抽取额外蒸汽
5.6.2冷凝水的利用
5.6.3二次蒸汽的压缩
5.7多效蒸发中的最佳效数
5.7.1多效蒸发的生产能力和强度
习题
思考题
附录
附录一常用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国际单位制)
附录二常用单位的倍数词头
附录三常用单位的换算及常用物理常数
附录四某些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附录五某些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附录六干空气的物理性质(101.33kPa)
附录七水的物理性质
附录八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附录九水蒸气压(-20~100℃)
附录十饱和水蒸气压(按温度顺序排列)
附录十一饱和水蒸气压(按压力顺序排列)
附录十二黏度
附录十三热导率
附录十四比热容
附录十五液体汽化热
附录十六有机液体相对密度
附录十七表面张力
附录十八无机溶液在101.3kPa下的沸点
附录十九固体性质
附录二十管子规格
附录二十一离心泵
附录二十二离心风机
附录二十三热交换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0 绪论
  0.1 概述
  化工原理是描述物质通过单元设备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的物理机理,是以物理化学、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研究相关工业领域中具有共同特点的单元操作,以及有关的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原理,以指导各种工业过程、单元设备设计及改进,使得相关的加工过程更趋于先进,经济上更趋于合理。
  在物质加工过程中,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单元设备加工处理后成为成品。加工处理化学工程领域包含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生物材料等相关的加工处理过程。化学工程领域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加工工程相互交叠,如陶瓷的加工、冶金过程、农业食品工程、废水处理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尽管物质的特性不同加工处理流程也不同,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处理流程中可能采用了同一单元设备。如图0_1甲醛生产中需要蒸发和精馏单元操作,图0-2(略)的粒状咖啡生产流程中也需要蒸发和精馏单元操作。尽管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工业领域,所要分离的混合物也完全不同,却使用了相同 的单元操作。同样的单元操作所依赖的物理化学原理是相同的。精馏分离都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进行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达到分离的目的,理论计算都是基于平衡关系和操作关系。各种动量、热量、质量传递以及分离过程的原理广泛地应用于这些加工领域。

前言/序言


化工原理(上册) 内容概要 本书是面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划教材,旨在系统阐述化工原理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重点涵盖了物料衡算、能量衡算、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单元操作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介绍,阐述了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特征。随后,详细讲解了化工原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并简要回顾了化工原理的发展历程。最后,强调了学习化工原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是化工过程设计和操作的基础。本章首先阐述了物料衡算的基本原理,即在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守恒。接着,详细介绍了各种物料衡算的类型,包括未反应物料的衡算、产物衡算、组分衡算以及反应物料的衡算。通过大量实例,讲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如何处理循环物料和旁路物料,以及如何进行多单元过程的物料衡算。本章内容对于理解和计算化工过程的物料流向和组成至关重要。 第三章 能量衡算 能量衡算与物料衡算并列为化工过程分析的两大基本工具。本章深入探讨了能量衡算的基本原理,即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各种能量形式,包括动能、位能、内能、热能和功,并给出了计算这些能量变化的方法。详细介绍了与化工过程密切相关的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焓、熵、热容等,并阐述了它们在能量衡算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进行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的能量衡算,如何处理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能量衡算优化过程设计,降低能耗。 第四章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如流体的输送、混合、分离等。本章首先介绍了流体的基本性质,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以及衡量流体性质的各种参数。接着,系统阐述了流体的静力学知识,包括压强、浮力等。随后,重点讲解了流体的动力学,包括流体速度、流量、流线、流束等概念。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对流体流动的描述,包括层流和紊流的区分,以及描述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如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流经管道的流动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并介绍了计算这些阻力的方法,如沿程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确定。最后,本章还涵盖了流体计量设备(如孔板、文丘里管)和流体输送设备(如泵、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选型原则。 第五章 传热学 传热学研究热量在不同介质中传递的规律,在化工生产中,如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过程都离不开传热。本章首先介绍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并各自阐述了其机理和数学模型。接着,详细讲解了稳态和非稳态传导导热的计算方法,包括傅里叶定律和傅里叶方程的应用。在对流传热方面,本章重点介绍了对流传热系数的概念,以及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并介绍了利用努赛尔准则等关联式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方法。随后,深入探讨了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包括传热温差的计算(如算术平均温差、对数平均温差),以及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的确定。最后,本章还涉及了辐射传热的基本定律,如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并简要介绍了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单元操作基础 单元操作是化工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将原料转化为产品所必需的物理过程。本章作为单元操作的入门,介绍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为后续上册剩余章节将要深入讲解的各种具体单元操作奠定基础。本章将重点介绍单元操作的共性原理,例如物料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动力学和热力学驱动力,以及影响传递效率的因素。同时,本章还会涉及一些通用的单元操作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思路,为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单元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本上册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掌握化工过程中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计算管道流动阻力。 掌握传热的基本方式和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热器设计。 初步了解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为后续更深入的化工原理学习和化工过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以其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实例和严谨的论述,将帮助广大化工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化工原理的核心知识,为未来在化工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教材,我必须说,它是我学习化工过程中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它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但并不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做到精确而易懂,仿佛在与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对话。比如,在讲述动量守恒原理时,它并没有仅仅给出方程,而是通过对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具体场景进行分析,让我们理解动量传递的物理本质。作者对于“为什么”的解释,比“是什么”更能打动我。当我阅读到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部分时,我被其对不同能量形式(如内能、焓、热能、功)的清晰区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描述所深深吸引。教材中关于焓和熵的讲解,虽然是抽象的热力学概念,但在作者的笔触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启发性。他通过对不同过程(如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卡诺循环的详细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能量利用的极限和效率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赏教材中关于热量传递章节的表述,对于导热、对流和辐射这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区分和联系,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作者在解释对流传热时,引入了努赛尔数、雷诺数等无量纲数,并分析了它们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这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理解影响传热效率的因素。书中的图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辅助理解的工具,更是作者思想的延伸。例如,在描述流体绕过障碍物时产生的涡流,或是热量在固体材料中扩散的路径,都通过精妙的示意图展现出来,让复杂的物理现象变得一目了然。我还记得,在学习“相平衡”这一章节时,教材中对汽液平衡、液液平衡等做了详尽的阐述,并且通过绘制相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物质的相态变化规律。这对于理解分离过程,如精馏、萃取等,至关重要。作者在处理这些复杂问题时,总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实际的工程应用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化工原理的强大魅力。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珍贵的学习财富。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能够化繁为简,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呈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动量守恒”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详细分析,从宏观的压强变化到微观的分子运动,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动量传递的物理本质。这让我不仅理解了公式本身,更理解了公式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在讲解“热量传递”时,教材对不同传热方式的区分和联系,以及影响传热效率的各种因素,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记得,在学习“对流传热”时,作者引入了关于边界层理论的讨论,这让我对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的插图,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展示流体通过不同形状的障碍物时产生的涡流,或是热量在固体材料中扩散的示意图,都以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物理过程。再者,教材中对“质量传递”单元操作的讲解,如吸收、吸附、蒸馏、萃取等,都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在讲解精馏过程时,对塔板效率、理论板数等关键参数的阐述,都非常清晰,并结合了实际的工程案例,让我能够深刻理解如何通过理论计算来优化分离过程。我曾经尝试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去估算一个简单的分离过程所需的设备参数,结果发现其准确性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对于《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结构的严谨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它不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汇编,而是将化工原理这门学科的各个分支,如流体输送、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者在处理每一个章节时,都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例如,在讨论流体流动时,会先从最基本的流体静力学讲起,然后过渡到流体动力学,再到雷诺数、达西公式等,最后讲解泵和风机的选型。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初学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流体输送过程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被一些复杂的概念所淹没。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质量传递章节时,对于传质系数的推导和应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了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让我们能够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传质速率。例如,在吸收塔的设计中,理解传质系数的意义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塔高、填料层高度以及操作的经济性。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从阿克塞尔数到希尔伯特数,再到各种工程中的实际关联,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再者,教材中穿插的例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理论应用的拓展。这些例题往往覆盖了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工程思维非常有帮助。我记得有一次,我尝试独立解决一个吸收操作的实际问题,遇到了瓶颈,但回头翻阅教材中的类似例题,通过对比和思考,我很快找到了突破口。此外,教材在提及一些重要的工业设备时,都会附带相关的原理介绍和结构示意图,这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具体的设备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理解。比如,在讲到蒸发器时,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蒸发器,还分析了它们在操作原理、热效率以及适用范围上的差异,这让我对化工单元操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在我初次接触化工领域时,无疑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教材,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严谨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识化工世界的大门。书中关于“流体流动”的阐述,让我对从层流到湍流的转变有了深刻的理解。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微观的流体微团分析,通过流体力学方程的推导,清晰地展现了动量传递的本质。我尤其记得,当学习到关于管道阻力计算的部分时,教材中给出的详细计算流程和各种修正系数的含义,让我能够准确地估算流体在管道中的能量损失,这对于优化管路设计、降低能耗至关重要。再者,在“热量传递”的章节,作者对传热机理的剖析,从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到热对流的努赛尔数关联式,再到热辐射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每一个公式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意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教材中关于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不仅考虑了流体性质和流速,还结合了设备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换热器在传热效率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书中的插图,例如流体在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形态,或是热量在固体中的扩散路径,都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此外,教材中对工业应用案例的引用,也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比如,在讲解蒸发操作时,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蒸发器,还分析了它们在操作条件、能源消耗以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这让我看到了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解,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化工原理知识体系,并激发了我对这个学科的浓厚兴趣。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将抽象理论与生动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深入化工的殿堂。我对书中关于“流体流动”的讲解,印象尤为深刻。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介绍,而是通过对其进行简化和工程化应用,让我们能够理解流体在不同流动状态下的行为规律。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的细致分析,作者通过详细的图示和计算方法,让我们能够准确地估算流体在管道中的能量损失,这对于优化管路设计、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再者,“热量传递”章节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对不同传热机理的深入剖析。从导热到对流再到辐射,每一种传热方式都配有清晰的数学模型和工程应用实例。我记得,在学习“对流传热”时,作者引入了努赛尔数、雷诺数等无量纲数,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如何影响传热系数,这让我能够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传热的过程。书中大量的图解,如流体在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形态,或是热量在固体材料中的扩散路径,都极大地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了抽象的物理过程。此外,教材中对“质量传递”单元操作的讲解,如吸收、蒸馏、萃取等,都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在讲解蒸馏塔设计时,对塔板效率、理论板数等关键参数的阐述,都非常清晰,并结合了实际的工程案例,让我能够深刻理解如何通过理论计算来优化分离过程。这本书,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化工原理基础,并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在我第一次接触化工原理时,可以说是我的“启蒙之书”。它的内容涵盖了化工领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几个方面,为我构建了坚实的知识框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流体输送”的章节。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所遇到的阻力问题,并详细介绍了摩擦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等概念的由来和计算方法。这对于我们理解泵的设计、管路的布置以及能量损耗的计算,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例如,在讲解文丘里管和孔板流量计时,作者就清晰地阐述了它们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流量测量原理,并给出了实际的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这让我对如何测量流体流量有了直观的认识。再者,教材对“热量传递”的讲解也尤为精彩。它详细介绍了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并对各种传热系数的计算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合传热时,将各种传热方式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的方法,这与实际工程中的情况更加贴合。例如,在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量时,我们就需要综合考虑管壁的导热、流体与管壁之间的对流以及辐射传热的影响。教材中提供的详细计算步骤和公式,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中大量的工程实例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教材都对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业设备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理解。而且,教材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初学者,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又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使得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记得,在学习“质量传递”章节时,作者对传质推动力、传质系数等概念的解释,非常透彻,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驱动力和速率。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化工单元操作”的系统性梳理和详尽阐释。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在学习“流体输送”时,我被其对各种流体泵的介绍所吸引,从离心泵到容积泵,再到螺杆泵,每一种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曲线以及适用范围,都得到了非常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将来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泵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尤其记得,作者在讲解泵的效率和有效功率时,是如何将理论计算与实际的能量损耗联系起来的,这让我对能量的节约和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热量传递”章节,教材对各种换热器的详细介绍,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空气冷却器等,让我对不同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传热原理和应用场景有了全面的了解。作者在讲解这些设备时,不仅仅是描述其结构,更深入地分析了影响换热效率的关键因素,如换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差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对于我们将来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还记得,在学习“质量传递”章节时,教材中关于吸收、吸附、蒸馏、萃取等单元操作的讲解,都是通过详细的理论推导和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作者在讲解精馏塔的设计时,对塔板效率、理论板数等概念的阐释,非常清晰,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理论计算来确定塔的设计参数,以达到预期的分离效果。此外,教材中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也为我们理解复杂的化工过程提供了直观的帮助。例如,一个典型的蒸馏过程的流程图,就能够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到物料的进料、分离、冷凝、回流等各个环节,从而加深对整个过程的理解。这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这些初学者铺就了一条通往化工殿堂的坚实道路。

评分

这套《化工原理》教材,特别是钟理教授编著的上册,在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化工新手时,就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我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那些抽象复杂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通过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图示,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记得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厚重的篇幅和密密麻麻的公式吓到,但随着一章一章地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其精妙之处。例如,在讲到流体流动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推导,而是结合了大量实际的工业案例,从管道的阻力计算到泵的选择,再到设备的设计,都给出了清晰的思路和计算方法。那些关于压强、速度、粘度的讨论,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流体现象息息相关,让我开始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再比如,热量传递的那部分,从导热、对流到辐射,每一个概念都伴随着详实的数学模型和工程应用。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公式,而是通过层层剖析,让我们理解其推导过程和物理意义,最终能够灵活运用到换热器的设计、反应器的温度控制等实际问题中。书中的插图尤其值得称赞,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能够直观地展现物理过程的细节,比如流体在管道中的湍流状态,热量在固体中的传导路径,都通过生动的图画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避免了陷入纯粹的数学符号而迷失方向。而且,教材的语言也相当考究,虽然是理工科的严谨风格,但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鼓励我们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理解原理背后的逻辑和联系。当我遇到某个难以理解的公式时,回头翻阅教材,总能找到作者对该公式的解释,或者它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这大大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总而言之,这套教材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化工原理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迎接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实际工作。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是我在化工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为我揭示了化工原理的核心奥秘。我对其中关于“流体输送”章节的讲解尤为赞赏。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地分析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来计算这些阻力,从而为泵的选择和管路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我记得,在学习关于“湍流混合”的章节时,作者通过引入雷诺数和湍动能等概念,让我深刻理解了湍流状态下流体混合的特点,这对于化工过程中的反应器设计和传质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再者,在“热量传递”的部分,教材对各种换热器的详细介绍,如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让我对不同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适用范围有了全面的了解。作者在讲解这些设备时,不仅注重理论的严谨性,还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业生产联系起来。我曾经尝试利用教材中的公式,去计算一个小型换热器的传热量,结果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此外,教材中对“质量传递”单元操作的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讲解蒸馏塔的设计时,对塔板效率、理论板数等关键参数的讲解,都非常到位,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和图示,这为我理解和掌握蒸馏过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化工原理基础,并培养了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化工原理》(钟理)(上册)这本书,在我刚刚踏入化工领域的迷茫时期,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引领我穿梭在复杂的化工知识丛林中。它的叙述风格是那么的清晰和有条理,即使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也能够逐渐领悟其中的精髓。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学习“流体静力学”时,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层层剖析,进而引出浮力、帕斯卡原理等概念的。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却为后续理解流体动力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当进入“流体动力学”章节时,教材对伯努利方程的推导,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修正,都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讲解。例如,在计算水泵的扬程时,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关于“热量传递”的部分,作者对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的解释,可谓是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其对“对流传热”的讲解,通过引入诸如雷诺数、普朗特数等无量纲数,并分析它们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使我们能够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传热的机制。教材中大量的例题,更是我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这些例题往往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问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步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关于换热器设计的问题,一时难以入手,但通过回顾教材中类似的例题,并参考其解题思路,我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此外,书中对于各种化工设备的介绍,例如离心泵、轴流泵、换热器等,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说明,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本教材,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化工原理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

评分

思考题

评分

刚拿到手,迫不及待翻看了几下。这期还是保持了[]给我的印象图片多,文字客观平和。目测看完这一本,不能说就知道了[],但最起码比我现在知道的要多,它只是一本[],能带给我们知识(客观的,求是的),就已经够可以感恩了。豆瓣上有个评论说得甚合我心,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那些说什么排版不好看啦,信息量少拉,内容陈旧拼凑连百度都可以搜到拉,之类的人,请首先持珍惜的态度。在国内看多了偏激的,愤怒的,莫名其妙的有关[]的评论,这么一本至少可以好好说话的书籍,反正我是真的觉得非常难得并且眼前一亮的。更何况,个人非常喜欢这种饱满的排版(个人喜好),内容的信息量对我来说也算有营养了(难道是我太没文化?),自认为没本事在百度搜到这么多图片(你们说的是真的吗,百度地图连国外的地方都显示不了)。从另一方面来讲,编辑也要珍惜慢慢积累起来的粉丝群,不要随大流,坚持自己的特色,更不要忘了杂志的初衷。这本书不仅能让你看到奋斗,也能让你懂得青春。

评分

5r.6.3二次蒸汽的压缩

评分

书倒是挺满意的,就是物流让我不知怎么说才好,别人都是隔天就能拿到的,偏偏我那么倒霉等了15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状况。

评分

1.4.2动量守恒的奈维-斯托克斯(NavieHr-Stokes)方程

评分

评分

还挺好的··········

评分

5条

评分

2.3.2计量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