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自我防治

肺结核自我防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靓靓 著
图书标签:
  • 肺结核
  • 结核病
  • 自我保健
  • 健康指南
  • 预防
  • 疾病防治
  • 医学科普
  • 养生
  • 呼吸系统
  • 传染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247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5255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常见疾病自我防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页数:2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肺结核自我防治》以问答形式,对肺结核基础知识以及患者所关注的肺结核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防治、调养与护理等问题,做了全面解答。《肺结核自我防治》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肺结核患者及其亲属的必备读物,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结核病?
2.祖国医学是怎样认识肺结核病的?
3.双红十字防痨标志的来源和含义是什么?
4.肺结核在世界上的流行情况如何?
5.我国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如何?
6.结核病的病原菌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分型?
7.为什么结核杆菌又叫抗酸杆菌?
8.什么是非典型分枝杆菌?
9.结核菌抵抗力有哪些主要特点?
10.什么是结核菌的耐药性?
11.为什么有的人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发病,有的人却不发病?
12.结核病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13.肺结核分几种类型?
14.肺结核是发病最多的一种结核病吗?
15.肺结核为什么多发生在肺尖部?
16.哪些结核病患者对健康人危害最大?
17.有人说“年过40无结核”这话对吗?
18.结核病有遗传性吗?怎样才能加快结核病疫情的下降速度?
20.肺部有钙化点而未患过肺结核是怎么回事?需要治疗吗?
21.怎样才算是基本上消除了结核病?

二、肺结核的预防
22.预防肺结核发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3.你知道每年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和意义吗?
24.我国政府颁布了哪些防治结核病的法规和文件?
25.我国对结核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了哪些方法?
26.什么叫肺结核患者归口管理?
27.“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是什么?
28.什么是结核病的暴发流行?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29.什么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30.肺结核患者都有传染性吗?肺结核的传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1.结核杆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32.什么是结核病的非特异性抵抗力?
33.什么是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受哪些因素影响?
34.减少结核菌原发感染对预防结核病有何意义?
35.为什么说发现和治愈传染源的综合措施是预防控制结核病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36.吸入含结核杆菌飞沫一定会被结核杆菌感染吗?
37.痰中找不到结核杆菌能证明肺结核患者无传染一生吗?
38.哪些人需要药物预防肺结核?
39.肺结核预防药物选用哪些?如何使用?
40.什么是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有什么作用?
41.哪些人应该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会诱发结核病吗?
42.儿童接种卡介苗后一生就不会患肺结核了吗?
43.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和并发症有哪些?如何处理?
44.结核菌素试验和接种卡介苗有哪些禁忌证?
45.什么是先天性结核病?如何预防?
46.怎样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发生?
47.老年人怎样预防结核病?
48.难治性结核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49.结核杆菌是怎样形成耐药性的?应如何预防?
50.肺结核患者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或后遗症?应如何预防?
51.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经多长时间治疗才能减低其传染性?
52.结核病患者亲属为什么是患者在未诊治前最容易被传染的人群?
53.肺结核病灶已钙化,是不是就算治愈了?

三、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
54.体温观察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何意义?
55.查痰对肺结核的诊治有何价值?
56.怎样才能咳出送检合格的痰标本?
57.临床上强调反复查痰的道理何在?
58.临床常用的查痰方法有哪些?
59.哪些人应该查痰?为什么每次查痰要送两份痰标本?
60.做结核菌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61.结核菌素试验可以测定人体是否受过结核菌感染吗?
62.查血沉对结核病患者有什么意义?
63.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什么要查肝功?
64.什么是旧结核菌素试验?做旧结核菌素试验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65.哪些人应该做结核病检查?
66.肺结核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67.胸部X线透视、拍片、断层各有什么价值?
68.胸部X线透视对人体有无害处?
69.胸部CT检查对肺结核诊断有什么优越性?CT检查可否列为常规检查?
70.什么是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肺结核诊断有什么优越性?
71.什么是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检测结核菌技术?
72.什么是结明试验?它对诊断结核病的意义如何?
73.什么是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试验?它对诊断结核病的意义如何?
……
四、肺结核的治疗
五、与肺结核相关病症的防治
六、肺结核的调养与护理

精彩书摘

  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慢性传染病。在结核杆菌发现之前,人们曾错误地认为,这种病是由于过度劳累引起的,故将它称为“痨病”。
结核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它的传染和流行不分地区、种族、性别、年龄等。因此,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结核杆菌传染而罹患结核病。就人体来说,除了毛发和指(趾)甲外,各种组织和各个器官都可发生结核病变,但以肺脏最常见。因此,人们习惯按结核病的发生部位将它分为两大类,发生于肺部的结核病称为肺结核,发生于肺部以外的结核称为肺外结核。
结核病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及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出现之前,结核病曾猖獗一时,死亡率高达70%以上。在欧洲,人们把结核病称为“白色瘟疫”;在我国素有“奔马痨”之称。由此可见,当时结核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是相当大的。
……

前言/序言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据统计,全世界约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结核病人900万,共有结核病人2 000多万。目前,我国约有5亿人感染结核菌,有肺结核病人600多万,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结核病。鉴于结核病在全球的蔓延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4月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对一个病采取这种措施,这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肺结核有着与一般传染病迥然不同的传播、流行和发病方式。近年来肺结核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又有很多新观点、新措施、新进展。肺结核虽然可以彻底治愈,但如果治不得法或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可产生耐药菌而形成难治性肺结核。
  为普及肺结核的防治知识,让群众了解和重视肺结核的防治,使患者及其家属全面了解肺结核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组织编写了《肺结核自我防治》一书。
  本书以问答形式对肺结核基础知识以及患者所关注的肺结核的预防、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防治及肺结核的调养与护理等6个方面的问题做了全面解答。本书内容新颖,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肺结核病人及其家属的必备读物,亦可供基层医务人员阅读。
《守望健康:居家呼吸道疾病的科学管理与预防》 引言 呼吸道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感冒、流感等季节性高发疾病,到更复杂的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不仅消耗着巨大的医疗资源,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尤其是在当下,随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本书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治疗手册,而是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居家呼吸道疾病管理与预防体系。我们深知,许多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个体居家生活习惯、环境因素以及缺乏有效的早期干预息息相关。因此,本书将重点聚焦于如何在家庭环境中,通过科学的认知、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自我监测和基础的预防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也能做到初步的科学应对,并为后续的专业医疗诊治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认识你的呼吸系统——健康之基 在着手管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之前,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呼吸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部分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如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的功能。我们将解释空气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氧气如何在肺部进行交换,以及二氧化碳又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 呼吸系统的奥秘: 鼻腔的过滤与加温: 探讨鼻毛、黏膜和鼻窦在净化、湿润和加温吸入空气中的作用。 咽喉与气管的通道: 介绍咽喉在吞咽和呼吸之间的转换功能,以及气管和支气管如何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肺泡的交换中心: 详细阐述肺泡作为气体交换主要场所的精妙结构,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在血液中流通。 呼吸肌的协同作用: 解释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如何协同工作,实现吸气和呼气。 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入侵者”: 病原体识别: 介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真菌。 非感染性因素: 探讨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环境污染物(如PM2.5、二手烟、装修污染)和物理化学刺激(如冷空气、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损害。 早期信号的捕捉: 常见症状解析: 详细解读咳嗽(干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常见呼吸道症状的可能原因和不同寻常的信号。 区分“小病”与“警示”: 帮助读者区分普通感冒的常见症状与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疾病的“危险信号”,例如持续高烧不退、咳血、呼吸急促等。 第二部分:筑牢健康屏障——居家预防策略 预防是应对呼吸道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本部分将围绕居家环境的改善、生活习惯的优化以及个人防护的细节,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帮助读者从源头上降低患病风险。 环境“净”化工程: 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通风的重要性与技巧: 强调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的必要性,指导读者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通风时长和方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段过度通风。 家居清洁与除螨: 提供科学的清洁方法,定期清洗被褥、窗帘,减少尘螨滋生,并介绍如何利用物理方法(如高温清洗)和环境控制(如降低湿度)来抑制螨虫。 污染源的控制: 讲解如何识别并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源,例如拒绝室内吸烟、限制使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高的清洁剂和装修材料,并推荐使用合格的空气净化器。 湿度与温度的适宜调控: 阐述过干或过湿的空气对呼吸道的潜在危害,指导读者利用加湿器或除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并将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塑: 均衡饮食与营养支持: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推荐摄入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维生素D(如鱼类、蛋黄)、锌(如牡蛎、瘦肉)和硒(如坚果、全谷物)的食物,这些营养素对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易消化、温和的食物: 建议在流感季节或感觉身体不适时,选择易消化、温热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充足的水分摄入: 强调保持身体水分充足的重要性,饮用温水、淡茶或清汤,有助于稀释痰液,缓解呼吸道不适。 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 讲解睡眠对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适度运动与呼吸锻炼: 介绍适合不同人群的居家运动方式,强调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具体讲解一些简单的呼吸锻炼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增强肺活量和改善呼吸效率。 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 严厉批评吸烟对呼吸系统的直接损害,提供戒烟的建议和资源;适度饮酒的益处与过量饮酒的危害,以及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严重影响。 个人防护的关键节点: “洗”出健康: 强调勤洗手的重要性,介绍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时机(如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并推荐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作为应急措施。 “戴”出安全: 在特定场合(如人群密集处、流感高发季)佩戴口罩的意义和选择,以及正确的佩戴和处理方式。 “咳”出礼仪: 教授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遮挡方式(用肘部或纸巾),避免飞沫传播。 社交距离的智慧: 强调在公共场合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减少与呼吸道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 第三部分:科学应对不适——居家自我管理 即便做了充分的预防,偶尔的呼吸道不适仍可能发生。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居家环境中,对常见的呼吸道症状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和管理,并指导读者何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症状识别与初步评估: 咳嗽的追踪: 学习区分干咳与咳痰,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咳嗽是否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 鼻部症状的管理: 介绍缓解鼻塞、流涕的方法,如温盐水洗鼻、蒸汽吸入,以及识别鼻部不适是否与过敏有关。 咽喉疼痛的安抚: 提供缓解咽痛的居家方法,如温盐水漱口、含润喉糖、饮用蜂蜜柠檬水。 轻度发热的应对: 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和适当休息来管理轻度发热,以及如何安全使用非处方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居家“药”箱的智慧: 非处方药物的合理使用: 介绍几种常见的用于缓解呼吸道症状的非处方药物(如止咳药、祛痰药、鼻塞缓解剂),强调其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和潜在的副作用,并警示避免滥用。 中医药的辅助作用: 简要介绍一些适用于居家缓解呼吸道不适的中医药材(如金银花、薄荷、生姜)和简易疗法(如药膳、穴位按摩),强调其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专业医疗。 何时必须寻求专业诊治? “红旗”信号的识别: 高烧不退(持续超过38.5°C,或儿童高烧): 警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 呼吸困难或胸痛: 预示着肺部或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问题。 咳血或咳出大量脓痰: 可能是肺部感染、肺结核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信号。 症状进行性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如咳嗽超过两周): 表明病情可能复杂化。 出现意识模糊、精神萎靡或极度乏力: 提示身体可能处于危险状态。 特定人群的特殊考量: 强调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的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更早、更谨慎地就医。 就医前的准备: 指导读者如何准备就医信息,包括症状的详细描述、发生时间、持续时长、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诊断。 第四部分:呼吸健康,社会责任 呼吸道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更与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本部分将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社会层面的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公共卫生政策与个人参与: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呼吸道疾病防控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疫苗接种推广、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公共场所控烟规定等,并鼓励读者积极关注和参与相关公共卫生活动。 科普宣传与信息辨别: 强调科学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如何辨别网络和媒体上的健康谣言,培养批判性思维,并鼓励读者将书中科学的健康知识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特殊人群的关怀: 关注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在呼吸道疾病防治中的特殊需求,提倡家庭和社区的关怀与支持。 应对呼吸道流行病: 简要回顾历史上和近期发生的呼吸道流行病(如流感大流行、COVID-19),总结经验教训,强调个人防护、社会责任和科学应对的重要性。 结语 《守望健康:居家呼吸道疾病的科学管理与预防》一书,旨在成为您居家呼吸道健康管理的良师益友。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知识武装,积极的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对身体信号的敏锐捕捉,每一位读者都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呼吸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构建健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愿本书能伴随您,在健康的生活道路上,坚定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停留了一段时间,但每次翻开,总能有新的收获。它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时的震撼,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对一些健康误区的澄清,以及对科学养生方法的推广,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健康理念时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并非一味地宣扬某种单一的观点,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让人信服。例如,书中关于“平衡膳食”的讲解,就非常系统和全面,它不仅列举了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还教会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此外,书中关于“运动的重要性”的论述,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揭示了许多关于健康生活的真谛,让我对如何更好地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非常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以往对一些疾病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笼统的层面,这本书则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它并没有回避一些敏感或是不太令人愉快的话题,而是以一种平和、客观的态度来探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我保健”的部分,它并没有把读者置于被动的接受者的位置,而是鼓励我们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例如,书中列举了许多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简单方法,从饮食结构的调整到日常的运动建议,再到心理调适的技巧,都写得非常具体。我常常会把书中的一些小贴士记下来,并在生活中尝试去实践。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健康顾问,时刻提醒我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为我提供了积极的应对方案。

评分

我最近对一些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它在我的预料之外,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首先,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疾病的根源到预防措施,再到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调整,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得病了该怎么办”,而是更侧重于“如何不生病”以及“生病了如何更好地恢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论述,它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给出了许多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例如,关于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书中列举了许多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并解释了它们的作用机制,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这对很多慢性疾病的康复都至关重要。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反思,并尝试着去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行动,最终实现更健康的生活。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也就是一本关于疾病的科普读物。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却被书中深刻的洞察力和详尽的分析所折服。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科普书籍那样,只讲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剖析。特别是关于“生活习惯与疾病风险”这一部分,作者详细地解释了不良生活习惯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我们的健康,并提出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关于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提升身体机能,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饮食调理。这些建议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章节,它提醒我们要注意居室的通风、采光,以及保持清洁卫生,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我们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仅指出了问题的所在,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素,没有花哨的插图,给人一种务实、专业的印象。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肺结核”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丝沉重和不安。但翻开第一页,一种清晰、有条理的逻辑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作者对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书中并非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用相对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许多关于肺结核的基础知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预防”的部分,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感染的各种潜在因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改善居住环境的通风,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废物,甚至是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增强自身免疫力。这些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默默地为我的健康保驾护航。我常常会回想起书中关于“早期识别”的章节,那些列出的细微症状,很多时候会被我们忽视,但正是这些被忽视的信号,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风险。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之前模糊不清的认知,让我对如何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很好!

评分

质量可以,比定价便宜

评分

书很好!是正品!值得购买!

评分

主要问答常识方面,一问一答

评分

主要问答常识方面,一问一答

评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凡我目前买的书可以分成几类:1、工具书,这个就不用多讲了,新华字典之类的,辅助自己工作 学习之用。2、学习参考书:这类书占主要部分,多数的书是买了学习的,而这些书也是作者的经验的积累,不过也有粗制滥造的,东拼西凑的 ,在我个人认为,这种书的作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3、小说:小说书大多书是作者的辛苦结晶,在每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不仅会去体会小说里 面主人公的命运,同时也去体会作者所想展现的个人观点,一本小说,其实也是一本叙述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日记,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体现的就是他自己对现代江湖观的看法和态度。4、孩子读物:现在买孩子读物已经成为主体了,因为我希望孩子能够不断地吸收书中的精华 ,自己能够获得不断地补充,现代社会,信息太多了,作为家长已经很难跟上时代了,让书来做一些辅助吧。5、其他:比如杂志等等,我很喜 欢买读书一类的杂志,三联周刊也不错,这些都是很值得读的杂志。其他类的书除杂志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究其书的种类来说五花八门,书的数量也是汗牛充栋,但毫无疑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断的文化和知识积累,我喜欢读书,更喜 欢来京东买书。但是,京东搞的这个新评价体系,我个人认为很不妥。考虑过去的滥竽充数式的评价做一些改进是需要的,但是一刀切500字以上,却是强人所 难,我真不明白,京东设计这套评价体系的人是不是个文化人,是不是懂书,书评来讲,你用200个字就可以评价清楚了,500个字难免有文字 过于堆砌之嫌。所以,建议京东在搞书的评价体系之时,多考虑一些实际操作的问题,比如把评价体系分成2步走,基础评价和优化评价。我相信,京东的评价 体系设计者做这种设计的时候,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精彩的书评出现,有更高质量的评价出来,将来这些评价组织成册也是一大功劳,不过谁买 书能够对任何一本书都做出评价呢,既然是一个用户的价值回报体系,那就应该有层次性的划分,不能以字数来要求评价。为了一个书的评价,为了爬满格子中的这些文字,我努力去写一些能够读的东西,京东的管理者应该很快能够看到新的评价体系的弊端的,这 种弊端只能更进一步降低你们评价系统的水平。如果我对我在京东买的每本书都做500字以上的出评价的话,那这些文字每年可以装订成一本书 了,京东是不是愿意给我出版呢?要是愿意的话,我还真乐意写这么多的文字,每天没事上来评价几本书,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了。

评分

比较满意,基本达到预期想法

评分

主要问答常识方面,一问一答

评分

感觉还可以、资料比较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