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鬼谷子》一书,旧题周鬼谷子撰,其实并不可靠。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曾与苏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学习术数;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箴戒篇》记载秦始皇派人询问过鬼谷先生,也听过鬼谷先生的言论;唐代李善注晋代郭璞《游仙诗》说:“鬼谷子序日:‘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卷四记载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诩,亦居清溪山中。”各家的说法不一,我们只能认为鬼谷子其人不过是隐者的代称。应劭的说法近乎实际。鬼谷作为地名,也只能是泛指隐者居住之地。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晋代王嘉《拾遗记》记作“归谷”。鬼谷究竟在何处,无法考证。
根据鬼谷子其人的有关传说,他的言论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西汉刘向在《说苑》中已经引用了鬼谷子的一段言论(见附录),至少说明当时已有关于鬼谷子的言论记载;虽然成书直到《隋书·经籍志》才有著录,列入纵横家,这恐怕与纵横家所处的地位和遭遇有关。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上卷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捷第三
抵蠛第四
中卷
飞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决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第十三·亡佚
肤乱第十四·亡佚
下卷
本经阴符七篇
持枢
中经
附录一 鬼谷子篇目考(清)秦恩复辑
附录二 鬼谷子佚文(清)秦恩复辑
精彩书摘
【译文】
5.自从天地有离合有始终,就一定有裂痕缝隙,不能不慎重审察。要用开合之理加以审察,能用这种方法的,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自然的使者。世道没有缝隙需要堵塞,就深居隐伏,等待时机;需要堵塞,就出谋划策。或者顺势救治,或者毁旧建新。能够遵循运用抵喊的原则,成为天地自然的守护神。
【评析】
“抵喊”,从字面上讲是弥补缝隙,本篇所论,是一种政治权谋,是处理社会和国家动乱与危机的制胜韬略。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将要发生变化时,都会有征兆,犹如器皿在破败之前总要出现裂痕,由小裂痕逐渐发展成大裂缝,直至彻底破裂。当国家出现动乱与危机时,就得及时挽救,否则会导致崩溃。如何挽救危机,是本文“抵喊”的中心论题。
文章从自然规律入手,“物有自然,事有合离。”事物的合离是自然规律,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是因为被现实生活表象的干涉而产生错觉,以致模糊不清。有的近在眼前,却熟视无睹,以致形成大的裂缝,这是由于没有详细考察言辞。如果遥远的事情事先能预知,是因为反观古代而验知未来的缘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关键在于是否认识事物合离规律,认识事物产生的缝隙,预知变化的征兆,是本文立论的基点。
第二段进而论述缝隙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说明弥补缝隙的方法。缝隙总是由小裂痕发展为缝隙,由小缝隙发展成大裂缝。因此要挽救事物危败,就必须在小裂痕时加以补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俗语都很明白地说明抵喊的重要性。根据具体情况,不同事情的缝隙可以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即“喊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陶弘景注解说:“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这是说,裂缝从内部产生,可以采用堵塞的方法;裂缝由于外部原因产生,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裂缝从下面产生,可以采取平息的方法:裂缝刚刚产生时,可以采取消灭的方法,使它不见痕迹;如果裂缝已经很大,无法弥补,就只好取而代之。这些都是抵喊的原理。
前言/序言
《鬼谷子》一书,旧题周鬼谷子撰,其实并不可靠。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曾与苏秦一起事奉鬼谷先生学习术数;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箴戒篇》记载秦始皇派人询问过鬼谷先生,也听过鬼谷先生的言论;唐代李善注晋代郭璞《游仙诗》说:“鬼谷子序日:‘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宋代李昉等编的《太平广记》卷四记载说:“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先生姓王名诩,亦居清溪山中。”各家的说法不一,我们只能认为鬼谷子其人不过是隐者的代称。应劭的说法近乎实际。鬼谷作为地名,也只能是泛指隐者居住之地。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晋代王嘉《拾遗记》记作“归谷”。鬼谷究竟在何处,无法考证。
根据鬼谷子其人的有关传说,他的言论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西汉刘向在《说苑》中已经引用了鬼谷子的一段言论(见附录),至少说明当时已有关于鬼谷子的言论记载;虽然成书直到《隋书·经籍志》才有著录,列入纵横家,这恐怕与纵横家所处的地位和遭遇有关。
《鬼谷子(图文本)》—— 智慧之火,照彻千年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闪耀着不灭的智慧。而《鬼谷子》,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它如同一本深邃的密码,隐藏着洞察人心的玄机,掌握着纵横捭阖的艺术,揭示着世事变迁的规律。这一次,我们以图文并茂的全新形式,试图将这千古智慧,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您。 一、 溯源而上:鬼谷子的时代印记 欲解《鬼谷子》之妙,必先识其时。《鬼谷子》成书于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乱世。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各国都在渴求能够辅佐君王,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奇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位隐匿于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智者——鬼谷子,应运而生。 他究竟是谁?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仿佛是为了让他的思想与人格更加神秘和超然。有人说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叫王诩;有人说他曾是纵横家的鼻祖,影响了苏秦、张仪等一代又一代的纵横家。然而,无论其真实身份如何,他所留下的《鬼谷子》一书,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论述,成为了中华智慧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书中的“图文本”形式,便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鬼谷子所处的时代。我们将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重现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高耸的城墙,威严的宫殿,金戈铁马的战场,以及市井小民的生活图景。这些图像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是对鬼谷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土壤的注解。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权谋、辩术、策略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鬼谷子的思想,恰恰是对这种时代需求的深刻回应。 二、 思想精髓:洞察人性,掌控全局 《鬼谷子》全书共计十四篇,篇篇精辟,字字珠玑。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为而无为,道而无道”来概括。这并非虚无缥缈的哲学玄思,而是对现实世界深刻而精准的洞察。鬼谷子深谙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于“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本书将深入剖析《鬼谷子》的几大核心篇章,并辅以精美的插画,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象化: 《谋篇》: 鬼谷子认为,“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他强调“计者,往复之道也”,强调在行动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谋划,考虑各种可能性,包括最坏的结果。他教导我们如何“审时度势”,如何“知己知彼”,如何“预谋于众”,如何“权量而用之”。这如同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都经过深思熟虑的布局,才能最终走向胜利。本书将用图示的方式,模拟诸葛亮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经典谋略故事,直观展现“谋”的力量。 《反应篇》: 这一篇是鬼谷子“察言观色”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往往是因为不能“察其所短,知其所长”。他提出了“视之以形,听之以声,论之以道,论之以势”等多种观察和判断人的方法。他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对方的言行举止,洞察其内心真实的想法、隐藏的意图,以及性格的弱点。本书将通过生动的人物肖像和情境插画,描绘不同性格、不同心境的人物,让读者学会辨识“喜怒哀乐,忧思恐惧”等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投其所好,避其所忌”。 《内揵篇》: “内揵”指的是内心的控制与隐藏。鬼谷子认为,真正的强者,往往是“内圣外王”,即内心拥有强大的定力,外面表现出圆融无碍。他强调“不欲以专,不欲以多”,告诫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外物所惑。他提倡“静而无为”,通过内心的宁静来观察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书中将通过描绘古代隐士静坐参禅、文人墨客淡泊名利的场景,来诠释“内揵”的意境,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醒。 《权篇》: “权”指的是权谋与策略。鬼谷子认为,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时,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的权术。他提出了“因形而动,因势而变”,强调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他教导我们如何“合纵连横”,如何“激则进,缓则退”,如何“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本书将通过描绘古代战争中的战术部署、外交谈判中的博弈场景,以及企业竞争中的策略应用,来解读“权”的精髓,让读者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鬼谷子》的其他篇章,如《摩篇》(说服的艺术)、《飞箝篇》(离间与挑拨)、《抑篇》(蓄势待发)等,都承载着鬼谷子对人世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和精妙的应对之法。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些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智慧。 三、 图文并茂:智慧的视觉盛宴 《鬼谷子(图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图文本”形式的极致追求。我们深知,文字的魅力在于其深度,而图像的魅力则在于其直观性。为了让《鬼谷子》的智慧不再是枯燥的理论,我们聘请了多位知名画家,根据每一篇的精髓,精心绘制了大量的插图。 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配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力求: 高度的意象化: 将抽象的理念,通过具象的图像来表达。例如,描绘“合纵连横”时,我们将用群龙戏珠、诸侯会盟的宏大场面来呈现;描绘“察言观色”时,我们将通过人物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细节特写来展现。 丰富的时代感: 每一幅画都力求还原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从建筑、服饰、器物到人物的神态,都经过严谨的考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深刻的寓意: 每一幅图画都蕴含着鬼谷子思想的精髓,观图如观文,观文如悟道,形成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智慧在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冲击下,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在解读《反应篇》时,书中会描绘一个场景:一位智者端坐于案前,目光锐利,观察着对面一位言辞恳切、内心却暗藏算计的官员。官员的表情被描绘得极为细致,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手中紧握的丝帕也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而智者的眼神则沉静而洞悉,仿佛已经看穿了一切。这样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生动地展现了“察其所言,意有所属;察其所行,事有所功”的道理。 又如,在阐释《权篇》中的“因势利导”时,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个水流湍急的场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夫,并非逆流而上,而是顺应水势,用巧妙的技巧操纵着小舟,最终安全抵达对岸。这便是“势”的力量,以及如何利用“势”来达成目标的生动写照。 四、 传承与应用:穿越古今的智慧 《鬼谷子》并非仅仅是一本古代的兵书或权谋宝典,它所蕴含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时代和领域的限制,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商业竞争: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洞察竞争对手的意图,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建立和维护商业关系,《鬼谷子》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本书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鬼谷子思想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应用,例如,分析著名的商业案例,将鬼谷子的谋略巧妙融入其中。 人际交往: 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识人辨言,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有效沟通,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建立良好的人脉,《鬼谷子》的智慧显得尤为宝贵。书中将用轻松活泼的图画,展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人际交往场景,并提供相应的“鬼谷子式”解决方案。 个人成长: 鬼谷子所倡导的“内圣外王”之道,对于个人修养和自我成长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鬼谷子》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本书将通过意境悠远的插画,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思,汲取智慧,实现人生的成长。 结语 《鬼谷子(图文本)》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智慧的探索之旅。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形式,让更多人能够领略鬼谷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力量,洞察世事,掌握主动,成就人生。 翻开这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感受一段段深刻的智慧,在与一位千古的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愿这本《鬼谷子(图文本)》,能成为您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方向,启迪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