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唐诗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中华国学经典
  • 诗词文论
  • 译注
  • 文白对照
  • 古诗词
  • 经典诗歌
  • 文化典籍
  • 诗词赏析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读书馆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44
商品编码:1007190689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644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清)蘅塘退士,选编,王超,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唐诗三百首 目录】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二首 张九龄 / 009

下终南山过

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 010

月下独酌 李白 / 011

春思 李白 / 011

望岳 杜甫 / 012

赠卫八处士 杜甫 / 013

佳人 杜甫 / 013

梦李白二首 杜甫 / 014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 015

送别 王维 / 016

青溪 王维 / 016

渭川田家 王维 / 017

西施咏 王维 / 017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 018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 019

宿业师山房期

丁大不至 孟浩然 / 019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

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 020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 020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 021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 022

与高适薛据登

慈恩寺浮图 岑参 / 022

贼退示官吏

(有序) 元结 / 023

郡斋雨中与

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 / 024

初发扬子寄

元大校书 韦应物 / 025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 026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 026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 026

送杨氏女 韦应物 / 027

东郊 韦应物 / 028

晨诣超师院读

禅经 柳宗元 / 028

溪居 柳宗元 / 029

乐府

塞上曲 王昌龄 / 029

塞下曲 王昌龄 / 030

关山月 李白 / 030

子夜吴歌 李白 / 031

长干行 李白 / 031

游子吟 孟郊 / 032

列女操 孟郊 / 033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 034

古意 李颀 / 034

送陈章甫 李颀 / 035

琴歌 李颀 / 035

听董大弹胡笳兼

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 036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 037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 037

庐山谣

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 038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 039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 040

宣州谢朓楼饯别

校书叔云 李白 / 040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 041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 04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042

韦讽录事宅观

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 043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 044

寄韩谏议注 杜甫 / 045

古柏行 杜甫 / 046

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介绍

蘅塘居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精彩书摘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时期曾任尚书丞相,后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诗风清雅的文学家。他为官秉公尽职,选贤任能,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语言简练质朴,寄托远大的人生理想,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之风。

感遇二首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①,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②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③,闻风坐④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⑤折。

【注释】

①葳蕤:指草木枝繁叶茂的样子。

②自尔:自然地。

③林栖者:栖居在山林的隐士。

④坐:因为。

⑤美人:指理想中的志同道合之人。

【解析】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写于遭谗被贬谪之后的。诗人以花木自喻,表达了追求高洁的人生理想。诗一开始,就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总结,显示出欣欣向荣的生机。“林栖者”特指与兰桂一样高洁的隐逸之士,他们由于闻到花的芳香而产生喜爱之情。zui后诗人点出本诗的主旨: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和兰桂一样,洁身自好而不谄媚于小人去博得功名,追求富贵。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①地气暖,自有岁寒②心。

可以荐③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岂伊:犹岂,难道。

②岁寒:比喻在困境中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乱世中坚贞不屈的节操。

③荐:进献。

【解析】

这首诗平淡而浑成,以橘喻己节操。诗的开头两句,托物言志,充满了对橘的赞颂之意。三四句说明橘的高贵是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五六句写这样的嘉树佳果,本来应该推荐为嘉宾的,怎奈山水阻隔,无法实现。七八句慨叹桃树和李树深受重视,丹橘却一直受冷遇。然而桃李献媚之时,丹橘始终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这也正是zui难能可贵的。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人(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幼时随父迁至昌隆。二十五岁离开蜀地,长期漫游。天宝初年,供奉翰林,后受谗毁,离开长安。“安史之乱”时期曾为永王李璘幕下,乱平后受牵连而流放夜郎,中途幸遇天下大赦。李白从民间和神话传说中吸取了大量养料和素材,其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绚烂,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多变。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①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②。

绿竹入幽径,青萝③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④。

长歌吟松风⑤,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⑥。

【注释】

①碧山:即“终南山”,同指秦岭,在今西安市南。

②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③青萝:指攀附在树枝上并且垂下来的藤蔓。

④挥:举杯。

⑤松风:古乐府琴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入松林的意思。

⑥忘机:忘记世俗的心机,不求富贵虚名。

【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全诗描绘了苍茫暮色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赞慕之情。“苍苍横翠微”,传神地描绘出曲径蜿蜒、草木幽深、山色迷蒙的林间晚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表现出田家庭园的恬静。诗人和斛斯山人畅谈言欢,行路的困倦劳累被一扫而光。酒醉酣畅之际,诗人不禁放声长歌,直到夜色阑珊,天空中的星星渐渐疏落。zui后,从美酒共挥,“陶然共忘机”,表露了诗人与山人心有灵犀、乐而忘忧、淡泊名利的洒脱情怀。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③邈云汉④。

【注释】

①将:和的意思。

②及春:趁着春光明媚的时候。

③相期:相约。

④云汉:天河,泛指天空。

【解析】

《月下独酌》组诗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它由四首诗组成,本诗为首,也是流传zui广的一首。全诗从独酌的孤独写到与月光、影子三人共饮的尽兴;再到分离的悲凉,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知音难觅的悲凉和孤独之感,同时也体现了旷达豪放的情怀,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独特风格。

春思

李白

燕①草如碧丝,秦②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释】

①燕:指燕地,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系诗中征人所在的地方。

②秦:指秦地,今陕西一带。诗中思妇居住的地方。

③罗帏:丝织的窗帐。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五言诗。开头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相隔甚远的燕秦两地的春色之景,写出了独处秦地的思妇因景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丈夫,希望他能早日归来的心境。三四句因头两句而发,利用反常写法,所思之人还归时,思妇非但没有表现喜悦,反而断肠。五六句,以春风掀动罗帐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不贰和对未归丈夫的殷切思念。全诗以情寄景,耐人寻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他出生在巩县(今河南巩义),其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担任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官职,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名篇甚多。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眼见证了繁华到极点的盛唐王朝逐渐衰落的过程,身体验了颠沛流离之苦,他把这些经历写进诗里,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包括“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沉郁顿挫,常以叙事入诗,语言精练,饱含他对国运的关注,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望岳

杜甫

岱宗①夫②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③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④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岱,泰山别称。岱宗指泰山是群岳之长。

②夫(fú):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③造化:指大自然。

④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这里指极力张大眼睛的样子。


  前言

前言

“诗至唐,无体不备,亦无派不有。”《四库全书总目》如是云,故前人尽言“诗莫备于唐,诗莫盛于唐”。唐代历国二百九十年,是诗歌的壮盛期,其间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盛景空前。这座艺术高峰并非平地而起,而是根植于前几代肥沃的文化土壤。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富民强,这是唐诗发展的现实原因。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促成南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展开,为文学艺术的嬗变注入了新鲜活力。

唐诗如一颗珍珠,在这样的历史扇贝中孕育而生,绽放出夺目光彩。它以一种无比宽厚的姿态,浩然地包容着每一种情怀,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慰藉:如果你拥有爱国爱家的壮志情怀,你定会从杜甫、岑参的诗中找到共鸣;如果你伤四时之转瞬、哀时光之易逝,刘希夷、张若虚恐怕是你的知音;你若有着洒脱爱自由的真性情,那么李白的诗会让你读罢为之拍案;你若是远走他乡的孤单游子,那便有了王勃、张籍这样的天涯知己;你若厌倦俗世的纷扰与争夺,王维、寒山的茶与诗你一定要品一品;你若是至情至性,对过往的沧桑充满感激,渴望一次次踏上新的旅程,那么刘长卿、陈子昂的诗会让你的身心一直在路上。

《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所编选,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解析,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

原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篇验之。

乾隆癸未年春日蘅塘退士题



《唐诗三百首》:穿越千年的诗意回响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空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它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河,承载着盛唐气象,也吟唱着千古离愁别绪;它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器,展现着汉语的极致之美,也映照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而《唐诗三百首》,作为唐诗的集大成者,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精选的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接受度,成为了无数读者领略唐诗风采、体悟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入门读物。 这本《唐诗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不仅仅是一部诗歌选集,更是一把开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它精心挑选了三百余首唐代最具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涵盖了从初唐到晚唐的各个时期,汇聚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杜牧等一批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星辰。这些诗歌,或壮丽豪迈,描绘山河的锦绣与时代的风云;或细腻婉约,倾诉儿女的相思与人生的况味;或哲理深邃,探问宇宙的奥秘与生命的意义;或清新自然,描绘田园的宁静与生活的闲适。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唐代社会生活画卷,也流淌着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情感与智慧。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译注 文白对照”的体例。对于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典故,每一个修辞手法,本书都提供了详尽的白话文注释,力求让现代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直观地理解古人的诗意。这些注释,不仅是对字词本义的解释,更是对诗歌背后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作者心绪的深入挖掘。比如,当我们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注释会告诉我们“依山尽”的动态描绘,“黄河入海流”的辽阔视野,以及这句诗所蕴含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开阔的胸襟。再比如,当我们遇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千古名句,注释会细致地解析“床前”的地点,“疑是”的情态,以及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联想,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烈情怀。 更重要的是,本书提供了与原文一一对应的白话文译文。这使得即便是对古文感到生疏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跟随诗歌的韵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译文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味,让读者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译文,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诗人身处战乱之中,面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即使是美丽的春景,也无法抚慰他内心的创伤。 本书的编排设计也极具匠心。它不仅按照诗歌的体裁、作者、主题等因素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更注重呈现唐诗发展的脉络和不同风格的特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初唐的雄浑、盛唐的瑰丽、中唐的写实、晚唐的凄美,从而对唐诗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唐诗三百首》的价值,远不止于其文学欣赏性。它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智慧、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民间习俗,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诗歌中那些关于友情、爱情、亲情、家国情怀的描写,至今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共鸣。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短短四句,却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情谊深厚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送别诗的典范。 本书“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定位,也凸显了其作为国学入门的重要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迷失,渴望寻找到精神的根基和文化的滋养。而《唐诗三百首》,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选择。它能够帮助我们重拾民族的文化记忆,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敏感和热爱。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使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和沉静。 更进一步,本书的“诗词文论读本”的特质,则赋予了其更深一层的学术价值。在译注的篇幅中,往往会穿插诗词鉴赏、创作背景、相关历史事件的阐述,甚至会涉及一些古代诗歌评论家的观点。这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初步接触到诗歌的理论层面,了解诗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古人是如何评判诗歌的。例如,在注释李白《静夜思》时,可能会提及“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这首诗是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空灵、孤寂的意境。或者在解读杜甫的边塞诗时,会结合当时的边疆战事,分析诗歌的现实主义意义。 总而言之,《唐诗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译注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是一本集文学欣赏、文化传承、学术启蒙于一体的经典读物。它以其严谨的编校、详实的注释、生动的译文,为现代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唐诗世界的桥梁。无论你是初涉古诗的新手,还是希望深化理解的爱好者,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让你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更能让你在诗意的回响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邃与永恒。翻开本书,就如同推开了一扇穿越千年的大门,在那里,你将遇见最美的诗句,最动人的情感,以及最闪耀的中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翻阅这本《唐诗三百首》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惊喜和满足感。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化情有独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书,既能呈现古诗词的原始风貌,又能帮助我深入理解其精髓。而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相当出色。“文白对照”的设计,为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我面对那些优美却陌生的古文字时,无需费力去翻阅厚厚的字典,旁边详尽的注释便能立刻为我解惑,而且注释的深度恰到好处,既解释了字词含义,也点出了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典故,让我对诗歌的理解更上一层楼。而“译文”部分,更是将整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它并非简单的机械翻译,而是充满了对原文意境的揣摩和对情感的体察,用现代汉语生动地再现了唐诗的韵味和灵魂。读着译文,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笔下的风云变幻,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温和、最直接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典诗篇,带到了我的身边,让我能够轻松地欣赏、理解、并真正地热爱上唐诗。

评分

要说对这本《唐诗三百首》的初印象,那就是“靠谱”和“惊喜”。我之前也买过一些唐诗集,但要么注释过于简单,要么翻译过于晦涩,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这本精粹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首先,它的“文白对照”做得非常到位。原文的古朴韵味得到了保留,而旁边的注释则是我这种“古典文学小白”的救星。那些字词的解释,不仅准确,而且深入浅出,甚至会解释一些典故的由来,让我不再是孤立地理解一个词,而是能将其放入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译文”部分。我一直认为,好的译文不应该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应该是情感和意境的传递。这本书的译文正是如此,它用现代汉语将唐诗的意境、情感、甚至是一种“气韵”都做了很好的诠释。读译文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感受到诗歌的画面感,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例如,读到某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原文的豪迈,译文也同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黄沙漫天、战鼓雷鸣的壮阔景象。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让唐诗的学习不再是“挑战”,而变成了一种“享受”,我真的非常满意。

评分

这本《唐诗三百首》着实惊艳了我!从小就对唐诗有着朦胧的好感,断断续续读过一些,但总觉得意犹未尽,词句优美却常常 the meaning behind the beauty was elusive. 收到这本精粹版,简直是如获至宝。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十分考究,古朴典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笔书写的原文,那一笔一划都仿佛带着千年的墨香,古韵悠然。紧接着,左页是原文,右页是 the meticulously crafted annotations and translations. 这一点真的太棒了!我最怕的就是读古文时遇到生僻字词,要么查字典,要么猜意思,效率低下,还容易断章取义。但这本译注本,每一个难点都得到了细致的解释,不仅是字面意思,很多时候还深入到词语的典故、文化背景,甚至作者创作时的心境,都给出了非常精到的阐释。而译文部分,更是让我拍案叫绝。它没有一味追求直译的生硬,而是巧妙地将古诗的意境、情感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表达出来,读起来朗朗上口,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又让今天的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很多我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诗句,在这本译注的帮助下,都变得豁然开朗,仿佛作者就在眼前倾诉,那份感动和震撼,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传统文化,又想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

评分

对于这本《唐诗三百首》,我只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我的心情。市面上关于唐诗的读物不少,但真正能做到兼顾“原文的美”和“理解的深”的,却不多见。这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读本译注”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文白对照”模式,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不再需要一边读诗,一边频繁地翻查字典,生僻字、难理解的词语,都被旁边的注释一一攻破,而且注释的质量非常高,不仅仅是简单的词义解释,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甚至是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些信息对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最让我赞叹的还是它的“译文”部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白话翻译,而是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译文的文字流畅优美,能够精准地传达出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让我即使对古代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也能通过译文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当我读到那些描绘离愁别绪的诗句时,译文的文字也能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情景之中,体会到诗人淡淡的忧伤。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过去对阅读古诗的畏难情绪,让唐诗的学习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乐趣。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最怕的就是“读不懂”的尴尬。那些优美的文字,虽然能感受到其音韵之美,但其深层的含义、作者的情感寄托,往往需要一番“翻译”才能领会。而这本《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并且做得相当出色。它的“文白对照”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亮点。当我读到陌生的词汇或句子时,目光立刻可以移到旁边的注释,那些用浅白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的意思,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注释并非简单的字词释义,很多时候还会涉及到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常识,甚至是诗歌本身的创作背景。这不仅帮助我理解了诗句本身,更让我对当时的社会风貌、文人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译文”部分,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直译,而是将古诗的意境、情感、节奏都尽可能地还原,用现代人的语言讲述出来,读起来非常有感染力。很多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大唐风骨”,在这份译文的帮助下,变得亲切而熟悉,仿佛我也能穿越时空,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完全是为读者考虑,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愉快,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

多次购买,只有京东挺好的,相信京东,希望京东更便宜。

评分

质量很好,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 字迹清晰 有注解

评分

非常好,东西很好!

评分

很好,这个价格很好,而且书也很精美,非常不错的购物

评分

好小啊,质量一般吧,建议有些字要拼音

评分

内容还不错,挺好的。

评分

送的,看起来不错。

评分

哈哈哈“哈哈红红火火哈哈哈哈呵呵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