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作者的又一著作。
挖掘思想漏洞,顛覆認知,腦洞大開。
思想實驗是真實場景的簡化濃縮,現在甚至未來都難以真實發生。實驗中剔除復雜變量,將變量引嚮極端,旨在讓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核心概念或問題上,挖掘我們的真實想法和思想漏洞。這既不是一本參考書,也不是古老謎題的解答閤集,看完並不能直接得到答案。這隻是個開始,你不隻會愛不釋手,還會抑製不住地思考。
一天一個故事,鍛煉思維,發人思考,通勤路上的不二選擇。
·如果研究紅顔色的專傢是紅綠色盲,還算不算專傢?
·如果實現瞭長生不死,那麼每一天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救生艇上的物資隻夠維持12個人的生命,那麼第13個人還要不要救?
·如果一幅被埋葬的作品公之於眾之際就會被損毀,該不該公開?
·“忒修斯”號船在修補過程中材料被全部替換,用替換下的舊材料又建造瞭一艘船,那麼哪一艘纔是原來的“忒修斯”號呢?
……
100個思想實驗,挖掘我們的真實想法和思想漏洞。
硃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英國哲學傢、作傢,《哲學傢雜誌》的共同創辦人、主編。他的著作包括《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當哲學傢遇上心理醫生》《簡單的哲學》等。本書已經被翻譯成18種語言。
審視瞭已經被接受的觀點,檢驗瞭我們想當然的東西,頗有趣味性地對它們做瞭仔細分析。
——《泰晤士報》
巴吉尼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引人入勝的大雜燴,裏麵滿是想象齣來的令人睏惑、古怪,有時還非常詭異的情境……跳齣傳統思維的界限,欣賞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吧。
——《衛報》
巴吉尼的作品語調詼諧又淺顯易懂。寓教於樂,既像童話故事又像恐怖片。撰寫這種風格的作品並不容易,但是巴吉尼寫得特彆好。這些思想實驗能鼓勵讀者清楚地論證每個重要問題,這是目前大眾討論中往往缺乏的。在問題的邊緣思考雖然不容易,但是對讀者既非常重要,也充滿樂趣。
——《新人文主義》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文字機智、生動真實但又異乎尋常,內容機智流暢,每當我想辯論,卻找不到人時,就會翻開這本書。
——《星期日先驅報》
這是一部充滿雄辯之詞、引人入勝的哲學導論,引領我們進入的身份、知識、道德以及理性這幾個重要的哲學難題。本書是哲普讀物,十分有趣,為讀者提供瞭理解艱深問題的簡單途徑,但在演繹各種哲學寓言的含義時,又絲毫不失哲學的嚴謹。
——《星期日蘇格蘭》
這本結構緊湊、思維敏銳、內容紮實的書旨在促使我們重新思考。
——《星期日泰晤士報》
序言
1. 騙人的惡魔
2. 瞬間移動裝置
3. 印度人與冰
4. 虛擬外遇
5.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6. 幸運輪盤
7. 無言勝利
8. 為善
9. 反應預測
10. 濛蔽公平
11. “忒修斯”號
12. 沙灘上的畢加索
13. 專門研究紅色的色盲
14. 對你有利的銀行錯誤
15. 平凡的英雄行為
16. 賽跑的烏龜
17. 嚴刑逼供
18. 理性的要求
19. 幻想破滅
20. 賴活不如好死
21. 埃皮菲尼亞人的土地
22. 救生艇
23. 盒子中的“甲蟲”
24. 方形的圓
25. 優柔寡斷的布裏丹
26. 忘記疼痛
27. 信守承諾
28. 噩夢景象
29. 命懸一綫
30. 彆人的迴憶
31. 人類演化
32. 自由的西濛妮
33. 言論自由亭
34. 不是我的錯
35. 最後的手段
36. 先發製人的正義
37. 自然就是美? 1
38. 我是大腦
39. 算命攤
40. 木馬贏傢
41. 就是沒有藍色
42. 拿瞭錢就跑
43. 未來衝擊
44. 不至死亡,永不分離
45. 隱形的園丁
46. 再生人
47. 兔子!
48. 惡俗與藝術
49. 這不是牛津大學
50. 善意的賄賂
51. 活在桶裏
52. 計劃生育
53. 雙重效果原則
54. 捉摸不定的我
55. 可持續發展
56. 全視角鏇渦
57. 吃寵物之謎
58. 信仰,還是瘋狂?
59. 我們看到的不一樣
60. 照我說的做,而不是跟著我做
61. 馬蘇裏拉芝士做的月亮
62. 我思,故我在哪兒?
63. 不明不覺
64. 要避免流血,必須先流血
65. 靈魂寄居
66. 僞造專傢
67. 油炸薄餅悖論
68. 疼痛錯亂
69. 恐懼
70. 突擊檢查
71. 延緩死亡
72. 拯救鸚鵡佩西
73. 變成蝙蝠
74. 到處都是水
75. 隱身
76. 聯網的大腦
77. 替罪羔羊
78. 下賭注
79. 發條橙
80. 理性與感性
81. 電影的味道
82. 占便宜
83. 道德黃金法則
84. 高檔與低俗
85. 不存在的人
86. 藝術的價值
87. 公平的不平等
88. 完全失憶
89. 殺人,還是放任死亡?
90. 水果的本質
91. 無人受害
92. 自動化政府
93. 行屍走肉
94. 稅上加稅
95. 全知全能
96. 傢庭第一
97. 道德運氣
98. 虛擬的幸福
99. 給和平一個機會
100. 便宜也有好咖啡
緻謝
資料來源說明
譯者後記
雷·諾斯完全沒想到會碰上這種事。作為國際大盜賊,他對於自己每次都能得手感到自豪。最近他的客戶要他盜竊著名遊艇“忒修斯”號。這艘遊艇最近齣瞭名,先是英國報業大亨盧卡斯·格魯伯從船上墜海身亡,之後還成瞭加州饒舌歌手冰茶老爹的被害現場。
他來到乾船塢,剛整修完的“忒修斯”號就停在這裏,結果他驚訝地發現竟然有兩艘一模一樣的遊艇。諾斯轉頭看著遊艇保安,此人已被諾斯的同夥拿槍指著。
“如果你還想活,就告訴我哪艘纔是真正的‘忒修斯’號。”諾斯問道。
“那得看情況。”保安緊張地迴答,“我們開始修船時,需要更換這艘船的很多零件。我們把換下來的舊零件都留著,但工作到最後,我們發現幾乎整艘船的舊零件都必須換掉。完工之後,有幾個工人覺得不如用舊零件建一艘跟原船一模一樣的遊艇,所以你會看到這兩艘船。左邊這艘是用新零件整修後的‘忒修斯’號,右邊這艘則是用舊零件重造的‘忒修斯’號。”
“到底哪艘纔是真正的‘忒修斯’號?”諾斯又問。
諾斯的同夥握緊瞭槍,保安尖叫道:“我已經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你瞭!”諾斯撓瞭撓頭,開始想怎麼樣纔能把兩艘船都帶走。
哲學總是與事實倶全卻仍無法解答的問題有關。在上述場景中,諾斯已經知道所有和這兩艘船相關的事實,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對某些人來說,用直覺就能判斷哪一艘是真正的“忒修斯”號,但他們怎麼迴答將取決於你怎麼講述這個故事。如果諾斯是警察,負責搜集和格魯伯以及冰茶老爹死亡有關的呈堂證供,他一定會認定重建的“忒修斯”號纔是真貨。如果諾斯是曆史文物收藏傢,可能也會得齣相同的結論。
不過,如果就所有權的糾紛來看,整修後的“忒修斯”號纔是原來的遊艇,物主有權將船駕駛齣海的也是這一艘。若是在船塢放一颱延時攝影機,拍下整個工作過程,就會發現進入船塢的遊艇逐漸整修完成,而重造的遊艇稍後纔齣現在整修好的遊艇旁邊。整修後的遊艇因此有一種存在的延續性,而重新建造的遊艇則完全是新的。
哪一艘纔是“真正的”“忒修斯”號?這個問題可以說有不止一個答案。這完全取決於人們對這艘船有什麼利益關係。但這種說法也會引齣令人不安的結果。人類不也像“忒修斯”號一樣嗎?隨著生命的推移,體內的細胞不斷死亡並被新細胞取代。我們的思想在不斷變化,20 歲時,腦子裏10 歲時的想法已經所剩無幾。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記憶、信仰與性情也在不斷地更替。現在的我們跟許多年前的我們是不是同一個人?我們會說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的答案,如果“忒修斯”號的身份問題是虛構的,那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套用到所有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事物上?這又是否包括人類呢?
……
缺乏理性的想象隻是幻想, 而缺乏想 象的理性很乏味, 這就解釋瞭科學傢與哲學 傢為什麼總是用想象的場景來改善他們的思 考, 使其接近極限。“ 思想實驗” 就是剝去 真實生活中事件的復雜外衣, 清楚地聚焦問 題的本質。
所以, 真實生活中的倫理兩難睏境總是 因偶發的、特定的因素而變得更復雜。以一 般性問題為例, 吃肉在道德上是不是錯的? 有吃肉的機會時, 如果你考慮吃肉是不是錯 的, 那麼就會有許多因素開始起作用。有些 動物是農場大量飼養的, 有些受到瞭精心照 料, 還有一些是野外捕捉的。有些飼養動物 的土地原本是一片雨林, 有些動物則原本在 開闊牧場上自在地吃草。有些肉是有機的, 有些是轉基因的, 有些從世界的另一端運來。 要判斷倫理上的對錯, 就要將這些因素全部搞清楚, 然後依此權衡。
思想實驗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像科學實驗一樣,這些實驗旨在將關鍵的變量與特定的要素分隔開,以瞭解變量與要素本身對我們認識世界造成的影響。所以如果我們要思考吃肉的倫理意義,我們可以想象一些情境,在這些情境中,特定的讓人關心的問題是weiyi能區分兩種選擇的因素。如果我們擔心對待農場動物的方式,我們就想象善待動物這一weiyi變量會産生什麼區彆。如果想仔細研究自己的意圖,我們可以問如果你用來做菜所需的雞是意外死亡,而我的雞是被故意扭斷脖子的,而這兩隻雞死前的生活完全一樣,那麼這兩種情況是否有區彆?我們可以簡單地假定其他條件都相同,所以weiyi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核心的道德問題。
思想實驗的好處不僅在於它比真實生活更加簡練,還在於它真正能幫助我們思考那些不能或不會在真實生活中測試的東西。有時思想實驗會要求我們想象那些對現在的我們或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都不切實際甚至不可能的事物。雖然這些思想實驗要求我們所思考的似乎有些荒唐,但實驗的目的是相同的:讓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某個核心概念或問題上。假如某個不可能齣現的場景能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那麼場景是否可能齣現則不必關心。思想實驗隻是幫助我們思考的工具,這類實驗根本沒有試圖描述真實的生活。
本書的100 個場景大部分是受哲學傢的論證啓發得來的,但也不能說每個都是。有時哲學傢的假設是我們鮮為質疑的,顛覆我們的慣常認知。有時他們為看似無解的難題提齣解決的辦法。如果能跟隨他們的思想,有時也能從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看齣問題。
本書既不是參考書,也不是古老謎題的解答閤集。相反,它起的是引導作用,刺激你深入思考。每個場景之後都附有評論,我可能暗示一個解決謎題的方法,也可能故意唱反調:最終還需要你自己決定。
同樣,每篇文章最後的交互參照隻是想引發你的聯想,並不錶示場景之間有聯係。有時候,各個場景的聯係很明顯;有時候,聯係本身隻是引導你從新的角度看問題。
本書提齣瞭許多思考的綫索,但這些思索並不會因為讀完本書而結束。這本書隻是一個開始。
如果要推薦給彆人,我會說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喜歡“慢閱讀”、追求文字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讀者。它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然後就束之高閣的消遣讀物。更像是一件需要反復品鑒的藝術品,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敘事視角上的巧妙安排,經常在關鍵時刻切換觀察者,使得我們對事件的整體把握總是處於一種動態的、不斷修正的狀態。這種多重視角的運用,有效地避免瞭單一價值判斷的陷阱。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場關於存在、選擇和定義的深刻對話,讓人在閤上書頁之後,依然久久迴味。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太引人注目瞭!那種帶著點詼諧又有點深思的色調和構圖,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來對這類題材的書籍不太感冒,總覺得有些刻意或者說“用力過猛”,但看到這本的時候,心裏卻冒齣瞭一個念頭:這或許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裝幀的質感也挺舒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能感覺到齣版社在製作上的用心。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陽光很好的下午翻開的,光綫透過窗戶灑在紙頁上,那種油墨的味道混閤著新書特有的紙張氣息,讓人立刻就能沉浸進去。我特彆欣賞那種敢於挑戰傳統審美,但又不失藝術性的設計語言,它成功地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打下瞭一個充滿懸念的基調,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作者到底想通過這樣一個看似極端的標題來探討什麼樣的人生哲學或者社會現象。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思想衝擊是持久而深刻的。它探討的議題遠超齣瞭標題所暗示的錶層含義,更像是一麵棱鏡,摺射齣我們社會結構中那些微妙的權力關係和被隱藏的倫理睏境。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嚴肅主題時,保持瞭一種非常剋製的幽默感,這種黑色幽默恰到好處地緩解瞭敘事中的沉重,同時也更尖銳地諷刺瞭某些現象。它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將所有的問題拋給瞭讀者,引導我們進行自我反思:我們所處的“被喂養”或“被選擇”的循環,究竟是天性使然,還是後天環境塑造成的必然?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花上幾分鍾時間整理思緒,因為書中的某些觀點和場景會持續在我腦海中盤鏇,那種被挑戰的感覺,正是好書的魅力所在。
評分從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無疑是成熟且富有個人特色的。它時而像一位冷靜的觀察者,用近乎新聞報道般的客觀去敘述事件,筆觸乾淨利落,不帶多餘的情感渲染;可下一秒,它又能突然切換到一種極富詩意的,甚至帶有一絲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抒情模式,大量的比喻和象徵手法讓人拍案叫絕。這種文體的自由切換,非但沒有造成閱讀上的割裂感,反而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張力,使得故事的底色既紮實又飄逸。我特彆留意瞭那些關於環境和氛圍的描寫,作者似乎很擅長利用光影、氣味乃至聲音來構建一個具有強烈感官衝擊力的世界觀,讓你仿佛真的能觸摸到那個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體驗到角色的溫度和呼吸。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控得極其精妙。它不是那種大開大閤、情節跌宕起伏的類型,反而更像是一部慢燉的濃湯,每一種味道都需要時間去釋放和品味。你會發現,很多關鍵的轉摺點,其實都隱藏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對話和場景描寫之中。我尤其佩服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那種微妙的猶豫、隱藏的渴望,甚至是自我欺騙的痕跡,都被勾勒得栩栩如生。有時候讀到某個段落,我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反復琢磨那句話背後的多重含義。這需要讀者付齣一定的專注度,但迴報也是巨大的,它強迫你跳齣固有的思維定勢,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問題。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近年來我讀過的書中少有的。
評分還沒看完,感覺會不錯
評分當做飯後茶餘的小點心吧
評分幫弟弟買的書
評分好書屯著,慢慢讀。
評分很好很強大
評分物流挺快,東西不錯。
評分留下來慢慢看 書有點多。
評分贊!
評分質量很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