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这类传统工艺类的书籍一直抱着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很多同类书籍要么是图鉴性质太强,缺乏深度解读,要么就是文字堆砌过多,图版质量跟不上。但这一本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工艺细节”的捕捉,比如有些线描图,能清晰地看到丝线是如何穿针引线,不同针法在视觉上产生的细微差别。我曾经尝试自己做一些刺绣,深知“黹法”的重要性,而这本书里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平绣、滚绣、锁绣等多种技法的应用效果。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看一本图案集,不如说是在上一堂立体、直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微观课程。我已经开始尝试用书中的一些基础单元进行重构和创新设计了,那种将传统元素现代化转化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沉闷的学术资料汇编,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的流畅。作者在介绍这些纹样时,似乎总能找到一种旁征博引的叙事方式,让你在看图案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历史事件、社会习俗乃至哲学思想。例如,在描述某一类几何连续纹样时,书中巧妙地穿插了古代工匠们对“无限”和“循环”概念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解读方式,让原本静态的图案变得鲜活起来。我不是科班出身,但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有一种被引导着探索未知领域的兴奋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艺术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智慧。
评分作为一个在时尚界工作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打破“本土化”壁垒的原创灵感。我发现很多国内设计师的作品在国际T台上显得缺乏记忆点,往往是因为他们只停留在符号的表面引用。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深层的肌理和结构分析。特别是关于“蓝印”部分,那种经过反复防染和浸染后形成的边缘模糊但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不再是简单地复制一个图案,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种“不完美”的工艺美学,去设计现代面料的数码印花效果。这本书的图片质量极高,色彩过渡自然,为我后续的色彩校对工作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为了给我的孩子找一些传统文化启蒙的素材。我对这个领域不算特别专业,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希望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是原汁原味的。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分离得当,虽然内容专业,但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我注意到,很多图案都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比如某个花卉纹样是哪朝哪代的典型风格,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我周末会带着孩子一起研究里面的印花图案,教他辨认哪些是自然物象的抽象,哪些是神话传说的符号化。它不仅仅是一本资料书,更像是一套可以互动的家庭文化教育工具。而且,书本的耐用性也很好,孩子翻阅起来也不用担心会损坏,这方面做得非常贴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铜版纸印刷出来的彩色图版,色彩饱满得像是能触摸到布料的纹理一样。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关于古代建筑装饰图案的资料,结果误打误撞发现了这个宝藏。里面的图案种类极其丰富,光是几何纹样部分,就能看到从简单的回形纹到复杂的多层嵌套结构,每一种都有详细的图例和尺寸标注,对于做设计或者研究历史图案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图谱。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蝙蝠纹”和“祥云纹”的解析部分,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图案,还深入挖掘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寓意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读起来非常涨知识。我打算把这本书放在工作室最显眼的位置,没事就翻一翻,每次都能激发新的灵感,尤其是在色彩搭配和图案布局上,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参考,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购买。
评分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书籍
评分是黑白的图,有一部分图样不是很清晰,不知道是不是图样的书籍都这样。
评分这样的呼吁在英国也并未被人忽略。2002年5月,位于英国伦敦的智囊团的主任提议,英国女王应该“遍访世界各国,为英国曾经所犯的罪行道歉,这是提升英国政府职能和国际地位的第一步”。对此进行报道的媒体还增添了这样一条注释:“英国在1918年的鼎盛时期统治了世界1/4的疆域和人口,英国批评家声称,它的巨额财富是建立在压迫和剥削之上的。” 我写本书时,恰好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网站(一个显然是面向学生的版块)上看到了一则针对英国历史的评述,这段评述同样也很深刻: 英国的辉煌是建立在屠杀和掠夺之上的:它的军队屠杀了无数军备实力较弱国家的人民,并掠夺了他们的国家,虽然这种方法后来有所改变:当英勇的革命者和抗议者圣雄甘地,以及像他那样的人开始关注人民的诉求时,穷兵黩武的制度……瓦解了,用机枪大肆屠杀的行为遭到了舆论的谴责。 近来,一位知名的历史学家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节目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浓缩了当前人们对英国历史的传统思考和认识。他问道:“一个自认为自由的民族何以奴役了世界上如此广大的疆域……一个自由之国何以变成了一个奴役之国?”为什么“出自善意”的英国人却因“市场崇拜”,而牺牲了“共同人性”? 受益者 多亏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才让我的亲戚现在遍布世界各地—加拿大的艾伯塔、美加交界的安大略地区、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的佩斯。多亏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我的爷爷约翰才能在他刚满20岁时就到厄瓜多尔向印第安人贩卖五金器具和烈酒。我奶奶的起居室墙上挂着两幅很大的油画,就是爷爷当年带回来的,美丽的安第斯山脉的风景简直让家里光彩照人,我从小就是看着这两幅画长大的。我还记得奶奶的展示柜里有两个满脸愁苦的印第安娃娃,似乎是不堪背上木柴的重负,它们极不协调地摆在几个瓷器人偶旁边。也多亏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我的外公汤姆·汉密尔顿才会在英国皇家空军当了3年多的军官,曾在印度和缅甸与日本人作战。他的家信一直被我的外婆珍藏着,这些信以敏锐的观察和雄辩的事实精彩地记录了战时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信中充满了对自由主义的怀疑,这几乎成为我外公的哲学理念的核心。我至今仍记得当年我翻阅外公驻防印度时所拍摄的那些照片时
评分很喜欢设计,希望在书上能学到一些,自学的效果有待观察
评分花纹很不错,有参考价值
评分很好呀
评分性价比不高,纹饰总结也不好,很一般。
评分作为极少数在二战前就在中国有亲身经历的,而且是尚健在的第一代西方艺术史家,苏立文一直持续关注整个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他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著述和艺术家的交往,并未因漫长的冷战时期、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中断而隔绝,或者因西方学界较长时期忽略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而放弃,他恒久的努力通过本书体现出其独特的意义。这种视野和跨度与同领域的西方学者,比如安雅兰,是很不同的,因为安雅兰是在改革开放之前从未踏足中国的研究者。
评分啊,买来增长见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