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第3册)》是根据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而编写的一套考研辅导资料。古代汉语作为中文系和一些涉古专业考研的基础科目,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第3册)》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并摘编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相关练习,搜集了历年部分考研试题,以期能对考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本册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编排如下:
首先是文选部分,包括考点提示和古文今译,考点提示主要是对原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进行分析、概括,并查阅相关工具书,简析了原书内容,有助于对考点的融会贯通。
其二是常用词部分,古代汉语的常用词部分内容比较多,本书主要对这些常用词进行概括、比较,并验之于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相关词语,有助考生复习、记忆。
其三是古代文化常识,参考历年考题,提炼出古代文化常识中一些重要知识点。
其四是练习题解,针对本单元的文选、常用词及文化常识,参照一些现行的《古代汉语》习题集,精心选择、编写配套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以巩固所学知识点。
其五是考研试题精选,搜集历年部分高校的考研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答案为编者所作),考生可以对不同高校的考研真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沈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是文学院教授,汉语史硕士生指导教师、博士点指导小组成员。近40年来处于教学第一线,讲授大、中学语文、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古代文体学等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获该校教学优秀成果奖,并多次被国家教委聘请为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主要论文有《关于普通话教学》、《写作的音韵艺术》、《评估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等;专著有《花间集新注》、《千家诗助读》、《实用汉语音韵学》(主编)、《古代汉语》(主编)、《文艺音韵学》、《中国文学史》(参编)等。
第八单元
文选:史记
淮阴侯列传(1)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魏其武安侯列传(19)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33)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霍光传(38)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常用词(八)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天文 历法 乐律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地理 职官 科举
练习题(八)
练习题(八)参考答案
考研试题精选(八)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第九单元
……
第十单元
……
第十一单元
……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八单元
文选
史记
淮阴侯列传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文字
(一)古今字
孰 — 熟
于是信孰视之。
孰,熟的古字,“孰”表示煮熟,有成熟、仔细、周详等意义,后来都写成“熟”,所以“孰视”就是熟视,用眼睛盯着看很久。孰、谁之别:“谁”专指人,“孰”作疑问代词时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二)通假字
1.常 — 尝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常,通尝,曾经。《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党:同“傥”,偶然。见:同“现”,出现)。
2. 袴 — 胯
俛出袴下,蒲伏。
袴,通胯,袴下即两腿之间。蒲伏,通匍匐,爬。
3. 喋 — 蹀
新喋血阏与。
喋,通蹀,践踏,踩。 “蹀血”是踩着血走,指血战。也有解释作“喋血”意思是激战而流血很多。
4. 餽 — 馈
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餽(kuì),通馈,送。这句话意思是从千里之外运送粮草,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
5. 萆 — 蔽
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萆,通蔽,隐蔽,“萆山”意思是在山上隐蔽。
6. 详 — 佯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详,通佯,假装。
7.……
词汇
实词
1.始为布衣时。
始,《说文》:“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副词,初始,当初。《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
2.贫,无行。
行(xìng),读此音“行”意义有二,一是表示事,《礼记?坊记》:“民犹贵禄而贱贫。”郑玄注:“行,行迹也。”文中“无形”即无善行。
3.……
语法
(一) 使动用法
1.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食(sì),使动用法,自食,等于说自己养活自己。
2. 何文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使动用法,不及以闻,是指来不及使刘邦知道韩信逃走了。
3.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兵。
从,使动用法,使………跟随。这句话的意思是凭借正义之师,使东归的将士们跟随。
4.……
(二)名词作状语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众,用作状语,当众。
(三)名词用作动词
遂械系信。
械,拘束手足刑具,这里用作动词,戴上刑具。
(四)形容词作动词
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
盛,多,用作动词,意思是聚集很多。这句话的意思是,魏王聚集主力部队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了军队,作为疑兵迷惑敌人。
修辞
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响,名词,回声。“响应”与“风走”是并列结构,像疾风一样地奔走,像回声一样地反应,比喻迅速群起而响应。
常用词(八)
一、建 置 罢
二、学 养
三、干 谒
四、循 矫 效
……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天文 历法 乐律
(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
地理 职官 科举
练习题(八)
一 、指出下列各句加横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史记?淮阴侯列传》)
2.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多,景愈疾,不如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二、阅读本单元文选,翻译下列句子。
1.吾必有以重报母。
2.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
三、阅读常用词(八),解释下列加横各词。
1.建欲使我辅佐天子。(《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
练习题(八)参考答案
考研试题精选(八)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
本书是同王力《古代汉语》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导书,是适应报考硕士研究生备考的需要而编写的。希望通过它能帮助考生切实掌握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提高考试的命中率,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古代汉语,首先要学好古汉语文选,特别是要学好先秦文选,因为它是古文的源头。掌握了这个源头,就可以顺流而下,中古以后的文章就迎刃而解了。王力本教材第一、二册文选部分全部是先秦作品,我们对其中的每一篇都做了古文今译,诗经、楚辞部分还做了言文对照的翻译,更为重要的是;对每篇课文所包含的古汉语基础知识都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理,用“考点提示”的形式,一般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做层次分明的讲述(当然,因文体的变化和内容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等,分别列举例句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其他各部分也都类似,做到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使考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便于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掌握规律。
学习文选是为了丰富语感,也就是让考生获取丰富的古代汉语的感性材料。有了这个感性基础,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有可能让知识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一、二册通论的内容涉及古汉语工具书、词汇、语法、文字、音韵、训诂六个方面。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扩展和加深。而这些知识又都是通过文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的,务使考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考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使知识真正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在每个单元通论之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紧扣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的内容的,它循序渐进自成体系,而且同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选和通论的有关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而且有许多练习题又是对通论的补充和深化,如习题(二)侧重对文字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三)、习题(四)和习题(五)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六)侧重对音韵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七)侧重对训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至于词汇知识,则是所有练习题的重要内容,自不待言),特别是其中的问答题。因为通论受篇幅和体例的限制,不可能讲得太多太细。除了一般练习题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练习题,这就是第四单元后边的“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和第七单元后边的“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这都是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练习题。“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分析整篇古文的能力。“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知识分析整篇古代文献的能力。所有练习题都附有参考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备考,我们也适,当选录了近两三年内一些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供考生参考。也把它们分别附在每个单元的后边。但是这些考题是着眼于古代汉语教材的全局,而不是着眼于某一个单元。它跟练习题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还是做了适当的选择和编排,使其尽量接近所在单元的内容。我们用两种形式选录,一是“考研试题摘编”,即合各校考题为一卷;一是“考研试卷全文”,即选用一校的入学考试试题。这样的试卷各有四份,共八份。这是给考生一个实际演练的机会。对所有考研试题,我们都做了参考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去做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了。
本书对一般在读学生的深钻提高和复习备考,对在职青年的自学进修也是很适用的,对高校古代汉语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多加指正。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沉稳又不失古典韵味,那种淡淡的做旧效果,仿佛真能带人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印刷清晰锐利,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工匠精神。尤其是那些生僻字的注释和古籍引文的排版,处理得极为讲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能在需要时迅速聚焦到关键信息点上。装订得也非常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散页的问题。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史珍品,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美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现今的教材中实属难得,也从侧面反映了编者对古代汉语学习者的尊重。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教学的热忱。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谦逊而又不失自信的学人笔调,它不会故作高深,而是用最精准、最凝练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学术问题。在翻译和解释一些晦涩难懂的文言名篇时,作者展现了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既保留了原著的神韵,又确保了现代读者的理解无碍。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展示权威观点的同时,也巧妙地引入了学界的一些争鸣之处,让读者意识到学术研究的动态性,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在“教知识”,更是在“授方法”,引导我们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古代汉语研究者那样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评分这套书的实用性简直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它所提供的辅助材料,简直是考生的福音。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疑难辨析”和“常见错误举隅”部分,它们精准地抓住了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容易犯迷糊的地方。举个例子,对于几个形近义远的虚词的区分,书中不仅给出了详尽的例证,还追溯了其源头,让人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在特定语境下只能用某个词。这种深入骨髓的实战指导,远比那些空泛的理论讲解要有效得多。可以说,它就像一位耐心的、经验丰富的大师,时刻在你身边提醒和纠正你走过的弯路,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准确度。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极其严谨且富有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语法点和词汇,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由浅入深的逻辑网。初接触时可能会觉得内容有些庞杂,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过渡得非常自然,如同攀登一座设计精妙的阶梯。尤其是对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心血去辨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细微差别,那种“拨云见日”般的豁然开朗感,是很多同类教材难以给予的。它强迫你跳出死记硬背的怪圈,真正去理解古人思维的脉络和语言使用的逻辑,这种对“理解”的强调,才是学好古代汉语的精髓所在。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难度是摆在那里的,它面向的绝不是零基础的初学者,而是那些已经有一定积累,渴望向更高阶迈进的进阶学习者。它的阅读强度非常高,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很容易在繁复的考据和细微的语义变迁中迷失方向。但正是这种“硬核”的特质,让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它为你设置了一个明确而有挑战性的目标,逼着你去挖掘和挑战自己的知识边界。每攻克一个难点,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学习资料,而是需要反复研磨、时常回顾的案头必备参考书,真正能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评分考试用书,专业课,推荐购买。
评分东西还不错,下次还会再来的!
评分东西还不错,下次还会再来的!
评分好极了值得推荐认真看看好极了值得推荐认真看看好极了值得推荐认真看看
评分京东有货。。。价格也差不多。。于是就在京东买了。。而且发货,送货都很快。。。
评分这次产品调拨的有些慢
评分这本书可以给我不少的帮助
评分学习古代汉语,从习题进行强化,不错。
评分书籍很好,很适合自学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