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最初对它抱持着一种“复古”的心态,觉得它可能在收录新词和网络热词方面会非常滞后,但阅读下来,我发现它在基础的、核心的汉语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做得极其扎实和严谨。它的排版设计,虽然是传统的风格,但布局非常清晰,检索系统的逻辑性极强。每一个词条的结构——读音、部首、笔画、释义、例句,都排列得井井有条。尤其是那些多义词的区分处理,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所有含义,而是通过精妙的例句和层级划分,引导读者去理解哪个含义是主要义项,哪个是次要义项或特定领域的用法。这种经过专家反复锤炼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也培养了用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比单纯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要重要得多。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光是翻开它,就能闻到那种特有的油墨和纸张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让人瞬间就回到了那个需要查阅实体字典的年代。我记得我第一次借阅类似的工具书时,那种寻找和确认一个陌生词语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探索的乐趣。它不像现在随手一搜就能得到结果,而是需要你耐下心来,顺着拼音或部首一步步深入,直到那个清晰的定义跃然纸上。对于一个正在努力构建自己词汇库的求知者来说,这种亲手触摸知识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尤其这个“大字本”,对于眼睛不太好使,或者像我这样喜欢在昏暗灯光下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个字都印得清晰有力,让人感到踏实。它不仅仅是一个查找工具,更像是一个沉默的老师,静静地陪伴着你的每一个学习瞬间。翻开扉页,看到那个2001年的修订时间,心里涌起一股怀旧的情绪,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这部词典在那个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我买这本书回来主要是想找一些特定时代背景下才使用的词汇,那些随着社会变迁逐渐淡出日常交流的“老词”。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在线词典,固然方便快捷,但在收录一些已经不再通行的古旧用法或者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时,总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它们更偏向于“当下最常用”的标准。而这部带有明确年代标记的工具书,恰恰记录了那个特定历史节点上的语言生态。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对比着查阅了关于“计划经济”时期一些专有名词的释义,发现它提供的语境和注释深度,远超我平时随手查到的零散解释。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过去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他们使用的语言习惯。这种深度的、带有时代烙印的权威性,是任何实时更新的电子词典都难以取代的。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那些细微的、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辨析时的处理方式。市面上的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篇幅精简,往往会把近义词放在一起草草带过,读者读完后依然感觉似是而非。但在这本大字本里,对于那些在书面语中经常被用错的词,比如“的”、“地”、“得”的细微差别,或者一些带有褒贬色彩相近的形容词,它会花费额外的篇幅进行专门的解释和对比。这种对语言精确性的执着追求,让我这个中文母语者都感到受益匪浅。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自以为掌握得很牢固的用法,其实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机”,而是一个帮助你真正“理解”汉语结构和语感培养的“教练”。
评分对于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可能比对我们这些母语者更高。虽然它本身没有提供外文翻译,但其清晰、详尽的语境解释和丰富的例句,为非母语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中文语义网络。我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中文学习者将所有例句都吃透,他不仅能掌握词汇,更能掌握如何在不同场合得体地运用这些词汇。特别是“大字本”的设计,即便是在初级阶段,面对密集的汉字时,视觉疲劳也会大大减轻,从而能更长时间地专注于理解复杂的解释。它提供了一种扎根于本土文化和传统语境的权威参考,这比那些只侧重于口语交流的速成教材要可靠和持久得多。这本词典,是通往中文世界深度理解的一把钥匙。
评分新旧字形对照表
评分语文条目查考功能增强。字头分三类,用不同符号标注、字形、字音、词形标准,释义概括、精当,体现科学性和规范性。
评分世界各国和地区简表
评分新旧字形对照表
评分适合中学师生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使用。
评分东西还不错.东西还不错.东西还不错.东西还不错.东西还不错.
评分虽然已经快三十了,但还是很多字不认识,于是就选了这本字典。总体来看还是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目录
评分目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