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现代科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几乎冲决了一切与之不相容的传统文化和科学堤坝,而在世界东方,却仍然屹立着一个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中国中医药学。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的传统,经数千年的不断充实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有完整理论体系、丰富临证经验、精湛实用技术并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今天,在“中医不能丢”的呼唤下,在“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指引下,已到了剖璞得玉之时。我们有责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医药学不仅有历千年而不衰的活力,而且还蕴涵着将主宰未来医学的超前内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医药学再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再一次挺直腰身,雄视全球。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后现代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模糊论、混沌论等,是在对现代科学否定基础上的飞跃,而这一飞跃,恰恰与中医药学的理论邂逅相遇,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这些后现代科学理论大有取代现代科学之时,中医药学实际上已在两千多年前就剖析了这些问题,把它们发展到了在实际中可以自如运用的水平。其以综合演绎为主的哲学方法,把研究复杂、整体、联系、恒动的生命大系统的生命科学开掘到了一个很深的层次。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预言,他们称中医药学“高大如天地,光明似日月,亿万千年后,其德永不竭”。如果我们能在已学到的现代科学的理念外,换一个角度,更新一套思维方法,则将有一个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善言古者,必验于今。中医药学所包含的许多超前的理念,使当前许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出人意想的成果,可以断言,由于后现代科学的兴起,中医药学必定会更加显现出其辉煌的内核。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汪昂 编者:田代华 李怀芝
目录
前言
凡例
自序
原凡例
卷上
医方集解卷上之一
补养之剂
六味地黄丸
七宝美髯丹
还少丹
黑地黄丸
虎潜丸
太真丸
三才封髓丹
大造丸
补天丸
人参固本丸
参乳丸
天王补心丹
孔圣枕中丹
大补阴丸
滋肾丸
斑龙丸
龟鹿二仙膏
补火丸
唐郑相国方
二至丸
扶桑丸
参苓白术散
妙香散
玉屏风散
四君子汤
四物汤见“理血之剂”
补中益气汤见“理气之剂”
升阳益胃汤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归脾汤见“理血之剂”
养心汤见“理血之剂”
人参养荣汤见“理血之剂
补肺汤
补肺阿胶散
生脉散见“清暑之剂
百合固金汤
紫菀汤
秦艽扶赢汤
黄芪鳖甲散
秦艽鳖甲散
益气聪明汤
羊肉汤
医方集解卷上之二
发表之剂
麻黄汤
桂枝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葛根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柴胡升麻汤
九味羌活汤
十神汤
神术散
葱豉汤
人参败毒散
川芎茶调散
再造散
大羌活汤
桂枝羌活汤
医方集解卷上之三
涌吐之剂
瓜蒂散
参芦散
栀子豉汤
稀涎散
干霍乱吐方
医方集解卷上之四
攻里之剂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见“理血之剂”
大陷胸汤
小陷胸汤
大陷胸丸
十枣汤
三物备急丸
硇砂丸
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
倒仓法
蜜煎导法
猪胆导法
医方集解卷上之五
表里之剂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桂枝加大黄汤
水解散
防风通圣散
葛根黄连黄芩汤
三黄石膏汤
五积散
麻黄白术汤
参苏饮
香苏饮
茵陈丸
医方集解卷上之六
和解之剂
小柴胡汤
黄连汤
黄芩汤
芍药甘草汤
栝楼薤白白酒汤
温胆汤
逍遥散
六和汤
藿香正气散
三解汤
清脾饮
痛泻要方
黄连阿胶丸
姜茶饮
芦根汤
阴阳水
甘草黑豆汤
卷中
医方集解卷中之
理气之剂
补中益气汤
乌药顺气散
苏子降气汤
木香顺气汤
四磨汤
越鞠丸
七气汤
四七汤
代赭旋覆汤
丁香柿蒂汤
橘皮竹茹汤
定喘汤
医方集解卷中之二
理血之剂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养心汤
人参养荣汤
龙脑鸡苏丸
咳血方
独圣散
清咽太平丸
还元水
麻黄人参芍药汤
犀角地黄汤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
槐花散
秦艽白术丸
芍药汤
苍术地榆汤
小蓟饮子
复元羌活汤
医方集解卷中之三
祛风之剂
小续命汤
侯氏黑散
大秦艽汤
三生饮
地黄饮子
顺风匀气散
稀莶丸
牵正散
如圣饮
独活汤
活络丹
消风散
清空膏
胃风汤
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史国公药酒方
蠲痹汤
三痹汤
独活寄生汤
沉香天麻丸
通顶散
乌梅擦牙关方
医方集解卷中之四
祛寒之剂
理中汤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
真武汤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吴茱萸汤
大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
小建中汤
白术附子汤
益元汤
回阳救急汤
四神丸
感应丸
导气汤
天台乌药散
疝气方
橘核丸
医方集解卷中之五
清暑之剂
四味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
生脉散
六一散
缩脾饮
消暑丸
大顺散
五苓散见“利湿之剂”
人参白虎汤见“泻火之剂”
竹叶石膏汤见“泻火之剂”
医方集解卷中之六
利湿之剂
五苓散
猪苓汤
茯苓甘草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加味肾气丸
越婢汤
防已黄芪汤
肾着汤
舟车丸
疏凿饮子
实脾饮
五皮饮
麦门冬汤
羌活胜湿汤
中满分消丸
中满分消汤
大橘皮汤
茵陈蒿汤
八正散
萆解分清饮
琥珀散
防己饮
当归拈痛汤
禹功散
升阳除湿防风汤
医方集解卷中之七
润燥之剂
琼玉膏
炙甘草汤
……
卷下
精彩书摘
地黄(用砂仁酒搅拌,蒸九次晒九次)八两山茱萸肉(用酒润湿)山药各四两茯苓(用乳汁搅拌)丹皮泽泻各三两。炼蜜为丸。空腹时用盐水送服;冬季用酒送服。
钱仲阳氏加减法:血虚阴衰的,以熟地黄为君药;滑精头昏的,以山茱萸为君药;小便或量多或量少、或赤浊或清白的,以茯苓为君药;小便淋沥不畅的,以泽泻为君药;心阴虚火偏盛以及有瘀血的,以丹皮为君药;脾胃虚弱,皮肤干涩的,以山药为君药。所谓为君药,是指它们分别用八两,而地黄只用臣药的分量。
此为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方药。熟地黄能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萸能温肝逐风,涩精固气;牡丹皮能泻心肝等脏中伏火,凉血热而退骨蒸;李时珍说:伏火就是阴火,阴火就是相火。当代医家专门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治相火的功效更显著。所谓丹,是南方火的颜色,雄而非雌,属阳性,所以能人肾经泻阴中的伏火,清退无汗出的骨蒸劳热山药清肺脾的虚热,补脾固肾;能固涩精气茯苓渗脾中的湿热,而能使心肾相通;泽泻泻膀胱的水邪,而能使耳目聪明。解释见后注此方六经之病皆能治疗,而以专治肝肾为功;寒热燥湿没有偏颇,而又能兼补气血。
前言/序言
近现代科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几乎冲决了一切与之不相容的传统文化和科学堤坝,而在世界东方,却仍然屹立着一个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中国中医药学。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的传统,经数千年的不断充实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有完整理论体系、丰富临证经验、精湛实用技术并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我国中医药学属于世界首创,历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是近百年间,中医的命运却如同和氏之璧,屡遭摒弃,陷于困惑,几乎成为一个丧魂落魄的躯壳。今天,在“中医不能丢”的呼唤下,在“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指引下,已到了剖璞得玉之时。我们有责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医药学不仅有历千年而不衰的活力,而且还蕴涵着将主宰未来医学的超前内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学再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再一次挺直腰身,雄视全球。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后现代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模糊论、混沌论等,是在对现代科学否定基础上的飞跃,而这一飞跃,恰恰与中医药学的理论邂逅相遇,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这些后现代科学理论大有取代现代科学之时,中医药学实际上已在两千多年前就剖析了这些问题,把它们发展到了在实际中可以自如运用的水平。其以综合演绎为主的哲学方法,把研究复杂、整体、联系、恒动的生命大系统的生命科学开掘到了一个很深的层次。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预言,他们称中医药学“高大如天地,光明似日月,亿万千年后,其德永不竭”。如果我们能在已学到的现代科学的理念外,换一个角度,更新一套思维方法,则将有一个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善言古者,必验于今。中医药学所包含的许多超前的理念,使当前许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出人意想的成果,可以断言,由于后现代科学的兴起,中医药学必定会更加显现出其辉煌的内核。
医方集解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医方集解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