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史补二集》系《三松堂全集》(第三版)新编论文集,收录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补》和《南渡集》之外,于1949年前发表的与哲学相关的单篇论文、短文或讲演稿。
* 共收录文章八十五篇,其中三十一篇为本版辑佚成果,系首次结集面世。
* 附人名及书篇名索引。
中华书局出版的《三松堂全集》(第三版),广泛搜罗冯友兰先生作品的各种版本,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参互比较,精择底本,详加校勘,文字的可信度与整理的规范性都超过此前各本(包括前两版《全集》与坊间流通的各种单行本)。每书皆编有人名索引和书篇名索引,极便于使用。第三版《全集》共十九卷,编次与篇目分合匠心独运,得到宗璞先生的首肯。2014年6月首批推出一至五卷及年谱卷(共计6种9册),实为学界与出版界之盛事。
本卷收录了《中国哲学史补》和《南渡集》之外,冯友兰在1949年前发表于报刊杂志上与哲学相关的单篇论文、短文或讲演稿。
冯友兰1949年前写作的单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别收录于第三卷《中国哲学史补》、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国哲学史补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诗文书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译著》这五卷内。其中,《中国哲学史补》和《南渡集》系冯友兰本人编定,前者收录与《中国哲学史》相关的哲学论文,后者则上编收哲学论文,下编收杂文。其余三卷俱为新编:未收录于前两卷的杂文和译作分别编入《三松堂诗文书信集》和《三松堂译著》,而未收录于前两卷的与哲学相关的单篇文章,则组成本卷——《中国哲学史补二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哲学史补二集”之名系第三版《全集》参照《中国哲学史补》之名新拟。冯友兰本人编定的《中国哲学史补》,收录的主要是能够补充与订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文章;而此次新编之《二集》,则范围较广,与冯氏“补”之本意有所不同。
《中国哲学史补二集》共收录文章八十五篇,其中有三十一篇系此前两版未收而第三版《全集》辑佚增补的文章,主要包括冯先生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或书评、中文论文的英文自译、在不同场合的讲演稿或由听者所作的讲演记录以及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单篇文章。
这些新增篇目中有一部分主旨相同或相近,例如关于道德的新旧问题、义利之辨、哲学的用处、人生的境界及儒家哲学思想等等,然而考虑到这些文章写作或讲演的场合不同,措辞也有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冯友兰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集中的学术兴趣,我们不惮重复,将其一并收录。
不过也有一些辑佚成果未予收录。首先,一些文章作为专著中个别篇章的初稿或底稿,与专著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如《朱熹哲学》、《杨朱哲学》、《论人生中底境界》和《中国哲学的精神》等。其次,还有一些文章不仅主题是冯友兰反复讨论过的,而且文章本身过于简略。如1943年6月5日《燕京新闻》第9卷第30期记录的一篇题为《人生成功的要素》的讲演记录。此外,还有个别篇目是未经冯友兰本人审定的讲词记录,且内容不甚完备。如原载1948年10月10日《河大校刊》的一篇题为《各种科学的性质与哲学的关系》的讲演记录。
在辑佚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散失文章的线索。但由于各种困难,未能取得这些文章的底本,只得暂付阙如。
至于编校情况,凡第二版《全集》已收录的文章,我们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复核了文章的原始底本;凡新增篇目,一律以原始底本为准。遇到同一篇文章被多次转载的情况,一般以发表时间极早、或极为正规的刊物为准。例如由“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训练班”编印的小册子《革命哲学——中国固有哲学略述》,又查得曾分别以《中国固有的哲学》、《中国固有的哲学略述》为题,刊于1943年 第二卷第二期《经纬》、1943年《民族正气》创刊号和1944年《读书通讯》第九十五期等,我们选择以“中央训练团”编印的小册子作为底本。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后考取公费留美资格,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博士论文出版后,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执教于中州大学、广东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曾任校秘书长、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等职;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
冯友兰先生提出的“释古”理论对史学研究有方向性价值,“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方法论,则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他本人的学术成果,更是在这两个层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是冯先生对其一生重要著作的总结: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主要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贞元六书”则标志其“新理学”体系的确立;1946年至1947年,冯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译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中国哲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1978年后,冯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聪明”的情况下,积十年之功,“不依傍别人”,重新撰写了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更体现了他作为中国哲学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自强不息的精神涵养。冯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必读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崇高声誉和深远影响。
这本厚重的书册,装帧典雅,触感扎实,初翻之下,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养。我一直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对儒家和道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相互影响深有体会。这本书的排版清晰,注释详尽,即便是涉及艰涩的古籍文本,也能通过编者的细致梳理,让人窥得其精髓。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与古代的智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思想流派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学派之间的继承与批判关系,这对于理解中国思想史的整体图景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对照手边的其他参考资料,但很快就会发现,这本书自身提供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足够令人信服。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又不失灵动的观察视角,让人在浩瀚的哲学星空中找到了清晰的航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两册书脊的配色与字体选择,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古典美感,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品味的体现。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还在于它在梳理思想史时所展现出的极强的“关联性”思维。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哲学并非是孤立发展的几个阶段,而是一个充满张力和互动的有机整体。比如,作者在论及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时,并没有将之束之高阁,而是将其置于与儒家“仁爱”思想的对比中,探讨了其在实践层面的困境与对后世思想的影响。这种跨越时空的横向连接和纵向继承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原以为我对部分学派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但这本书总能在意想不到的角度,提供一个全新的切入点,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巧妙的构思。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历史爱好者,我对那些试图“翻新”传统史观的作品抱持着谨慎的态度。然而,这套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其扎实的文献基础和严谨的考据精神。它并未刻意去标新立异,而是通过对一手资料的精细重读和对既有研究的审慎吸收,构建起了一套逻辑自洽、证据充分的论证体系。特别是关于宋明理学的探讨,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简单比较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流派在“心”与“理”的辩证关系上所产生的细微差别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这种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使得全书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学术光芒。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严谨的学术研讨,让人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对治学的基本规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可以很快忘记的快餐读物,而是值得放在案头,时不时翻阅,细细咀嚼的案头书。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最初是抱着“查漏补缺”的心态,期望能快速定位到一些我理解模糊的知识点。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远超预期,它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深入文本的乐趣。书中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和引证处理得极为精妙,举例来说,对于某些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解读的术语,作者会详细列出其语境的变迁,避免了现代读者对古代概念的简单化误读。这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阅读过程中,我感到作者的“声音”非常清晰,那是一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探索的精神。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干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学者的热情与洞察力,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被其学术精神所感染,激励着我们以更审慎、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议题。
评分老实说,我并非科班出身,面对如此专业的学术著作,起初还有些忐忑。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具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和力。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院派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耐心地引导着初学者走进中国哲学的幽深殿堂。尤其是在解析那些晦涩的哲学概念时,作者总能找到恰当的现代语言进行类比,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智慧变得生动而可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魏晋玄学中“竹林七贤”思想的论述,它不仅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本体论思考,更将这种思考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中,读来令人唏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总能让人在深入细节后,被引导回到更宏大的历史框架中去审视,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理解。
评分中华书局出版的《三松堂全集》(第三版),广泛搜罗冯友兰先生作品的各种版本,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参互比较,精择底本,详加校勘,文字的可信度与整理的规范性都超过此前各本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仙女,柳生,保润三人的命运至此纠缠,等待与狩猎,沉沦与救赎,看似一切和好如初的故事画面,等待仇恨与侮辱蓄势已久便爆发为最后的新婚命案。
评分共收录文章八十五篇,其中三十一篇为本版辑佚成果,系首次结集面世。
评分京东买的东西是可以信赖的,遗憾的是,没有活动。
评分趁着活动收集三松堂全集,当前只出到10卷,还没出全,这次最终入手价格是600-400,定价三分之一吧,供大家参考
评分经典名著,畅销书,买书上京东,没错
评分书很不错的,价格也蛮实惠。
评分很好的书,堪称经典。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