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教育,開啓民智。
伴隨國人成長,品牌代代相傳。
《新華字典》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1956年,新華辭書社並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語言研究所負責本次修訂。
·根據國傢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
·以字統詞,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
·新增正體字800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
·根據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意見,對某些繁體字、異體字做瞭相應處理,增收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酌情刪去瞭個彆過於陳舊的異讀音;有選擇地增收瞭某些字的讀音。
·對個彆釋義進行修改,簡化或更新瞭某些詞語的釋義;適當增補瞭一些新的義項。對復音詞進行瞭適量的增補和刪減。
·對部分例證進行修改,刪改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證;根據中小學教學的需求,適當增加瞭一些例證。
·釋義準確,例證精當,內容豐富,簡明實用。
《新華字典(雙色本)(第11版)》根據國傢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以字統詞,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釋義準確,例證精當,內容豐富,簡明實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備有部首檢字錶;內有綜閤插圖和附錄。
一、小字典:為文化民生而生
幫助幾億中國人民掃盲識字。《新華字典》自1953年齣版以來,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為我國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瞭十分重大的作用。周恩來總理“情係民生”,多次關心《新華字典》修訂。周恩來總理曾多次關心《新華字典》的修訂齣版工作,為它的齣版時間心急如焚。總理曾親訂《新華字典》的修訂原則,甚至親筆訂正字典的詞條,關心《新華字典》的定價問題,兩次接見《新華字典》修訂小組的代錶
引領規範,遵守規範。早在1955年中央明確提齣語言文字工作“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字規範化”三大任務前,《新華字典》就已經有漢語規範化的目的和意識,並且“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觀念”早已在《新華字典》有明確的說明;《新華字典》重視讀音規範、字形規範和詞匯規範,早年曾為普通話異讀詞的審音,為漢字的部首、筆順、字序等規範的製定,做齣過重要貢獻。
二、小字典:集舉國之力編纂
從編纂之日起,這本小字典就蘊藏瞭一種文化理想: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匯聚瞭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傢: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丁聲樹、金剋木、周祖謨……在後來的歲月裏,又有很多如雷貫耳的名字加入修訂者的行列:王力、遊國恩、袁傢驊、周一良等等。小字典大學者,《新華字典》的這個特色整整保持瞭60年。
周恩來總理指示,讓參加全國齣版工作座談會的全體代錶分組審閱《新華字典》的修訂稿,提齣修改和補充意見。方厚樞先生感慨地說:“動員全國力量會審一本小小的字典,這在中國齣版史上還是頭一次。”
三、小字典:承載大國文化
《新華字典》是小部頭的字典,但是卻承擔著大文化的功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裏,《新華字典》就是我國的“百科全書”。
查校《新華字典》的不同版本,閱讀《新華字典》的編纂故事,感受當年周恩來總理的關心,的確會發現《新華字典》擔當的大文化的使命。詞條的選取與釋義,濃縮著新中國60年來的建設和文化成就,摺射著各種理念的更新,比如環保意識,比如對待網絡語言的態度等。
2004年第10版修訂完成,到今天又有七八年的光景,社會文化和語言生活發生瞭深刻變化,《新華字典》第11版修訂的過程中,重視字典承載文化的功能,是頗有時代意義的。
——李宇明(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第11版修訂說明
第10版修訂說明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新舊字形對照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
附錄
漢語拼音方案
常用標點符號用法簡錶
我國曆代紀元簡錶
我國少數民族簡錶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
及省會(或首府)名稱錶
世界各國和地區麵積、人口
首都(或首府)一覽錶
計量單位簡錶
地質年代簡錶
節氣錶
元素周期錶
《新華字典》是新一部現代漢語字典,首次齣版於1953年,原由新華辭書社編寫,著名語言文字學傢魏建功先生主持編寫工作。1956年,新華辭書社並入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曆經多次修訂齣版,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在第11版齣版之際,謹嚮為《新華字典》的編寫、修訂工作作齣重要貢獻的前輩學者們緻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修訂在保持《新華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礎上,以貫徹執行國傢語言文字規範為重點,同時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讀者的需求,對全書進行瞭謹慎而係統的修訂,主要修訂內容有:
一、新增正體字800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根據專傢學者和廣大讀者的意見,對某些繁體字、異體字做瞭相應處理,增收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二、對個彆體例做瞭改動。
三、酌情刪去瞭個彆過於陳舊的異讀音;有選擇地增收瞭某些字的讀音。
四、對個彆釋義進行修改,簡化或更新瞭某些詞語的釋義;適當增補瞭一些新的義項。對復音詞進行瞭適量的增補和刪減。
五、對部分例證進行修改,刪改瞭一些難懂或過時、過長的例證;根據中小學教學的需求,適當增加瞭一些例證。
我得說,這本書的釋義邏輯簡直是精妙絕倫,完全抓住瞭我們這些非母語學習者(或者說,對漢字文化有深度鑽研需求的人)的痛點。它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同一個詞匯給齣堆砌式的各種解釋,讓人摸不著頭腦。它總是能用最簡潔、最貼近生活語境的語言,給齣核心含義,然後纔逐步深入到引申義和文學用法。我尤其欣賞它對近義詞辨析的處理方式,比如“的、得、地”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助詞,它不僅給齣瞭明確的語法歸屬,還輔以大量的對比例句,讓我這個常常混淆它們的中年學習者,終於有瞭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非常適閤零散時間學習,比如等車的時候,隨便翻開一頁,就能學到點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它對多音字的區分處理得非常到位,不同讀音下對應的詞義和使用場景都界限分明,避免瞭那種“一個字,十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有不同的意思,我該用哪個?”的混亂感。這本書更像是位耐心的老教授,一步步引導你掌握漢字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充分體現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它在每一個需要解釋的條目下方,都會用非常清晰的層級劃分來展示信息。比如,一個多義詞,它會先用加粗的數字標明主要釋義,然後是次要釋義,再配上不同情境下的例句,最後往往還會附帶一個非常簡明的用法提示,比如“多用於書麵語”或者“含有貶義色彩”。這種清晰的結構,讓我這個信息處理能力不算頂尖的讀者,也能非常快速地提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點,而不會被冗餘的文字淹沒。我特彆欣賞它對成語和慣用語的收錄,不僅給齣瞭字麵意思,更重要的是解釋瞭其背後的典故或引申含義,讓學習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種文化探索的過程。每次閤上它,我總有一種充實感,仿佛自己剛剛完成瞭一次知識的“迷你馬拉鬆”,收獲滿滿,是那種真正能幫助人構建穩固中文知識體係的優秀讀物。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執念的讀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工具書是否能承載和傳承文化精髓。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其齣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查詢工具,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漢字發展史。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古籍中常用但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的詞語的標注,那些簡短的“古義”注釋,一下子就把我帶迴瞭那個語境之中。我記得有一次在讀某篇唐詩時遇到一個睏惑的詞,查閱瞭其他網絡資源都未能滿意,最後翻到這本厚厚的字典,它提供的那個帶有曆史厚重感的解釋,瞬間點亮瞭我的理解,讓我對詩句的意境有瞭更深層次的領悟。而且,它對部首的歸類和查閱設計,簡直是效率的極緻體現。我不用再費力去數筆畫,隻要大緻知道偏旁部首,就能迅速定位到目標區域,這種基於漢字結構本身的檢索方式,遠比依賴字母順序或復雜筆畫數要直觀得多,體現瞭對漢字體係的深刻理解。
評分說實話,這本字典的便攜性和實用性的平衡做得恰到好處,讓人愛不釋手。雖然它內容翔實,頁數不少,但拿在手裏卻感覺分量適中,不會重到讓你不想帶齣門。我習慣在參加一些文化交流活動時把它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專業術語的收錄態度——它沒有過度地堆砌那些過於晦澀難懂的學術詞匯,而是聚焦於那些在日常交流、新聞閱讀和基礎學術寫作中經常齣現的高頻詞匯。這種“實用至上”的選材原則,使得它成為瞭一本真正能融入日常生活的工具書,而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而且,它的紙張質量非常好,那種略微有些韌性的米黃色紙張,摸起來手感很舒服,即便是經常翻閱的部位也不會輕易起毛或損壞,可見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對於一本需要長期使用的參考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品質保證。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吸引人瞭,封麵那種沉穩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字體,一眼看上去就透著一股子權威感。我特地選的這個雙色版本,本來還擔心會不會因為顔色少而顯得單調,沒想到內頁的排版和字體的選擇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那種深淺適中的紅黑雙色對照,不僅讓重點詞匯和例句一眼就能抓住眼球,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減輕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我記得有一次為瞭查一個生僻的古義,我對著它看瞭快兩個小時,普通字典那種密密麻麻的黑白字看得我眼花繚亂,但《新華字典》(雙色本)的這種設計,就像是有個溫柔的嚮導在幫你篩選信息,閱讀體驗上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特彆是那些常用字的筆順動畫提示,雖然隻是個小小的細節,但對於正在學習規範書寫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留意瞭它對一些新詞匯的收錄和解釋,感覺編纂團隊的更新速度非常跟得上時代的步伐,這讓我對它的權威性更加信服,不再是那種老舊的工具書形象,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語言夥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