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

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树文 著
图书标签:
  • 技术管理
  • 职业发展
  • 工程师转型
  • 管理经验
  • 个人传记
  • 李元芳
  • 企业管理
  • 领导力
  • 行业洞察
  • 职业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6490
商品编码:10355614128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程序员李元芳从技术骨干成功转型为管理人才的四年成长历程。全书分为引子、上篇、中篇、下篇、后记五个部分,作者把将要走向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总结出100 篇管理技能,篇篇直达管理难点,解决管理问题,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决定阅读方式。同时,本书的附录部分把每一篇的核心内容加以提炼做成索引,以便不同需求的读者有针对性的阅读。

图书目录

目 录
引子 五年半的一线技术工作............................................................................ 1
上篇 管理菜鸟在蜕变........................................................................................ 5
001 赶鸭子上架...................................................................................... 6
002 管理者需要必要的“折腾”.......................................................... 9
003 让计划成为习惯............................................................................11
004 计划之前要有行动........................................................................13
005 技术人才当经理重要的是什么............................................... 15
006 衣服穿得好,可以当领导............................................................ 17
007 用目标导向行为............................................................................19
008 目标是要做到什么程度,目的是为什么要做...........................21
009 从结果中享受快乐........................................................................24
010 从整体和全局出发........................................................................25
011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28
012 细节就是影响工作成败的那些环节........................................... 30
013 轻重缓急要分清............................................................................33
014 先罗盘,后时钟............................................................................38
015 “舍”与“得”..............................................................................39
016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41
017 “找对”而不是“找茬”.............................................................. 43
018 木桶原理新解................................................................................46
019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48
020 对待技术人员要紧的两个字——尊重....................................50
021 换位思考让人豁然开朗................................................................52
022 会“拼”才会赢............................................................................54
023 1 加1 可能大于2 ..........................................................................57
024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58
025 管理者其实是一根穿珍珠的线.................................................... 60
026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62
027 身先士卒就是威,说到做到就是信........................................... 64
028 管理者要做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喜欢做的事.......................66
029 强将手下无弱兵吗........................................................................68
030 谁的“猴子”谁来养....................................................................70
031 插播:“添才”与“天才”.......................................................... 72
032 让“我能”引发蝴蝶效应............................................................ 73
033 信任真的很重要............................................................................77
034 情感账户:多“存款”,少“取款” .........................................78
035 坚持“用人不疑”........................................................................80
036 建立起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82
037 信任不等于撒手不管....................................................................83
038 李元芳的半年总结........................................................................85
039 沟通应该这样进行........................................................................87
040 保持信息的一致性........................................................................90
041 会讲的永远不如会听的................................................................93
042 话说三遍淡如水............................................................................95
043 因人而异的沟通原则和沟通要领............................................... 98
044 管理者的首要角色是服务者......................................................100
045 用人部门的管理者是首要人力资源培养者.............................103
046 领导力的三大来源——职权、技能和人格魅力.....................105
047 影响力是逐步建立的..................................................................107
048 走过履职部门副经理的年..................................................110
中篇 羽翼渐丰................................................................................................113
049 “承上”与“启下”....................................................................114
050 做企业的铺路人..........................................................................116
051 和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118
052 配合他人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120
053 管理就是要贯彻执行..................................................................122
054 中层管理者应有的角色认知......................................................124
055 “忠”与“患”............................................................................126
056 “天使”与“天使的行为”........................................................130
057 “特殊”员工“特别”对待........................................................131
058 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133
059 管理者“五心”领导术..............................................................135
060 用系统方法代替过往经验..........................................................136
061 好的管理应该既简单又有效......................................................139
062 工作追踪要这样做......................................................................141
063 两点之间并非直线短..............................................................142
064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145
065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146
下篇 向管理高手进发....................................................................................149
066 元芳,你怎么看..........................................................................150
067 插播:用博客记录心情和积累心得.........................................153
068 管理者的成功建立在团队和下属成功的基础之上.................155
069 “诊断”与“处方” ......................................................................157
070 从事实出发来实施管理..............................................................161
071 Think、Talk 和Do .......................................................................164
072 “推”与“拉”的哲理................................................................168
073 管理者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170
074 管理者要“授人以渔”..............................................................173
075 人才甄选的“真经”..................................................................176
076 管理者眼中的需求观..................................................................185
077 拉杆箱中的智慧..........................................................................188
078 “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191
079 决策不能“拍脑袋”..................................................................193
080 工作分派就该这样做..................................................................196
081 插播:读书才能赢......................................................................200
082 激励比监督更重要......................................................................201
083 授权也是一种激励......................................................................205
084 合理授权很重要..........................................................................209
085 管理者授“权”不授“责”......................................................212
086 不怕没有待遇,就怕没有希望..................................................214
087 让基层员工得实惠,让高层员工有理想.................................218
088 不要让“沉默”的人“寂寞”..................................................221
089 让有才华的人没有犯错的机会..................................................224
090 这样化解技术牛人之间的冲突..................................................227
091 管理者需要“鞭打慢牛”..........................................................229
092 外圆而内方..................................................................................234
093 从指挥,到指导,到发动..........................................................237
094 培养下属良好习惯的六个要点..................................................240
095 绩效考核应该这样做..................................................................242
096 “救火”与“预防”....................................................................246
097 这样处理员工的工作偏差..........................................................249
098 这样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252
099 成绩源自点滴积累......................................................................255
100 总结是成功之父..........................................................................256
后记 是英雄就总在路上................................................................................261
附录A 上篇梗概.............................................................................................265
附录B 中篇梗概.............................................................................................273
附录C 下篇梗概............................................................................................277
从技术思维到管理视野:一个资深工程师的蜕变之路 本书并非一本教条式的管理学教程,也不是一篇空洞的说教文章。它更像是一份详实的、带着体温的个人履历,记录了一个在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如何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勇敢地迈出从“代码”到“人”的转变,从“执行者”到“引领者”的蜕变过程。作者李元芳,一位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技术专家,将以他亲身经历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走进他从一名出色的程序员,逐步成长为一名富有远见和实效的管理者的心路历程。 第一章:技术的巅峰与瓶颈——深耕细作,初窥管理之门 这一章节将娓娓道来作者在技术岗位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他如何凭借对代码精益求精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何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灵魂人物。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他对技术的热情,对细节的执着,以及在技术世界中游刃有余的身影。然而,即便在技术的最高峰,作者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技术积累,转化为更广阔的影响力?当团队面临非技术性挑战时,他意识到单凭技术能力已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正是这种对技术瓶颈的认知,以及对更深层次价值实现的渴望,在他心中播下了走向管理的种子。他开始观察团队的运作,思考项目推进的逻辑,甚至在闲暇时,主动学习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一章,是为作者后来的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埋下了对管理探索的萌芽。 第二章:初涉管理——“摸着石头过河”的青涩探索 转型的第一步总是充满挑战。作者将坦诚地分享他首次承担管理职责时的迷茫与不安。从一人负责的“单兵作战”模式,转变为需要协调、指导、激励一群人的“团队指挥官”,这其中的鸿沟巨大。他可能会遇到以下困扰:如何有效地分配任务?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技术细节与项目全局?如何从“我自己能做”转变为“我如何让别人做好”?本书将细致地描绘作者在这一时期的真实心路。他可能会尝试一些初级的管理方法,比如事无巨细地跟进每个人的工作,试图将自己的技术标准套用到团队成员身上,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他也会分享一些由此产生的挫败感,以及如何从中学习和调整。这一章节,将展现一个工程师在管理上的“青涩”与“笨拙”,但正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第三章:重塑思维——从“技术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转变 从技术走向管理,最核心的挑战在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作者将深入剖析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他会反思,在技术工作中,我们关注的是“能否实现”,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而管理思维则需要更关注“应该实现什么”、“为什么实现”、“谁来实现”、“何时实现”。他会分享自己如何从关注代码的逻辑和效率,转变为关注项目的战略目标、团队的士气、组织的发展。这一章节会探讨一些关键的思维转变点: 从“解决问题”到“创造机会”: 工程师擅长解决眼前的问题,而管理者需要具备前瞻性,识别潜在的机会,并为团队创造实现这些机会的条件。 从“个体贡献”到“团队赋能”: 管理者不再是唯一的贡献者,而是要通过赋能团队,放大团队的整体价值。这包括信任、授权、以及为团队成员提供成长的空间。 从“追求完美”到“追求最优”: 技术工作中,往往追求极致的完美,但在管理中,需要平衡时间、成本、资源等多种因素,做出最优的决策,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从“线性思考”到“系统思考”: 技术问题往往是线性的,而管理涉及人、流程、组织等多个相互关联的要素,需要更宏观、更立体的系统性思考。 作者将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他是如何在实践中,逐渐内化这些管理思维,从而更好地应对管理岗位的挑战。 第四章:团队建设与领导力——打造高效协作的“梦之队”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团队。本章将聚焦于作者在团队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他将分享如何从零开始,组建一个具备战斗力的技术团队。这包括: 人才的识别与吸引: 如何判断一个候选人不仅具备技术能力,更适合团队的文化和发展方向?如何制定有吸引力的招聘策略? 团队文化的塑造: 作者会分享他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建立起信任、开放、协作、鼓励创新的团队文化。他可能会讲述一些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 激励与授权的艺术: 除了物质激励,如何通过认可、挑战性的任务、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何时应该授权,如何有效地授权,并确保授权后的结果? 冲突管理与团队凝聚力: 团队中难免出现分歧和冲突,作者将分享他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让团队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本章还将深入探讨作者对领导力的理解。他可能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权威式领导,而是更倾向于“服务型领导”和“教练式领导”,成为团队可以依靠的伙伴和引路人。 第五章:项目管理与流程优化——从混乱到有序的蜕变 技术项目往往复杂且充满变数,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是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指标。作者将分享他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如何从最初的项目混乱、延期、超预算,逐渐摸索出适合团队的项目管理方法。这可能包括: 需求梳理与目标设定: 如何清晰地定义项目目标,并有效地与团队沟通,确保大家方向一致? 计划制定与风险预警: 如何制定可行的项目计划,并识别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进度跟踪与沟通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进度跟踪机制,并保持与团队、与上级、与客户的及时、透明沟通?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并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复盘总结,推动流程的持续优化? 作者可能会分享他从敏捷开发、瀑布模型等不同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中,提炼出最适合自己团队的模式。他也会强调,流程并非僵化的规则,而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工具,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章:沟通与影响力——跨越鸿沟的桥梁 管理者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良好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作者在沟通方面的成长与心得。他会分享: 向上沟通的智慧: 如何清晰、准确地向高层汇报工作,争取资源,并获得支持? 向下沟通的技巧: 如何清晰地传达指令,给予反馈,并倾听团队成员的想法? 跨部门沟通的挑战: 在大型组织中,如何与不同部门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解决协作难题? 同级沟通的艺术: 如何与平级的管理者协作,共同推进工作,建立互信? 作者将通过具体的沟通案例,展示他在不同场景下的沟通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和团队的发展。 第七章:战略思维与前瞻性——从“战术执行”到“战略布局” 随着经验的积累,作者开始将目光从项目执行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他会分享如何培养战略思维,如何理解公司的大方向,并将团队的工作与之对齐。这一章节将探讨: 宏观视野的培养: 如何关注行业动态、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动向,从而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 目标分解与战略落地: 如何将公司的战略目标,有效地分解为团队可执行的任务,并确保执行过程中不偏离方向? 创新与变革的推动: 作为管理者,如何鼓励团队进行创新,拥抱变革,并适时地推动组织内部的优化和升级? 长远规划与资源配置: 如何为团队和项目进行长远规划,并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更大的价值? 这一章,将展现作者从一名优秀的执行者,成长为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的过程。 第八章:自我成长与反思——永不止步的学习者 成功的管理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自我成长和深刻的反思。作者将分享他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如何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及如何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会分享他通过阅读、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失败中学习: 他会坦诚地剖析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从这些错误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建立反馈机制: 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反馈,并利用这些反馈来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作为管理者,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身心健康,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本书的最后一章,将以一个永不止步的学习者的姿态,鼓励读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勇敢地迎接挑战,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蜕变。 《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是一部充满智慧、实践和真诚的作品。它将为所有渴望在职业生涯中实现跨越的工程师,以及正在转型或已经身处管理岗位的朋友们,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和启迪。通过李元芳的真实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的养成记,更是一份关于成长、关于责任、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生动写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光是听名字,就让我充满好奇。我一直认为,技术人员转型管理,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以为自己懂一切”。他们习惯于用逻辑和数据说话,当面对团队成员的情绪、团队协作的“软性”问题时,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第一版中,李元芳的一些行为,比如过于直接的批评,或者忽略团队的意见,让我印象深刻。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技术人员在管理初期会犯的错误。现在是第二版了,我迫切想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淬炼”。是遇到了一个特别难搞的团队,需要他学习耐心和同理心?还是在一次重大项目失败后,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他如何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视野”,如何从“控制”团队转向“赋能”团队。我想象着,他可能会在书中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高压下做出艰难决策”、“如何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发展”、“如何在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的真实案例。这本书,我不是把它当作一本纯粹的管理学教科书,而是把它当作一本“情境化”的管理实践指南,希望通过李元芳的视角,看到一个技术人如何在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调整、成长,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评分

第一版的《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李元芳的蜕变过程,就如同我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无数次徘徊、迷茫又最终坚持下去的缩影。他从一个专注于技术细节、甚至有些不善言辞的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能够引领团队、影响战略的管理者,这其中的艰难与不易,我感同身受。而如今,《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的出现,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阶管理境界的窗口。我深信,成功的管理者并非天生,而是通过持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炼成的。在第二版中,我期望看到李元芳在“领导力”层面有更具象化的展现。第一版中,他的领导力更多体现在对技术的洞察和项目推进的责任感上,而第二版,我更想看到他如何构建团队愿景,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驱动力,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带领团队找到方向。他是否学会了如何授权,如何识别人才并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抑或是,他遇到了更复杂的组织架构调整,或者公司战略的重大转型,而他需要在这个动荡的环境中,稳住团队,带领大家渡过难关?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种“如何在高压之下保持清醒,如何在复杂局面中保持格局”的启示,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经验,内化为自己应对未来职业挑战的智慧。

评分

读完《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的介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曾经在代码世界里叱咤风云的技术大牛,如今站在会议室的主位,西装革履,眉宇间却流露出几分初涉人事的青涩。我特别好奇的是,在从“做事”到“理事”的转变过程中,李元芳会遭遇哪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技术工作往往是可以被量化、被验证的,一个算法的效率,一个功能的稳定性,都有明确的指标。但管理,尤其是跨职能团队的管理,往往涉及更多的主观判断,需要权衡多方利益,作出一些“两害相 परेश取其轻”的艰难抉择。我想象着,在第二版中,李元芳可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跨部门合作项目,涉及到技术、市场、销售等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 KPI 和诉求,而他的角色就是协调各方,最终达成一个整体最优的解决方案。他会如何运用他的技术思维去分析问题,又能如何抛开纯粹的技术逻辑,去理解并整合其他部门的视角?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期待看到,他在面对“甩锅”、内耗、信息不对称这些管理中的“顽疾”时,是如何应对的。是继续用技术的方式去“debug”问题,还是已经学会了更具艺术性的“沟通”和“赋能”?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像一本详实的案例研究,为我揭示管理这个“黑匣子”内部运作的奥秘。

评分

这本《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我真是太期待了,自从几年前读了第一版,就被李元芳这个角色的成长历程深深吸引。我一直认为,从一个纯粹的技术专家转型到管理岗位,绝对是一场艰难却又充满魅力的挑战。技术层面的精湛往往意味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逻辑的严丝合缝,这在代码世界里是无往不利的利器。然而,一旦踏入管理领域,面对的将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严谨的算法,而是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是团队的凝聚力,是战略的规划与执行。第一版中,我看到李元芳在初次面对团队沟通障碍时的笨拙,在资源协调时的焦头烂额,以及在项目决策时的纠结。他不是那种天生的管理者,甚至可以说是“被推上”了这个位置。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这种真实的挣扎,才让他的故事如此 relatable。我非常好奇,在经历了第一版的洗礼之后,李元芳在这次“第2版”的履职记中,究竟有哪些新的成长?是那些曾经困扰他的难题,在新的挑战面前,他是否找到了更成熟、更有效率的解决之道?抑或是,他又遇到了全新的、更加棘手的管理困境,让他不得不再次颠覆过往的认知?我迫切地想知道,他在权力与责任的交织中,是如何平衡个人技术热情与团队整体利益的,又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实现新的突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我自己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面镜子,映照着我可能面临的挑战,也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启示。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对那些“天选之子”式的管理故事不那么感冒。我更喜欢看到一个普通人,在充满未知的领域里,通过自身的努力、反思和学习,一点点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管理之道。《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第2版)》这个书名,就给我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李元芳”这个名字本身也很有趣,仿佛自带一种探案解谜的属性,让人不禁好奇,他的管理之路究竟会 unravel 哪些“谜团”。我特别关注的是,一个技术背景深厚的人,在转型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技术思维”的惯性,学会“人本思维”的。技术世界里,错误往往是明确的,bug可以被定位和修复;但在管理世界里,人的情绪、动机、团队 dynamics 却 complex 得多,往往没有标准答案。我猜想,在第二版里,李元芳一定会在“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培养下属”这些方面,有更深刻的实践和领悟。第一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懂得倾听,总是急于给出技术解决方案,而忽略了员工内心的声音。我想象着,在新的履职经历中,他可能会遇到一个技术能力很强但非常桀骜不驯的下属,或者一个团队士气低迷,人人自危的局面。他将如何运用他的技术智慧,结合新学到的管理技巧,去化解这些危机,让团队重新焕发生机?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提供给我一套可操作的、有温度的管理心法,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