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龙藏寺碑/历代碑帖法书选

隋龙藏寺碑/历代碑帖法书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编辑组编 编
图书标签:
  • 隋唐碑帖
  • 法书
  • 书法
  • 中国书法
  • 隋龙藏寺
  • 碑刻
  • 历代碑帖
  • 艺术
  • 文化
  • 字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文物
ISBN:7501000972
商品编码:1029737401
出版时间:198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隋龙藏寺碑/历代碑帖法书选
  • 作者:本书编辑组编
  • 定价:4.2
  • 出版社:文物
  • ISBN号:750100097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84-05-01
  • 印刷时间:1999-09-01
  • 版次:1
  • 印次:4
  • 开本:
  • 包装:其他
  • 页数:48

编辑推荐语

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书家辈出,书法宝库十分丰富。为了适应广大初学者特别是中等学校学生临习传统书法的迫切要求,以及书法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行书书体编辑了这套《历代碑帖法书选》行书集。 本册为其中之一《隋龙藏寺碑》。

目录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隋龙藏寺碑/历代碑帖法书选》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 --- 《大唐西域记笺注与文化探源》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ISBN: [虚构ISBN号] 页码: 800页(精装,含大量彩绘图版与地图) 定价: 380.00元 ---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集历史地理考订、佛教义理疏释、异域文化对比与敦煌学研究于一体的重量级学术专著。它以玄奘法师亲笔撰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为核心文本,结合二十余年来在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中亚和印度北部)的田野考古新发现,对原著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笺注与深入的文化探源。 本书旨在超越传统上仅将《西域记》视为“古代地理志”的视角,将其置于唐代中印文明交流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重新审视玄奘取经的真实意义及其对后世哲学、艺术、乃至国家战略思想的影响。 第一部分:文本校勘与地理重构 本部分聚焦于《大唐西域记》的文本流变与地理术语的精确考证。作者团队利用新出土的唐代残卷、吐鲁番文书以及相关西域地方志的零星记载,对流传至今的通行本(如景福本、宋版等)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勘误。 我们着重辨析了原著中涉及的数百个地名——古国名称的梵文、佉卢文、粟特文对应读音,以及它们在今日地图上的精确坐标还原。例如,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考证了“呕多国”(今阿富汗境内的某河流域)的具体范围,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重建了玄奘行进路线的数字模型,力求在地理层面上“复原”盛唐的西域图景。 第二部分:佛学义理的深度解读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核心目的在于获取“正法”。《西域记》的后半部分详细记载了他在那烂陀寺与戒贤法师学习的诸多佛学典籍和思想流派。《大唐西域记笺注与文化探源》超越了简单的名词解释,深入剖析了彼时印度本土的“因明学”、“唯识学”以及“中观学”的细微差别。 书中专门辟出章节,对玄奘所记录的如“有部”、“经量部”等部派的教义差异进行了详细梳理。特别是对当时流传的《瑜伽师地论》的早期注疏思想进行了还原,旨在帮助现代读者理解,玄奘带回的“真经”与当时中国佛教界已有的理解有何种创新和突破,从而揭示其对中国佛教哲学走向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丝路艺术与文明的交融 《西域记》不仅是史籍,更是一部描绘盛唐前中亚艺术风貌的生动画卷。作者团队结合近年来在克孜尔、敦煌莫高窟以及犍陀罗遗址的发掘成果,对玄奘笔下描绘的佛像形制、寺院建筑风格进行了跨学科的印证。 书中收录了大量高清的彩绘插图,对比了《西域记》中记载的印度笈多王朝雕塑风格与克孜尔的“赤土壁画”的艺术关联性。特别关注了“健陀罗艺术”对“大唐造像”的直接影响,并讨论了唐代“胡旋舞”和“箜篌”等异域乐舞是如何通过西域的交流渠道进入长安并最终融入中华文化的。 第四部分:玄奘形象的再评估与当代意义 本书的终结部分回归到对玄奘其人其事的评价。我们不再仅仅将他视为一位虔诚的僧人,而是将其置于当时国际政治与文化交流的语境中考察。 书中利用新史料,分析了玄奘在贞观朝廷中扮演的“文化大使”角色,以及他回国后所倡导的“万国和同”思想对唐帝国边疆政策的影响。通过对比印度的婆罗门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我们探讨了玄奘所代表的“学习外来优秀文明以强健自身”的理念,对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本书特色: 1. 图文并茂的考证体系: 超过300幅手绘复原图、历史地图与现场照片的完美结合。 2. 多学科交叉研究: 融合了历史学、宗教学、地理学、语言学及艺术史等多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 3. 严谨的学术态度: 所有的笺注均注明了引用的古籍版本和出处,确保了学术的可靠性。 目标读者: 历史学研究人员、宗教学爱好者、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者、中外文化交流史学者,以及所有对盛唐文化及佛教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书法“神韵”非常执着的人,常常觉得很多拓本把碑帖的精髓给“磨平”了。因此,当我拿起这本《碑学入门与进阶》时,我首先检查的是它的拓印质量和装帧工艺。这本书在处理拓本的对比度和层次感上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那些刻工精湛的碑文,线条的起伏、刀法的力度,都清晰可辨。书中对“金石味”的阐述也很有见地,它解释了为何碑刻的书法与纸上的墨迹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在于刀与石的抗衡,体现出一种硬朗的、不屈服的美感。我将它与我以前收藏的几本宋元时期的法帖放在一起对比,更能体会到北魏书法那种“野逸”和“拙朴”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作品,它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感受”书写者在创作时的心境和环境,这种引导性的文字说明,是很多纯粹的影印本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魏碑精选集》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对魏碑的认识还停留在“古朴厚重”这几个标签上,但翻开这本册子后,才发现其中蕴含的审美趣味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里面的选本,比如《始平公碑》那种险峻挺拔、笔画内敛的风格,和《张猛龙碑》那种方峻、开阔的气势,对比起来看,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魏晋风骨。尤其是那些细节的呈现,墨痕的干湿浓淡,以及笔锋的起收,都刻画得极为清晰。我特别喜欢看那种拓本上的“飞白”效果,它不仅仅是墨迹的缺失,更像是一种书写速度和力量的直观体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不像有些影印本那样显得晦暗不清。每篇碑帖的介绍虽然不长,但切中要害,点出了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艺术特点,对于一个想要深入了解魏碑的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入门或进阶资料。我花了好几个下午,临摹了其中几块碑的局部,感觉对“力透纸背”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行书,手上找了好几本碑帖,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朋友推荐了这本《古代楷书经典萃编》。这本书的选取角度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完全拘泥于最顶级的“神品”,而是收录了一些在书法学习中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作品。比如其中收录的某些墓志铭,它们的结构相对工整,用笔变化多端,对于纠正我那种总是写得“松散”的毛病很有帮助。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楷书“隶意”的探讨部分,很多碑刻中那种横画的蚕头燕尾痕迹,被这本书清晰地标注了出来,这让我明白,楷书并非凭空出现的,它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一个过程。这本书的排版是横向展开的,这样在临摹时,眼睛可以更自然地跟随书写者的气息,而不是被生硬的断行打断。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而不是单纯的“鉴赏图册”。

评分

最近在准备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课题,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楷书源流的资料,最终选择了这本《历代碑刻书法精品赏析》。这本书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局限于某一朝代或某一地域,而是从汉魏的隶书向楷书过渡期的作品开始,一直收录到清代的优秀碑刻。我最欣赏它的编排逻辑,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根据书风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比如将那些带有浓厚“魏晋风度”的作品放在一起,再将唐代的“法度森严”的作品归类。这对于我理解不同时期书法风格的交融与蜕变非常有帮助。里面的配图清晰度极高,甚至连一些细微的笔画交接处的细节都能看清楚。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内容扎实,读完后感觉我对碑刻书法历史的认知一下子拓宽了不少,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个人修炼,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说实话,我对碑帖的收藏一直比较谨慎,因为很多出版物都是粗制滥造,拿到手后总有种“名不副传”的感觉。但是这本《书法史上的高峰:楷书精选》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清晰度令人惊叹,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拓本已经模糊不清的碑刻,通过现代的高清扫描技术,也能看出笔画的微妙变化。我关注的是那种“气韵生动”的境界,这本书里收录的唐代楷书大家的作品,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那种雄浑、端庄的气度,通过这本书得到了很好的还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展示了成熟期的作品,还收录了一些早期的、略带稚拙感的作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书法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风格的。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纵向观察楷书发展脉络的绝佳视角,是研究书法演进绕不开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评分

应该不错吧

评分

还好

评分

文物出版社的这套书是非常好的 这本书同样是高水平的体现

评分

应该不错吧

评分

这套书都很好 很丰富 MEYER/美亚炒锅带盖外表面不锈钢内表面不粘30cm炒菜锅煎蛋锅电磁炉通用锅具72046

评分

字帖很好,清晰是很好的拓本,我会再次光顾。

评分

买的贴太多了,就不一一评价了。物美价廉,值得拥有。

评分

文物出版社的这套书是非常好的 这本书同样是高水平的体现

评分

经典碑版参考资料,文物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